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苕
三九四九冰上溜
◎文苕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溜,
五九六九看河柳,九九十九耕牛走。
——北方歌謠
《九九歌》是根據我國氣候的特點,把人體對寒暖變化的感覺、自然界冰雪消融的變化、鳥類和植物在不同氣候下表現出的特點等加以總結,概括出來的反映天氣寒來暑往的規(guī)律。它貼近生活、朗朗上口、簡單易記,對農事的安排和人們健康的指導具有較好的實用功能。
寒冷,是大自然氣候變化的產物,在不同的地區(qū)溫度的差異是相當大的。我國四季分明,受寒冷影響的區(qū)域很大,高寒地區(qū)也較廣,經歷寒冷的時間也相對較長,僅最冷月份平均氣溫在--9 9℃以下的大城市就有3838個。因此,研究寒冷與防寒問題對于人的健康有著重要意義。在通常情況下,人的體溫在3232~2828℃時,可以說話、走路;在3030~2626℃時尚有知覺,個別人在2424℃時尚有意識。外界的嚴寒如果引起人的體溫再繼續(xù)降低,就難于生存了。
對于寒冷的防范,人們具有主動的意識和積極的行為。當寒冷到來時,機體首先用寒顫向人們報警,此時加衣戴帽、運動身體和采取其他防寒措施都是來得及的。就穿衣而言,要循序漸進,一層層加衣服可以使空氣的分離層隔開,保暖效果更佳。另外,冬天衣服應以寬松、柔軟為好,既防風,又舒服。穿靴戴帽與冬季保暖關系密切,千萬不要讓頭部和雙腳受委屈。運動是抵御寒冷的重要方式,應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決定,如跑步、登山、騎自行車、打球等。有條件、有能力參加冷水浴的,對身體健康的意義會更大。寒冷可以延長細胞的壽命,耐寒能力的高低與長壽有因果關系,耐寒還能增強人的意志和聰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