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
在自動扶梯上“左行右立”早已被大家接受,形成了默契,也基本上被視為一種通行文明。但是這種近乎約定俗成的通行規(guī)則近來卻不斷受到質疑:去年北京當?shù)氐哪硞€網絡論壇上就出現(xiàn)過爭議;近日南京地鐵更是通過官方微博明確“不再提倡‘左行右立”。
南京地鐵不再提倡“左行右立”是出于安全考慮,因為“左行右立”會導致自動扶梯“一邊沉”。根據(jù)南京地鐵方面的統(tǒng)計,“約95%的自動扶梯右側磨損嚴重”,久而久之顯然存在安全隱患。這個理由在某網絡論壇上引起爭議時也出現(xiàn)過。爭議的結果是,這種安全隱患應屬于能夠事先預料的范疇。
但恰恰是能預料得到的隱患,爭議反而愈發(fā)針鋒相對。反對改變“左行右立”通行習慣的人認為,“左行右立”是在地鐵管理方反復倡導下才形成的,由此導致的扶梯右側磨損安全隱患應由管理方通過加強安全檢查,或定期改變通行方向等手段來消除,而不是讓大家改變好不容易才養(yǎng)成的通行習慣。
而贊同改變現(xiàn)行通行習慣的一方則認為,人的習慣當然是可以改變的,而且人不可能有那么多先見之明,許多問題只有出現(xiàn)了才會意識到。考慮到地鐵扶梯目前的狀況,改變物來將就人的習慣成本肯定很高。比較來說,讓人改變習慣反而更便捷、更經濟。
改變人的習慣以將就扶梯,還是改變扶梯的設計乃至增加安全檢查以尊重人的通行習慣,究竟哪一個更經濟、效果更好?坦率地說,筆者無力做出判斷。甚至從直覺上,讓物去改變來迎合人反而聽上去更順耳一些??蓮膫€人乘坐地鐵扶梯的感受來說,筆者覺得“左行右立”的習慣也真的未必是一個好習慣。首先,這樣的習慣讓扶梯的運載量受到了限制。有時,人們?yōu)榱俗袷亍白笮杏伊ⅰ钡耐ㄐ幸?guī)則,常常在扶梯口排隊上梯時擠作一團,從而使得本來兩邊站立便可快速通過反而變成了擁堵。其次,凡是乘坐過地鐵扶梯的人肯定都知道,扶梯運行時的臺階高度顯然不是為了方便人在上面行走而設計的。
這些情況恐怕明確表明,扶梯的主要目的是讓人站立乘坐,而不是為了方便人在上面快走。好的通行規(guī)則和習慣不僅在于約定俗成,更在于長期的磨合從而最大限度地照顧到各方訴求。它是一個相互妥協(xié)的結果,而不是一方強制另一方。由此,地鐵扶梯“左行右立”的習慣也不是不可以改變。
人們現(xiàn)在之所以形成“左行右立”的習慣,的確是因地鐵管理方反復倡導而形成。其實也無須過多苛責管理方,畢竟當初倡導“左行右立”也是為了使人們養(yǎng)成安全、便利的通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