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青年干部長期超負荷工作,今年8月被檢查出乳腺癌晚期,不到一個月就病逝了。不久前,網上熱播的一段視頻中,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含淚講述了該校女講師徐如燕的事跡?!皠e等中青年干部逝去再談關愛”,他的呼吁,引發(fā)了全社會對中青年骨干健康狀況的關注。
“人生最華麗的年齡,一切剛剛開始,卻突然被病魔終結。”從因心源性猝死、倒在對口扶貧村的西安教育局45歲干部趙博,到突發(fā)疾病猝然離世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39歲研究員趙永芳。近年來,中青年骨干早逝的消息委實不少。人們不禁要問,在健康知識不斷普及、醫(yī)療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為何還會一再上演“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
誰都希望自己擁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在工作、生活兩個頻道間合乎自然地切換。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在一些人的價值排序中,健康往往一而再、再而三地讓位于其他選項:為了完成任務而夜以繼日地工作,為了在競爭中勝出而“五加二”“白加黑”地拼搏,為了亮麗業(yè)績而放棄節(jié)假日……如何走出“越疲憊,越努力”的循環(huán),多給自己一點兒緩沖情緒、釋放壓力、改善體質的空間,值得中青年人好好考慮,更需要管理者深思。
對待工作,我們當然要盡心盡力,但這并不意味著必須以犧牲健康為代價。20世紀80年代,習近平同志擔任河北省正定縣縣委書記?!爱斂h委書記時年輕想辦好事,老熬夜,經常是通宵達旦地干,因而差不多一個月得大病一場”。后來他感覺到這樣不行,這么干也長不了,就調整心態(tài),“內在有激情,但是還要從容不迫”。工作永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大搞“疲勞戰(zhàn)術”,其實是在透支后續(xù)投入產出的能力,最終只會導致身體不斷被掏空而難以復原。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就是對工作負責、對家人負責,千萬不能把健康當作可有可無的備選項,“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而從單位的角度來看,如果員工普遍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就說明需要引入更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幫助員工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工作方式。要想“馬兒跑得快”,就得讓“馬兒吃夠草”。無論是嚴格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允許多次、分期休假,還是抓好定期全面體檢,想方設法提供健身場所,對員工的關愛,完全可以通過更人性化的管理來實現(xiàn)。畢竟,人才是最可寶貴的資源,真正關心員工,尤其是業(yè)務骨干的身心健康,做好健康保障、管理與服務,才有可能進一步激發(fā)員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爆發(fā)力。
“健康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泵绹鸫髮W公共衛(wèi)生學院大樓的外墻上,鐫刻著這樣一行簡潔有力的文字。健康不是一切,但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我們景仰那些為了事業(yè)不計得失、忘我拼搏的人們,更希望他們能管理好身心健康,保持可持續(xù)的“擴大再生產”能力。時間需要管理優(yōu)化,身體需要檢修保養(yǎng),良好的工作方式需要養(yǎng)成。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真正把握好這一人生的“首要財富”,讓健康內化為一種生活習慣,通過工作獲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率先垂范改進作風,文山會海大大精簡,中央機關占用法定休息日開會的事情也很少了,相信中央機關的干部是由衷高興和歡迎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健康與衛(wèi)生大會上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無論單位還是個人,還健康以應有的權重,不吝于把時間和精力交給健康,“人人健康、全民健康;人人幸福,全民幸?!钡拿篮迷妇安趴赡苷嬲龑崿F(xiàn)。
(摘自《人民日報》呂曉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