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安 黃永昌
(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 人文學院,湖北 十堰 442002;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 湖北武當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2)
論《易經》中的蠱卦與禹的成人禮
徐永安 黃永昌
(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 人文學院,湖北 十堰 442002;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 湖北武當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2)
運用易經基本原理,分析有關卦像、卦辭、爻辭和古人解說隱藏的依據,《春秋傳》的注釋把禹—蟲—蠱卦聯系了起來,《易緯》中蠱卦、同人卦解說出現了禹的名字、老人自死傳說的某些類似情節(jié);蠱卦是禹的成人禮儀式,同人卦包含鯀禹之間的精靈轉移—老人自死儀式;虞翻對蠱卦《彖》辭的解釋是蠱卦向同人卦變化的軌跡;蠱卦(禹)所存在的問題與隨卦、巽卦、爻辭有內在聯系,隨卦包含禹人生過程的某些重要信息,巽卦、爻辭包含蠱卦(成人禮)的某些具體信息。
易經;“鯀復生禹”神話;成人禮儀;蠱卦
筆者依據愛德華·泰勒的“萬物有靈觀”、弗雷澤的原始巫術思維原理、范熱內普的“過渡禮儀”等人類學經典理論,剖析“鯀復生禹”神話隱含的歷史背景,提出鯀被殺背后的真相是老人自死習俗,“鯀復生禹”神話具有老人自死習俗與成人禮儀的雙重意象等觀點。[1]作為夏人歷史的重大事件,應該記在《連山易》卦中(口傳狀態(tài)的卦辭、爻辭)?!哆B山易》雖然不復存在,但由于易具有作為占筮之書的特殊性質,以及六十四卦二進制結構的穩(wěn)定性,或許我們能夠從后來的《周易》的體系中找到有關的線索。分析有關卦像、卦辭、爻辭和古人解說隱藏的依據,結果顯示,同人卦、蠱卦正是我們尋找的對象——同人卦是鯀禹之間的精靈轉移儀式(老人自死習俗),蠱卦則是禹的成人禮儀。
清人黃奭輯錄的《通緯逸書考·易緯(卷六)》中有同人卦、蠱卦兩卦文字,具體內容如下:“同人,七月。炎火與天同光,其趙起及困未開,上守下,為民賊。天下馬數下山東,三年天下大樂戒,充煩戒之,六年雨未,黃龍下東北?!盵2](P304)“蠱,四月。六年二月,有外國來,見神于國,王以殺名臣,見其年,并禹折木,疾水,兵西方。”[2](P305)《易緯》中關于同人卦、蠱卦的語言文字,具有神話敘述風格的解說詞,存在與成人禮、精靈轉移儀式相吻合的重要信息。具體而言,其同人卦解說有卦象解釋和精靈轉移儀式的內涵,蠱卦解說更是直接出現了禹的名字、老人自死傳說的某些類似情節(jié),并從內容上與同人卦的解說聯系起來。
《京氏易傳》載:“孔子曰:‘陽三陰四,位之正也?!室棕粤?,分上下,象陰陽也。”[3](P43)《易緯·乾鑿度》載:“孔子曰:‘陽三陰四,位之正也?!室棕粤姆侄鵀樯舷拢箨庩栆?。夫陽道純而奇,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陽也(陽道專斷,兼統(tǒng)陰事,故曰純也)。陰道不純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陰也。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為上篇始者,尊之也。離為日,坎為月,日月之道,陰陽之經。所以終始萬物,故以坎離為終(言以日月終天地之道也)?!盵2](P139)上篇三十卦展示的是在天地日月的時空框架內,自然萬物、各種生命運動循環(huán)的普遍規(guī)律,其中也包含有一些生命運動循環(huán)特殊的形式,比如同人卦、蠱卦。
