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菊
作為一個喜歡在語文教學之路上不斷探索的教師,我無數(shù)次地問自己: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稱得上優(yōu)質高效?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其魅力該如何體現(xiàn)?然而,反復的思考并未得出足以說服自己的結論。正巧,不久前我有幸觀摩了一場在海南省??谑信e行的小學“語文主題學習”教學實驗的競賽,各路名師帶著北國白雪皚皚的氣息、沾著南國花草的芳香、攜著大西北冬陽的溫暖,在椰島相聚,一起問道課堂教學、探尋主題學習的魅力。我從中學習,似乎找到了心中的答案。
一、簡單:刪繁就簡三秋樹
針對當前語文課堂教學過于煩瑣的問題,崔巒老師指出,要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我們期盼憑借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簡便的教學方法,達到真、純、實、活的教學境界;努力實現(xiàn)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教學理想。
通過3天20節(jié)“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課堂觀摩,我真正領略到這種教學方式的魅力。“語文主題學習”不搞支離破碎的課文分析,不盲目追隨“新”理念,它立足于學生的“學”,立足于學生長遠發(fā)展來完成課堂教學。教師根據(jù)學段目標、教材特點,整合教學資源,大膽取舍,每節(jié)課確定一個語用訓練目標,選擇相匹配的選文,以文帶文,讀寫結合,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這個核心目標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引導、點撥上,而不只在根據(jù)對文本的理解與學生的一問一答上。
來自山東臨沂的王曉群老師,執(zhí)教的課堂主題為“悠悠送別情”。王老師立足教材,以送別詩為主題,以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為主線,以《送元二使安西》為范例,串聯(lián)起一組表達送別之情的詩歌,使學生在學好教材內容的同時,拓展了閱讀視野,受到了經(jīng)典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在引導學生品讀文本、感悟悠悠送別情時,王老師基于學生已有水平,淡化對詩歌的朗讀、理解,將重點放在體會作者借助“柳”和“酒”表達送別之情的手法上,緊緊抓住關鍵詞,通過研讀“柳”和“酒”這兩個字,提綱挈領式地教課文。
簡單中蘊涵睿智,樸實中標新立異。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既學習了語言,也獲得了美好的情感體驗??磥?,語文教學的目標、方法、過程等要簡簡單單,一目了然,以學定教,為學而設,只有這樣,才能收到好的課堂效果。
二、本真:咬定青山不放松
小學語文教學的“本”是什么?是“七字經(jīng)”,即大家所說的識(識字)、寫(寫字)、讀(閱讀)、背(背誦積累)、說(說話和口語交際)、作(習作)、習(良好習慣)。語文教學的“真”是什么?指的是課程標準中所說的“五個能力點”,主要是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提高其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任何一堂語文課都不能忘“本”而得“意”。為此,崔巒老師告誡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咬定語文的本真不放松,要注意克服目前課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語文手段的現(xiàn)象,還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切實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p>
綜觀這20節(jié)課,大部分課堂都注重發(fā)揮教材的例子作用,引導學生去了解語言規(guī)律,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確實落實語言文字的運用這個目標。教師們緊緊抓住語文的本真,深入研讀文本,找準挖掘言語形象、言語內涵、言語情感的結合點,把拓展閱讀和語言實踐結合起來,把積累與運用有機結合起來,自然而然達到提高學生五個能力點的教學目標。
三、多元:萬紫千紅總是春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20節(jié)語文課是一場百花齊放的盛會。
1.閱讀,留住語文的“根”
閱讀是語文教育的核心?!罢Z文主題學習”實驗正是從這個核心入手,進行了一系列的課堂教學改革:以語文教材的主題單元為基礎,圍繞主題進行大量課內閱讀。本次賽課的20位教師,都是以讀為本,注重拓展,并注意找準幾篇文章的鏈接點,一以貫之,巧妙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他們從學情出發(fā),借助“語文主題學習”叢書這一載體,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師生一起靜心閱讀、靜心分享、靜心感悟的美好空間。
2.遷移,學以致用的“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崔巒老師也說過,在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閱讀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讀寫聯(lián)系,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梢?,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除了靠大量閱讀,還需要教師善于挖掘教學資源,找準文本的語言運用點,相機進行讀寫結合,使學生實現(xiàn)知識、學法的遷移。
參賽的大部分教師在重視拓展閱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還注意引導學生在了解文本寫作方法基礎上進行拓展遷移,學以致用。如王婷老師的續(xù)編故事、夏君代老師的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介紹海口美食或美景、袁曉英老師的根據(jù)畫面寫一寫心中的幻想等。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為學生的語言運用搭建平臺。這種教學方式符合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規(guī)律,事半功倍。
3.習練,導之以法的“引”
本次賽課大部分作課教師都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切實保障學生的學。教師在課堂上盡量精講,把時間還給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自主探究學習,掌握識字、閱讀、習作的方法。
多元的識字方法,如江蘇徐云霞老師的歸類識字法、隨文識字法,江西周旋老師的單元集中識字法,廣東深圳王婷老師的根據(jù)圖片趣味識字法等,都能充分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做到入情入境。
多元的閱讀方法,如山東孫海燕老師的“披文入情,賞析品讀”,內蒙古張慧老師的“自讀自悟,訓練默讀”,山東王曉群老師的“反復吟詠,入情入境”,陜西李娜老師的“靜能生慧,潛心速讀”等。這些閱讀方法都有助于學生“靜心與文本對話,靜心分享閱讀收獲”,讓他們在靜思默讀中汲取知識,增長智慧。
多元的習作方法,如周赟老師的首尾呼應法、王薇老師的側面描寫法、孫秋紅老師的人物描寫法等,都善于選取文章中最突出的語言訓練點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拓展叢書中相關的內容進行語用訓練,注重一課一得。
多元的教學方法,如江西肖承紅老師的類比讀書教學、內蒙古劉艷歡老師的讀背結合教學、山東王玉蘭老師的抓關鍵詞開展教學、陜西李娜老師的單元整體思維導圖教學、河南李曉云老師的古文節(jié)奏朗讀教學等,都很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實實在在掌握學習的方法。
四、和諧:萬水千山總是情
所有課堂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幾節(jié)課:王婷老師的“丑小鴨”、周旋老師的單元集中識字課、徐云霞老師的“水媽媽的孩子”和王曉群老師的“悠悠送別情”。
王婷老師的“丑小鴨”課堂匠心獨運、設計巧妙,語用與人文交叉推進,理解與運用相輔相成。周旋老師的單元集中識字課堂采取形式多樣的識字方法,創(chuàng)設妙趣橫生的識字情境,引導學生在唱誦樂韻中興致盎然地識字、學詞、讀文。周老師深諳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這節(jié)課不僅有趣有效,還做了很好的童書閱讀推廣。徐云霞老師的“水媽媽的孩子”課堂巧借故事,隨文識字。水娃娃和風娃娃的巧妙整合有新意、有趣味。這樣的課堂既有人文情懷,又有智慧火花,讓學生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一位智者說過,擁有宗教情懷是熱愛事業(yè)的最高境界。對于一位語文教師來說,擁有不懈追求教學藝術的情懷也是熱愛事業(yè)的最高境界。正是基于這份樸素而偉大的信仰,一個個語文教師才可以身處鬧市而心如止水,腳踏大地而仰望星空,處窮鄉(xiāng)僻壤而不知其孤,居茅屋寒舍而不知其貧。莫問身在何方,只問心歸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