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野翔
采風感言
□ 王野翔
王野翔
1957年生,江蘇揚州人?,F(xiàn)為江蘇省國畫院人物畫研究所副所長、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蔣兆和藝術研究會理事、江蘇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昆山市水墨藝術研究院院長、文化部優(yōu)秀專家。出版有《水墨收藏—王野翔卷》《工筆人物畫技法》等。
王野翔創(chuàng)作過程
2007年4月,我隨采風團到西藏地區(qū)采風,藏民們形象質樸粗獷極富感染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采風過程中我不斷捕捉著一個個生動的生活場景。高原氣候變化無常,大雪給夏河披上了一件潔白的盛裝,半掩半露的寺廟、白塔、橋梁、樹木自有一種含蓄與嫵媚,天然的黑、白、灰關系特別富有詩情畫意。我的相機自然是派上了大用場,藏民們絡繹不絕地從幾十、幾百里地以外趕來拉卜楞寺朝圣,他們不斷圍著寺廟長廊循環(huán)前行,撥動轉輪,神色虔誠而安然。我時而拍攝時而坐下畫速寫,面對鮮活的人物形象,我感到單純玩弄藝術形式顯得十分蒼白,只有力求深刻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才是正途。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目的是為了洗滌心靈、過濾雜質,增長見識、拓寬胸襟,使人的靈魂得到凈化、使人的精神得以升華。所以,古人強調功夫在畫外。時代的飛速發(fā)展在不斷改變世界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時至今日,能夠不為世俗利益所動,堅守精神家園的人顯得越發(fā)稀缺。身為文化人的畫家如果隨波逐流,忽視精神價值的追求,如何能稱得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這個意義上講,此次采風活動,也正是為我尋找失落的精神家園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化,人們會不斷對于審美提出新的訴求。傅抱石當年強調“時代變了,筆墨就不得不變”。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如果當年的他們僅僅只是在畫上添加了水庫、橋梁、高壓電線桿這些新的生活元素,或是僅僅在技法上做些修修補補的增減,那是不能叫創(chuàng)新的。畫家的任務不是圖解生活。只有以全新的視覺審美體驗,顛覆原有的審美習慣才能引發(fā)觀眾的強烈共鳴。畫家要在思維方式、審美觀念的改變上下功夫才有可能真正有所作為。
美和漂亮還不是一回事,漂亮的表象往往將真正的美遮蔽,繪畫不應熱衷于表象的炫目而應追求內在美的表達。塞尚的蘋果是不能吃的,它表現(xiàn)的是物體的結構和色彩的節(jié)奏,揭示的是畫家主觀世界對于美的認知;羅丹認定“性格就是美”,所以丑陋的老娼妓“歐米哀爾”,能夠穿越時空、動人心魄。凡·高的向日葵沒有畢肖地再現(xiàn)客觀世界,恣意奔放的筆觸是他一顆躁動不安心靈的激情釋放;弗洛伊德健碩的人體塑造不是為了使人感官愉悅,鏗鏘的筆觸與敦厚的造型傳遞的是視覺的張力與內心的狂放。當畫家迷戀于瑣屑細節(jié)的表象,執(zhí)著于精致細膩的描繪,以炫目的技巧取悅觀眾時,其實正是喪失了對于美的基本判斷能力,是在以內心情感的迷失作為代價去換取廉價的贊譽。
相機的普及為繪畫素材的搜集提供了便利,相機捕捉細節(jié)和生動瞬間的功能是速寫難以匹敵的,所以,畫家不會忽視現(xiàn)代化工具的優(yōu)勢而一味排斥照片。但創(chuàng)作中完全依賴照片的做法卻不可取,將照片準確無誤、原封不動地搬上畫面這不是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是要通過畫家對生活的提煉、概括,將生活原型轉化為一種視覺語言,呈現(xiàn)一種不同于現(xiàn)實的形式,以此喚起人們對于審美的感悟。只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心智,合理有效地運用照片素材去營造一個有別與他人的視覺樣式,才是畫家要做的工作。
畫家長期依賴照片資料進行創(chuàng)作,疏于寫生、速寫訓練,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寫生、速寫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搜集素材。畫家通過對事物的觀察,訓練手、眼、腦相互協(xié)調表現(xiàn)對象的能力,有利于磨礪畫家感受生活的觸角,培養(yǎng)我們對生活的敏銳觀察力和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借助速寫我們還可以尋找自己個性化的繪畫語言,這些都是相機永遠無法取代的。所以,長期堅持畫速寫十分必要,這是畫家畢生要練的基本功。相機與速寫互為補充,才能相得益彰,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永葆藝術的青春提供養(yǎng)分。
“臨春風,思浩蕩;望秋云,神飛揚”,這是一種騁懷暢想的自由境界。面對自然,畫家的心智得到啟迪,充分發(fā)揮想象,寄情筆端,縱情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那樣的繪畫必定充滿生氣與感染力。如果面對自然,按圖索驥,不加取舍,被動地被牽著鼻子走,那樣的繪畫還有什么意義?
巴爾扎克給小說下的定義是“偉大的謊言”。從審美的角度講,所有表現(xiàn)人類精神活動的文藝作品其實都應具有這樣的屬性。創(chuàng)作其實就是一個借題發(fā)揮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審美理想、價值取向、文化積累都要借助作品中的形象傳達出來。中國繪畫中講究寫心、造境,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偉大的謊言”?■
王野翔 春潮 180×200cm 紙本設色 2014年款識:春潮。一九七九年春,習仲勛在北京參加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向鄧小平匯報提出了利用毗鄰港澳、華僑眾多優(yōu)勢,在廣東建一個出口加工區(qū)的要求。鄧小平聽后,指出還是叫特區(qū)好,過去陜甘寧就是特區(qū),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經濟特區(qū)的創(chuàng)建,對此后中國的經濟騰飛起到了先行一步的引導作用。歲次甲午夏月,野翔繪于金陵。鈐?。和跏希ㄖ欤?野翔(白)
責任編輯:韓少玄
王野翔 捉放韓德勤 140×270cm 紙本設色 2014年
王野翔 民族的星空—國共第一次合作 200×600cm 紙本設色 2014年
王野翔 張之洞和江南武備學堂 180×340cm 紙本設色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