上篇始于乾,終于離,同人卦恰好是二者的結合。鄭玄注:“乾為天,離為火,卦體有巽,巽為風。天在上,火炎上而從之,是其性同于天也。火得風,然后炎上益熾……”[3](P76)上乾下離,下卦的六二與上卦九五相應,“二得中應乾,故曰‘同人于野,亨’?!?虞翻《周易注》)[3](P428)“同人。二氣同進,健而炎上……上下不停,生生之義,易道祖也。天與火明而健,陽道正陰氣和也……歸魂立三公為世,上九宗廟為應?!?《京氏易傳》)[3](P38)而且乾在先天八卦方位中處于南方,離在后天八卦方位中也處于南方,二者方位重合,也寓含著“同”的意義。其內涵在“天火同人”的卦名與卦象中得到清晰的表現。
同人卦中的老人自死轉移的是神性的“精靈”(或可說“神靈”),與籠統(tǒng)的“靈魂”說有區(qū)別,其卦上為乾,“乾為天,為圓,為君,為父……為良馬”(《周易鄭注》)[3](P137),在鯀禹關系中特指鯀,具有先天“精靈”的純陽稟賦;下卦為離,“離為火,為日,為電”,也具有先天“精靈”的純陽稟賦。上乾下離的卦象組合在六十四卦中是除了乾卦、離卦之外的純陽之象,與“精靈”的性質一致。
本文卦爻分析過程還與西漢京房的八宮卦理論體系有關——按照乾、震、坎、艮、坤、巽、離、兌順序排列的八個純卦,各為一宮之首,統(tǒng)領七個爻變卦,即從純卦第一爻至第五爻爻變得到五個卦,分別稱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上爻為宗廟,不可變);第六卦將四爻再變,但處于外卦,尚未回到內卦之位,如靈魂在外游蕩,有走失的危險,故稱游魂卦;第七卦內卦三爻均恢復本宮卦的內卦卦象,即新生命回到體內,故稱歸魂卦。算上本宮第一卦純卦,每宮第八卦即最后一卦就是歸魂卦。游魂卦具有不確定、飄忽不定的“變化”之象,相反,歸魂卦則具有心有定向、不變更、不易改變的“不變”之象。歸魂卦的爻辭可以與本宮純卦相參照。
按照上述純卦宮順序,六十四卦中依次有火天大有、澤雷隨、地水師、風山漸、水地比、山風蠱、天火同人、雷澤歸妹共八個歸魂卦,其中六個在上篇(漸卦、歸妹卦在下篇)。就陰陽程度而言,數同人卦的卦象最具有純陽之象,它代表最高級別、最具神圣性的一種生命循環(huán)形式——老人自死習俗,亦即英國人類學家詹·喬·弗雷澤名著《金枝》中所謂“殺死神王”的靈魂轉移儀式。相對而言,蠱卦則代表不太理想的禹的成人禮儀。
這里,需要深入分析《易緯》中有關蠱卦的文字*緯書歷來不為正統(tǒng)所重,就其作為神話學文獻而言,這是幸事,其所選內容少有禁錮,所記之事少有篡改,反倒是保留了更多的真實性。緯書不等于“偽書”。:
“蠱,四月”——據西漢京房從易經演繹的八卦卦氣說,八卦配十二月,巽當四月,主立夏。蠱處巽宮,因此,蠱卦代表的成人禮儀式,是四月舉行的。
“有外國來,見神于國”——與民間傳說中外國進貢寶物、怪物(對外國而言,是制服敵國的“神器”),但同時附有關乎國家存亡的難題考驗情節(jié)類似。
“殺名臣”——在梳理“鯀復生禹”神話時,論證了“殛”不是“殺死”的意思。[1]“王以殺名臣”的“殺”,是不是“殺死”的意思呢?《釋名疏證補》“釋喪制第二十七”曰:“罪人曰殺。殺,竄也,埋竄之,使不復見也?!痹年P于“殺”的釋義明確指出其不是后來“殺死”的意思,《釋名疏證補》引用了《尚書·堯典》、《史記》、《左傳》、《尚書·禹貢》等多個文獻,說明“殺”與“竄”、“遷”、“蔡”等古字的通假用法,而“非殺也”。并且進一步“考《書·禹貢》:‘二百里蔡服?!嵶⒃疲骸讨詺?,減殺其賦?!瘎t知蔡是減等,非殺也。此亦徒流之法,故史遷作遷?!边@里的“殺”是減去、剝奪、終止(名臣身份)的涵義。[4](P284)“名臣”就是鯀——因為不能解除敵人的威脅(鯀部落是以熊為圖騰,最具戰(zhàn)斗力的軍事部落)以及不能根治水災,而被褫奪該部落首領身份。由將要成人的禹代替他,即下文的“并禹”。原文中的“殺,竄也,埋竄之,使不復見也”的釋義,與老人自死習俗的民間口頭傳說中將老人送至山洞封上洞口,或者藏于地窖的說法——其實是歷史記憶——何其相似!
