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銘
新官不理“舊賬”的陋習,曾在舊官場上大行其道,即使在今日政壇上,也有一定市場——少數(shù)剛到異地履新的新官,總想另辟蹊徑,另起爐灶,所謂“書記一動,水利重弄”的說法,便是民間對此現(xiàn)象的形象描繪。這些新官,對前任領導群體的政治“遺產”,多持冷淡、觀望甚至否定態(tài)度,尤其對負面資產更是避而遠之。
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雖較為復雜,但無非有這樣幾個方面:其一,求新求變。新官思想解放、意識超前,思路不落窠臼,不想走老路,不愿吃別人嚼過的饃,渴望用新思維、新思路、新舉措開創(chuàng)新局面;其二,彰顯能耐。為了顯示比前任更高明,于是對其決策、思路不管正確與否,無意繼承甚至全盤否定,用自己所謂的“新招”取而代之,以期獲得領導賞識,公眾喝彩;其三,怕惹麻煩。尤其是對前任留下的“負資產”,如決策失誤、投資失敗、經(jīng)濟糾紛、歷史老賬等棘手問題,擔心拖累自己,唯恐避之不及;其四,關系不睦?;蛞蛐鹿俸颓叭卧鴼v史上有隙,或因兩人不是“一個山頭”,或因二者互為競爭對手等,促使其不遵舊政,另立新規(guī)。
一個地方或部門,工作都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性。其主官更迭,必然會打破原有平衡,對該地方或部門工作的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造成沖擊。在現(xiàn)行體制下,這種沖擊效應尤為顯著。能否最大限度減弱人事更迭影響,使工作盡快進入正常軌道,從某種角度講,很大程度決定于新官對前任“舊賬”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式。如處理得當,就會促進事業(yè)發(fā)展;反之,不僅對事業(yè)無益,還會損害黨的形象,甚至會對新官的公眾形象產生負面影響。說實話,新官要想在新崗位搞點兒動靜,弄出轟動效應,并非難事,而能懷著對歷史的尊重、對規(guī)律的敬畏,對前任的理解,平心靜氣地去審視前任的“舊賬”,并予以妥善處理卻非易事,如沒有豁達胸懷、全局觀念,正確的政績觀和高超的智慧,則很難做到。新官勇理“舊賬”,方顯出令人欽佩的擔當意識和強者風度。而善理“舊賬”,則體現(xiàn)了其過人的才華和智者風范。可以這樣說,新官如何處理“舊賬”,不僅是對其黨性原則、胸懷品格的考驗,也是對其領導水平和工作藝術的檢測,新官們不可掉以輕心。在工作實踐中,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善循“蕭規(guī)”。新官上任面臨最大的“舊賬”,莫過于前任領導班子的重大決策。究竟是按前任圖紙繼續(xù)施工,還是推倒重來?總是令其頗費躊躇。毋庸諱言,在現(xiàn)實生活中,“蕭規(guī)曹隨”常為墨守成規(guī)、不思進取代名詞,任何一個有抱負、有能力的新官都怕?lián)藧好?。破解這一難題的辦法應是,對“蕭規(guī)”的價值進行科學評估。要本著對一個地方或部門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摒棄功利色彩、個人私念和感情因素,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對前任領導群體的決策進行客觀評估。應該說,前任領導群體絕大部分的決策,應是根植于本地實際,凝聚著眾人智慧,有著其獨特的價值。對已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并且仍具生命力的東西,就必須毫不猶豫地予以堅持。其實,新官上任伊始,在情況尚不很清楚的情況下,就貿然否定前任決策,是很不妥的。它不僅可能影響工作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而且可能引起人們思想混亂,還可能造成智力財富的浪費。當然,堅持前任正確的東西,并不意味著照搬不動。事物總在不斷發(fā)展,即便原本正確的東西,也會因時過境遷而有待完善。新官在遵循“蕭規(guī)”的同時,要勇于揚棄,善于用新舉措去替代過時和錯誤的決策。在實際操作中要注意方法:如未經(jīng)深思熟慮,或者新招尚未超越前任,就不要倉促出臺;即便是較為成熟的做法,也要通過合適方式,在新班子及群眾中形成共識后方可實施,切不可貿然行事,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
善理“爛賬”。最令新官頭疼的,當為前任留下的種種嚴重后遺癥。譬如說,因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造成決策重大失誤;因政策變化,一些重大工程無法善終,留下爛攤子;因不能量入為出,量力而行,財政上捅出大窟窿;因主要領導要求不嚴,疏于管理,以至于班子成員問題頻出;或因主要領導違紀違規(guī),造成領導群體聲名狼藉,士氣低迷;等等。對此,作為新官要保持平和心態(tài),體現(xiàn)領導者應有風度。不要像祥林嫂一般,總是埋怨命運作祟,對己不公;或是拼命推卸責任,到處宣傳是前任作孽,與己無關;更不能認為這是前任責任,與己無關,因而甩手不管。事實上,無論你如何埋怨和躲閃,都無濟于事。因為當組織上決定你擔任新班子主官時,你就有了為前任償還“爛賬”的責任。推諉和躲避,除了表明你境界不高和缺乏擔當意識外,還會加深同前任及班子成員之間的誤解,絲毫不能改變嚴峻的現(xiàn)實。新官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處理“爛賬”一事:事物都具有兩重性,在你面臨巨大挑戰(zhàn)之際,也正是顯現(xiàn)你超人勇氣、過人智慧和驚人業(yè)績之時,對你未嘗不是個機遇。重要的是要找到解決問題辦法,要冷靜思考,周密謀劃,在眾多問題中確定一個既影響全局,同時又具有可能找到破解路徑的“爛賬”作為突破口,竭力攻關,即使不能畢其功于一役,也要爭取獲得重大突破。如能這樣,不僅能有效地扭轉被動局面,還能彰顯自身價值,一舉樹立在新班子中的威信。
