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孟瑜
如今,閱讀學習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已經(jīng)占有重要的位置,加強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也有巨大的幫助。通過語文閱讀的學習,提高小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邏輯分析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因此,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課改下,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成為當下語文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的問題。
我國語文學科是基礎學科,是進行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條件,其中小學語文閱讀學習也是影響其他學科學習的關鍵。在小學生語文教學課堂上,閱讀教學是一項基礎教學,小學語文閱讀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運用能力,更能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學習的重要性,并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遇到的挑戰(zhàn),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來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一、正確理解小學語文閱讀學習的重要性
要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需要認清小學語文閱讀學習的重要性,在新課改下,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更是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經(jīng)常需要通過閱讀去獲取信息,比如,通過閱讀書籍、報紙、雜志等文字信息,去進行學習、工作等活動。因此,在社會生活工作中,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使學生提高文字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進而順利開展其他學科的學習,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遇到了許多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雖掌握了一定的教學方法,但在課堂教學上卻難以實施。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只是講授書本內(nèi)容,學生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沒有閱讀實踐的運用機會,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很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單一的教學模式不能使小學生形成科學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觀下,小學生也沒有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閱讀訓練僅限于課堂,然而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小學生的閱讀訓練只占據(jù)了一部分模塊,沒有充足的閱讀訓練時間。另外,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材料較少,大多數(shù)的語文閱讀材料都來源于課本內(nèi)容,而課本的內(nèi)容顯然已經(jīng)不能滿足于小學生的閱讀需求,所以很難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無法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質(zhì)量。
三、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改革語文閱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語文閱讀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根據(jù)班級學生的特點,設定合理的教學方案,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組織開展適當?shù)拈喿x訓練活動,調(diào)動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并且課本的閱讀材料也是有限的,而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需要有充足的閱讀訓練時間。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增加課外閱讀時間來彌補課堂教學時間的不足,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語言積累,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最后,構建小學語文閱讀的綜合性評價體系,正確利用教學評價的作用,構建多元化的語文閱讀評價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培養(yǎng)語文閱讀習慣,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應多采用激勵教學的方式,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多關心學生、鼓舞學生,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四、結語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一定的挑戰(zhàn),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推動語文教學發(fā)展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的問題。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承擔起教學的重任,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又是一項潛移默化的、長期教學任務,需要語文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