“并禹”——“并”字,《說文解字》曰:“相從也。1.從從,幵聲。2.一曰:從持二(干)為并?!盵5](P1298)“并禹”與“同人”十分相似,“并”與“同”又包含先后的聯系。故“并禹”就是鯀禹之間的“同人”,即老人自死習俗的精靈轉移儀式。
“折木”——“折”通“析”?!墩f文》:“析,一曰折也?!薄吨形拇筠o典》“析木”注釋:“一星名。尾宿別稱?!队^象玩占》尾九星蒼龍尾也,一曰析木。二星次名。……《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箕斗之間,漢津也。[注]箕,龍尾;斗,南斗,天漢之津梁?!盵6](P67)“折木,疾水”應為“析木疾水”。甲骨辭有“東方曰析”。在《先天八卦時位星宿圖》中,析、木二星次正位于東方震宮,對應尾箕宿,值二月卯月?!拔瞿炯菜笨梢越忉尀榇憾绿旖邓疂场6氨鞣健钡耐{就是來自前面的那個“外國”。
據上分析,《易緯》蠱卦解說作出如下斷句更為合理:“蠱,四月。六年二月,有外國來,見神于國,王以殺名臣。見其年,并禹。析木疾水,兵西方?!?古文不斷句,本文所引為今人所斷。另《儒藏》經部讖緯類第130卷《七緯》趙在翰撰,今人所斷蠱卦文字:“蠱,四月,六年二月,有外國來,見神于國王,以殺名臣,見其年并禹折木,疾水,兵西方。”(第75頁)斷句與上文亦有不同,可見各有其理解。而兩處皆作“并禹折木”,不知作何解?開頭的“蠱,四月”是一個結果,后面描述的都是二月里發(fā)生的事情,是導致結果的原因——二月有來自天上的水災,有來自“外國”的軍事威脅,二月(二月為震,為長子,合禹)禹也剛好滿二十周歲,所以,鯀被(舜)終止臣子身份,(回到本部落)提前完成老人自死—精靈轉移儀式(“并禹”,由禹繼承他的身份)。四月,首先完成禹的成人禮。然后在七月舉行“并禹”儀式——即“同人,七月”。《序卦傳》:“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薄胺瘛痹凇巴恕敝?,正說明鯀的部族當時正陷于艱難的處境之中。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
九三。干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六五。干父之蠱,用譽。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說文解字》曰:“禹,蟲也……[注釋]1.夏王以為名,學者昧其本義。2.蓋亦四足?!盵5](P2442)又解蠱曰:“蠱,腹中蟲也。1.《春秋傳》曰:‘皿蟲為蠱,晦淫之所生也?!薄盎抟敝庖洞呵飩鳌纷⒃唬骸笆菫榻壹?。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天有六氣,淫生六疾: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在《周易》,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皆同物也。”[5](P2442)蠱是指過多和“女室”親近,生活在女性圈中,為女色所惑,而喪失志向。在多雨時候還這樣,會得“腹疾”——“腹中蟲”。禹就是這樣的“蟲”,是一個比喻,揭示了他直到二十歲舉行成人禮時,身上還有“蠱”所指的各種毛病。
《春秋傳》這一段解釋就把禹—蟲—蠱卦聯系了起來。如果說禹是“蟲”,也可以說禹就是“蠱”。這是解開清人尚秉和“蠱父母象。蠱無乾坤,而爻詞言父母,自東漢以來無明其故者”這句話的一把鑰匙——“蠱”是禹,所以無乾坤象?!岸吃~言父母”,是父母“干”禹之“蠱”(虞翻釋:“干,正。蠱,事也?!?只不過是禹身上“蠱”的形成被認為是父母教養(yǎng)過失的結果,“干父之蠱”、“干母之蠱”,就是禹改正由于父母過失而造成的毛病。從爻辭的內容看,這個卦名表示一種行為,應為“干蠱”,因為省略了“干”字,以蠱表示??追f達釋初六之“考”曰:“父歿稱考,散而言之,生亦稱考?!盵7](P191)可見蠱卦關乎兒子的生,即是成人禮的重生。
