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菲貓
在埃及開車需要的不僅是技術(shù),更多的是膽量。埃及對車輛的報廢年限沒有限制,再舊的車只要能動就敢上路。所以在街上甚至可以發(fā)現(xiàn)上世紀50年代的老爺車。沒有后視鏡,沒有儀表盤,沒有擋風(fēng)玻璃,沒關(guān)系,排氣管掉了用根繩綁著一樣開。司機哼著小調(diào)跑起來像開寶馬一樣拉風(fēng)。
路況對于司機來說也是一種痛苦的體驗。雖然開羅80年代就有了立交橋,比北京還早,但多年來的經(jīng)濟衰退使道路年久失修,開車時需要靈活騰挪躲閃坑洼。路面上還有所謂的減速帶,就是一個鼓坡,底盤低的車得扭一下腰才能通過。路上很少看到行車線,估計是覺得劃了也沒用就省了。很多地方?jīng)]有車道這么一說,三條線跑四輛車是常事。
開羅街頭很少能看見交通信號燈。為啥不通俗點稱“紅綠燈”,實在是因為沒有綠,只有紅黃。交警的數(shù)量跟信號燈一樣少。路邊有限速的標志,就是沒有人遵守過,堵車的時候例外。
埃及司機無比生猛,開車時只有更快沒有最快。城里120邁都是小意思,經(jīng)??梢钥匆娨惠v車跑得就像要飛起來,然后聽見“砰”,翻了或撞了。這兒的行車規(guī)則還沒有進化到打燈并線,想怎么超就怎么超。
埃及司機都很熱情,有時碰見熟人就得聊幾句,倆人搖下車窗,占了兩條車道,邊開邊聊。
中國人在埃及待過一陣回國開車沒有不被罰款的。
開羅的堵車跟北京有一拼,雖然開得慢但是很少堵死了,一旦堵得不能走,會有司機甚至過路人自發(fā)地指揮交通,這時候民間智慧顯然比規(guī)則有用。
開羅街頭跑的絕不止各種車,汽車、摩托、三輪,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還可以看見驢或馬。在車流中穿梭的還有人,有推銷汽車用品的,有以賣餐巾紙為幌子乞討的,每每讓我感覺回到了北京的蘇州橋下。最為可怕的是過馬路的行人,懷著大無畏的精神在車流中如入無人之地。
開羅街頭豪車隨處可見,完整無缺的車不多,或多或少都帶點傷。發(fā)生了小剮蹭,埃及司機連車都不下,壓根兒都不當(dāng)回事。當(dāng)然,下來也沒用,沒人會賠你,保險在這兒就是一個傳說。因此在開羅開車與國內(nèi)最大的不同就是躲破車遠點,一旦被蹭了就自認倒霉,正所謂穿鞋的怕光腳的。
埃及司機還是有可愛之處的。在國內(nèi)經(jīng)常出現(xiàn)自己走不了也不讓其他車走的情況在埃及不會出現(xiàn)。
有人說,只要在中國敢開車到全世界都敢開。我微笑,讓他來埃及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