善接“刺球”。社會穩(wěn)定問題,也是“舊賬”中困惑新官的一個分量很重的問題。目前,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隨著產業(yè)轉型升級的陣痛和經(jīng)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的因素日益增多,如征地拆遷問題、社會保障問題、信訪穩(wěn)定問題等各種歷史遺留問題,加之因前任領導處理不當,所引發(fā)的新的不穩(wěn)定因素,使領導者應接不暇,從而令某些新官望而生畏。這些“舊賬”共同的特點是:躲不得,等不得,拖不得,如不及時處理,就可能釀成大禍。因此,新官對此特殊“舊賬”要主動介入,不能有絲毫躲讓和懈怠,要及時與前任做好工作銜接,防止因人事更迭,人心松懈,造成工作失誤。要摸清各種可能影響穩(wěn)定的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對一些已取得明顯成效的矛盾化解工作,要繼續(xù)推進,防止因主官變動而力度減弱導致前功盡棄;尤其要對那些本來就較尖銳,很可能一觸即發(fā)的矛盾,要投放更多的人力、精力,防止釀成群體性事件或惡性案件;還要注意發(fā)現(xiàn)剛剛萌發(fā)但危害較大,如不及時化解,很可能帶來嚴重后果的問題,力爭把其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要審慎對待因前任處理不當引發(fā)的矛盾,切不可借口是前任所致,怕惹火燒身,就漠然置之,或予以回避。要不推不讓,勇于給別人解圍,為他人擔責。事實上,即便是前任惹的禍,新官如以此為由,故意不作為,以致造成不良后果,新官也難辭其咎。既然如此,還不如主動出擊,即使解決效果不夠理想,但只要盡心盡力,也會得到上級和群眾理解。endprint
善續(xù)“熱線”。在通常情況下,一個領導者在地方或部門深耕多年,因工作和個人關系,往往會和社會各個層級機構及人員發(fā)生頻繁交往,因而可能積攢了良好的人脈資源。在我國這個重視人情的社會中,完善的人際網(wǎng)絡,良好的人脈關系,有著其特殊的價值,新官對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設法繼承和運用好這筆資源。到任后要主動和前任做好銜接,認真梳理和續(xù)上一些重要的人脈關系。尤其要多加關注能對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和民生改善等產生重要影響的機構和人。例如,上級重要的經(jīng)濟綜合部門、大型國企民企、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相關人士,重要的客商,本地在外的成功人士,本土企業(yè)家及社會名流,等等。必要時,可請前任或相關知情人牽線搭橋,不斷鞏固老朋友,結識新朋友。要延續(xù)前任領導班子好的做法,和他們多聯(lián)絡、多走動、多交流,保持熱線聯(lián)系和良好關系,在不違反規(guī)定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以此增進彼此友誼。讓他們感覺到,盡管人事變更,但新官和前任一樣,對其尊重不減,熱度不降,信任不薄,毫無“人走茶涼”的感覺,從而非常樂意地為新官施政提供幫助。與此同時,新官要凈化續(xù)接“熱線”動機,把出發(fā)點放到促進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或部門工作上,而不能借機謀私,為一己私利去締結關系網(wǎng),使“熱線”變味,更不能將人際交往庸俗化,從而污化民風,敗壞黨風,損害黨的形象。
善用“舊臣”。人是感情動物,某些領導者常愛用自己熟悉和信任的所謂“自己人”,這雖是人之常情,但作為一個高素質領導者,最好遠離此道。作為新官,更應避免如此。這種做法,弊病甚多:新官如偏愛“自己”人,對前任“舊臣”保持距離感、戒備感甚至排斥感,必然會引起反彈,不僅自己難以融入新環(huán)境,而且會嚴重削弱團隊凝聚力,還會對自身形象造成損害。按現(xiàn)有干部管理方式,既不可能隨意選擇單位,也不可能隨心所欲選擇助手,無論新官愿意與否,都得和前任的“舊臣”共事,靠他們干事。因此,新官在處理與前任的“舊臣”關系時,一定要顯示出領導者應有的胸懷和境界,強化戰(zhàn)友和同舟意識,摒棄“山頭”觀念,超越個人好惡,做到不以親疏畫線,一碗水端平,和其建立健康、良好的工作關系和人際關系。對“舊臣”政治上要提攜,生活上要關心,讓他們深切體會到新官的真誠和集體溫暖。要一切從黨的事業(yè)考慮,做到任人唯賢,量才錄用。要充分發(fā)揮“舊臣”情況熟、人脈廣的優(yōu)勢,只要能干事、想干事,哪怕和自己關系疏遠,也要委以重任,讓其覺得未受冷落,不被猜疑,從而心情舒暢地投入工作。同時,也要避免走向另一極端,即不能為贏得“舊臣”認可,或怕得罪人,不惜損害原則,一味“和稀泥”,用討好縱容的方式去謀求廉價的和諧。對某些素質不高,工作不力、口碑不佳的前任“舊臣”,哪怕是“寵臣”,也要堅決予以調整。
(責編 / 劉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