從卦象看,蠱卦上卦艮,為山為止,下卦巽,為風為從。上止下從,則惑?!缎蜇詡鳌吩唬骸耙韵搽S之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所以惑,是因為過于隨。過于隨,便會流于亂。蠱還有亂的意思。故蠱卦中“干蠱”包含去惑治亂的內涵。理解“蠱者,事也”很關鍵,系詞上傳:“通變之謂事”。所以,蠱卦的這種狀態(tài)只有通過改變,才能有好結果——“元亨,利涉大川”。這個“變”就是后面通過爻變向同人卦轉移的過程。
(一)隨卦中的禹
蠱的形成和過于隨有關系,我們看看隨卦的性質。隨卦是蠱卦的對卦,或稱旁通卦(爻變后得到與本卦陰陽相反的卦,二者可以相通)。隨卦是震宮中的歸魂卦,震為長子,為禹(即禹是在震宮二月出生),故隨卦應包含了禹人生過程的某些重要信息。
隨:元亨,利貞,無咎。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九五,孚于嘉,吉。
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隨卦的內卦指禹成人禮蠱卦之前的狀況,外卦指成人禮蠱卦之后的狀況。
初九,指禹很小,父親鯀官職和職事有變化,常年出門在外建立(治水)功業(yè)。此當堯帝之時。因此,在禹的成長中,缺乏來自父親的關愛、教育和精神影響。
六二、六三,指禹的母親撫養(yǎng)禹的狀況,家人常年不得團聚,或是離多聚少,她心系孩子,牽掛丈夫,不免疏于對孩子的教育,失于溺愛慣縱。這就不難理解在禹的成人禮蠱卦中,為何爻辭是“干父之蠱”、“干母之蠱”,其中透露出父母的愧疚與自責之情。
九四,“隨有獲,貞兇。”指隨“同人”儀式而有獲,但同時父親死去,故“貞兇”。好在禹已經改變了自己,故曰:“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九五,指三年守喪期結束,禹正式獲得部落王者的身份。故《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九六,帶兵出征得勝,抓獲俘虜,在西山祭祀。(此時禹已經是“王”。在西山祭祀,因西方屬金,為兵)對應離卦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丑,無咎?!彪x宮代表顓頊-鯀-禹家族,其聯系論證見同人卦分析部分。
(二)巽卦中的禹
由于蠱是巽宮的歸魂卦,可以對照巽卦來看蠱卦中成人禮儀的具體信息: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
九三。頻巽,吝。
六四?;谕?,田獲三品。
九五。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兇。
卦中包含了禹成人禮的內容、時間等?!跋雀眨蟾铡?,是成人禮的時間周期,取丁、戊、己、庚、辛、壬、癸七日。其中兩次出現“巽在床下”,象征禹精神中“晦淫”的不良因素。亦是禹鉆在床下不出來之形象,“蓋亦四足”,即指此時的禹像個不爭氣的“四足蟲”!內卦的“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是對禹實施了有關祈禱禳除的儀式。外卦的“巽在床下,喪其資斧”是一種結果,不是很好?!皢势滟Y斧”是指禹沒有具備繼承部落首領身份的那些品行。因此才有蠱卦上九爻辭:“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鄙校黾?;希冀。還需要更高的目標(同人)改變蠱。蠱卦卦辭中的“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則是蠱卦應天之運轉、事之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最好時間。鄭注:“甲者,造作新令之日。甲前三日,取改過自新,故用辛也。甲后三日,取丁寧之義,故用丁也?!盵3](P79)
