◎歐陽軍
女性絕經后須防骨折
◎歐陽軍
四十歲左右是人一生中骨量最多(稱骨峰值)的時期。此后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量會逐漸減少,發(fā)生“貧骨”。當骨礦物質和骨基質減少到一定程度時,骨的顯微結構就會發(fā)生改變,骨強度降低、脆性增加,很易發(fā)生骨折。這個病變就稱為“骨質疏松癥”。
女性的工作與家務均比較辛苦,加之生育、哺乳以及生理上的原因,所以一過中年,“貧骨”的發(fā)生率就格外地高。需要給予重視。
絕經后的婦女之所以容易發(fā)生骨折,除了以上原因外,關鍵是雌激素的突然缺乏。由于雌激素可以幫助骨質在骨中存留,所以,雌激素水平突然大幅下降會使骨的轉換加快,骨質丟失的多而生成的少。絕經以后,婦女每年平均要丟失骨質3%,這種無聲無息的骨丟失不會像感染或流感那樣,迅速表現出高燒等令人重視的癥狀,再加上一般大家沒有這方面的常識,不會注意骨丟失的客觀追蹤檢查以及采取及時有效的鈣和維生素D的補充,當然就很容易突然發(fā)生骨折。
值得注意的是,固然“貧骨”是全身性的,但全身骨骼中,脊椎骨骨質的丟失速度是四肢骨的兩倍,骨小梁變細易斷,骨密度降低,骨脆性當然也大,即使較小的外力如負擔稍稍大一點,甚至睡覺翻身也會引起自發(fā)性骨折。
這種因雌激素缺乏引起的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屬于Ⅰ型。與年齡增長相關的骨質疏松癥屬于Ⅱ型,稱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是指60歲以后,除了易發(fā)生脊椎骨骨折,還很容易發(fā)生髖部骨折。Ⅱ型的男女之比為1:2。
老年性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因是維生素D的缺乏和低鈣攝入。這個類型主要發(fā)生在不喜歡戶外活動,少曬太陽,尤其是在冬季呆在家里不愛出門的老人。我們調查發(fā)現,北京地區(qū)60歲以上的老人中60%的人處于維生素D低下的狀態(tài),尤其是婦女。因此,大有提醒廣大婦女群體高度重視并盡快實施補充的必要。
怎樣預防絕經后骨質疏松呢?
一、少年時期就應該注重體育活動。如果在生長發(fā)育時期獲得了最佳峰值骨量,就必然會推遲您發(fā)生骨質疏松的時間。和許多事的道理一樣,基礎要打得好,打得早。年輕時,特別是青春期前的體育鍛煉對增強骨質起主要作用;老年時的體育鍛煉只起到維持骨質的作用,雖然很好,但還是應注重少年、青年時期的體育活動。現在有許多孩子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就很胖,平時又不注意鍛煉身體,如此十分不利于健康。
二、保持正常、和諧的性生活是維持雌激素水平的自然途徑。在婦科醫(yī)生指導下采用激素替代療法也是比較好的辦法之一。
三、增加戶外活動。適當地增加光照,可以提高體內維生素D的營養(yǎng)狀況,以促進鈣的吸收。
四、改善飲食結構,提高鈣的攝入量。應在日常的飲食中經常攝入含鈣較高的食物。最好是奶酪,其次是奶粉、鮮奶、蝦皮、豆制品、芝麻以及深綠色蔬菜等。同時,也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適當補充鈣和活性維生素D。
五、謹防摔跤。家庭中的照明、地面構造、樓道環(huán)境、外出小心等等都是預防摔跤的重要方面。
中老年婦女朋友們,請你注重骨質疏松這件大事,提高生活質量,從而安度健康快樂的夕陽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