蠱卦與同人卦在卦象上是有聯系的——鄭玄說“乾為天,離為火,卦體有巽”,即是。相對于蠱——成人禮后的禹,同人卦上乾為其父,下離為其母(坤為腹),而鄭注云:“離為火……其于人也,為大腹?!盵3](P138)同人卦體卦即二三四爻為巽卦,而蠱—禹的問題就來自于巽(女性化、陰柔化)。巽既在離卦中,也在乾卦中,不就是父母身上都有“蠱”嗎?此外,同人卦二爻變也是巽。從這個卦象的聯系上,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何蠱卦的爻辭是“干父之蠱”、“干母之蠱”,以及理解“蠱者,事也”即變的意思是多么重要。
(一)蠱卦的爻變與同人卦的關系
我們看看蠱卦《彖》詞以及虞翻的解釋?!跺琛吩唬骸靶M,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庇莘忉專骸爸^初變成乾,乾為甲。至二成離,離為日。謂乾三爻在前,故先甲三日。賁,時也。*筆者按:依前后文意,此句或應在“至二成離,離為日”之后,因二變艮上離下為山火賁。原文文字或有錯位。變三至四體離,至五成乾。乾三爻在后,故后甲三日。無妄時也。易出震消息,歷乾坤象,乾為始,坤為終,故終則有始。乾為天,震為行,故天行也?!?《虞翻周易注》(卷二))[3](P436)這個爻變過程與同人卦爻變同步對應,以甲為界,“先甲三日”在蠱卦變,“變三至四體離”(三變?yōu)檎?,震為行動,內卦、外卦都得離,改過自新完成);甲日、蠱卦以離象進入同人卦內卦離位,蠱卦“至五成乾”,應同人卦上卦乾,得“后甲三日”;“后甲三日”在同人卦變,外卦為乾,三變?yōu)槔?,這才應“歷乾坤象,乾為始,坤為終”的解釋,與有關卦象、爻辭的內容相當吻合。如果不是進入同人卦,蠱卦外卦變是得不到坤卦的。證明蠱卦與同人卦確實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亦即存在成人禮與精靈轉移儀式之間的內在關系。
(二)《易緯》解說詞中兩卦的聯系
筆者論述“鯀復生禹”神話與歷史背后的真相,認為:“鯀在堯帝用舜之前即治水已久,其歲數當在堯之下,但至少比舜大不少。堯帝所言‘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此前必有洪水由起到盛的過程,其間鯀帶領所部以筑堤堵水的方法,終不能有效根治,有辱使命,此乃‘方命圮族’的內涵。堯帝第二次啟用鯀治水,鯀不變其法,九年無成效。至舜帝時代,仍未成功。鯀背著“方命圮族”的壓力,殫精竭慮,心力交瘁,身體衰老明顯超出實際年齡,治水已經有心無力。為天下大計,舜或命令鯀提前實施老人自死儀式,盡快將神靈轉移到繼承者禹的身上,以免神靈的衰老將部落帶入頹敗的危機之中,而不能完成治水大業(yè)?!盵1]在《易緯》中,蠱卦與同人卦的時間都是“六年”,蠱卦(成人禮)在四月,同人卦(精靈轉移—老人自死儀式)在七月,這種先后關系印證了上述推論。簡單講,就是蠱卦與同人卦在七月的“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同步變,最終蠱卦變?yōu)橥素?,即禹在成人禮之后,又完成了代替父親鯀成為部落新君的儀式。如果我們按照蠱卦先、同人卦后的順序,將兩段文字連接起來作為整體看,就會發(fā)現事件的基本脈絡。[8]
與“禹,蟲也……夏王以為名,學者昧其本義”,“蠱父母象。蠱無乾坤,而爻詞言父母,自東漢以來無明其故者”[9]這樣的謎團相關,古人還存在另外一件不明白的事情,就是時間的選擇。焦循言:“《蠱·彖》‘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巽》九五‘先庚三日,后庚三日’,說者聚訟,言人人殊?!盵10](P594)這兩個時間的涵義前者為精靈轉移—老人自死儀式周期,后者為禹的成人禮儀式周期。此類“說者聚訟”的疑問,至此可以渙然冰釋了。
非常有趣的是,在河南登封縣,民間依然流傳著“大禹轉世”的故事。說“大禹原是天上管下雨的王”(諧音“下雨王”),因貪睡造成凡間連年水災,玉帝罰他借尸還魂下凡間,治水十二年?!霸卺陨侥厦嬉粋€叫水紐屯的村里”,鯀因治水不力,被皇帝殺了?!磅厔偹啦痪?,他兒子禹得陡病也死了,眼下還沒來得及埋哩。下雨王覺得借他的尸正合適,就把魂撲到禹身上了?!庇碛只盍?。就這樣,下雨王借尸轉世了。后來他當真治好了水,當上了‘夏禹王’?!盵11](P49)這個故事剛好包含了禹成人禮再生儀式、精靈(下雨王是天神,鯀的家族是雨師)轉移儀式的雙重意象。這個故事的神話色彩顯而易見,而故事的流傳地正是聞一多、丁山論證“鯀復生禹”神話中的“殛鯀”所在地,[1]這種聯系應該不是偶然的。
出現上述重大的歷史性遺忘,原因在于,周人在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中,由過去的天命觀轉向注重人本和理性,其歷史觀也轉向圣人與王道之治,崇尚堯舜禹湯文武。而鯀被定性為罪臣,文王演易、周公整理爻辭,鯀能留存于其中嗎?由于鯀禹之間被卦、辭所固化的關系,去掉鯀也必須隱去禹,何況蠱卦及其相關卦也顯示了禹的過去是有損于圣人形象的。于是,這一意義重大、內涵豐富的歷史事件在易經的演變過程中,被從《連山易》、《歸藏易》中刪除而銷聲匿跡(幸好還隱匿著痕跡),只留下有關卦、爻的變化與卦象的抽象關系和一般規(guī)則。因此,后人的有關解釋多停留在易經的一般原理和規(guī)則上,或有靜態(tài)、割裂地解釋爻辭的不得其要之處,給后人留下了長久的疑惑與遺憾。
[1]徐永安,杜高琴.老人自死習俗:“鯀復生禹”神話與歷史背后的真相[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4).
[2]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儒藏·經部讖緯類·第131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儒藏·經部易類·第1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4]劉熙.釋名疏證補[M].畢沅疏,證.王先謙,補.北京:中華書局,2012.
[5]許慎.說文解字(全注全譯本)[M].段玉裁,注.北京:中國書店,2011.
[6]臺灣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文大辭典[M].臺北:中國文化研究所,1968.
[7]馬振彪.周易學說[M].張善文,整理.廣州:花城出版社,2002.
[8]徐永安.《易經》卦、爻體系中的“鯀復生禹”神話與老人自死習俗[A].2016年中國民俗學會年會論文集[C].
[9]尚秉和.焦氏易詁(卷四)[EB/OL].http://guji.artx.cn/article/47462.html.
[10]焦循.雕菰樓易學五種(下)[M].陳居淵,校點.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
[11]《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編委會.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河南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1.
責任編輯 葉利榮 E-mail:yelirong@126.com
2016-12-01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12YJAZH170)
徐永安(1963-),男,湖北竹溪人,教授,主要從事民俗學與歷史學研究。
黃永昌(1982-),男,湖北麻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歷史學與慈善史研究,E-mail:xya6310@163.com。
B21,I276
A
1673-1395 (2017)01-0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