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鋒 山東省煙臺市城市園林綠化有限公司 264000
一例寵物兔疥螨病的診療體會
張磊鋒 山東省煙臺市城市園林綠化有限公司 264000
兔疥螨病是一種接觸性傳染性寄生蟲病,可引起瘙癢、結痂、脫毛、消瘦等癥狀,降低寵物兔的觀賞價值。
兔;疥螨;伊維菌素;診斷治療
疥螨隸屬真螨目、疥螨科、疥螨屬,體近圓形或橢圓形,呈乳白或淺黃色;背面隆起,粗糙有錐突、鱗片和剛毛;腹部扁平有四隊粗短的足,足上有爪和吸盤,有一假頭,口器較短。疥螨病是由疥螨蟲寄生于動物的皮膚層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性寄生蟲性皮膚病,俗稱“癩皮病”,臨床特征為瘙癢、結痂、脫毛、食欲下降、消瘦。疥螨病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犬、貓等寵物發(fā)病率較高,嚴重影響寵物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1-2]。但有關兔感染疥螨蟲的病例報道很少見到,研究稱兔疥螨病比其他動物的疥螨病更難根治[3],且兔患疥螨病后的紅細胞免疫功能明顯下降[4]。某動物醫(yī)院門接診了數例疥螨病患兔并治愈,現選取一例較為典型的病例進行介紹,為寵物兔疥螨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2015年7月,有一只荷蘭兔(公,2.7kg,1.5歲)發(fā)病。主訴:該寵物兔近一周來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時而焦躁不安。四肢末端、嘴唇和耳朵等部位出現脫毛、結痂現象,后期脫毛范圍變大,啃咬部皮膚潮紅結痂。已用紅霉素軟膏涂抹3天未見療效,現癥狀逐漸加重,前來動物醫(yī)院求治。
患兔精神一般,腹部觸診腸管空虛,有少量糞便。體溫為39.8℃,心率為120,口腔黏膜和牙齒正常。耳部毛發(fā)稀疏,耳邊緣結痂增厚。四肢爪部脫毛,僅余少量毛發(fā)存在,上存有分泌物形成的痂皮。
該病主要通過健兔和病兔接觸而感染,也可由兔籠、飼槽和其他用具而間接傳播[5]。通過發(fā)病史和臨床癥狀可做出初步診斷,再經過實驗室診斷,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蟲體即可進行確診。在病患和健康皮膚的交界處剪去被毛后,用酒精消毒,然后用手術刀片垂直皮膚刮取病料,直至皮膚輕微出血。將病料置于玻片上,滴加10%氫氧化鉀溶液,加蓋玻片并用手輕壓玻片使病料分布均勻,靜置10分鐘,放置在40倍顯微鏡下鏡檢。鏡檢見大量成年疥螨蟲。
(1)防控。加強對寵物兔的飼養(yǎng)理,保持清潔、干燥,保證營養(yǎng),增強機體的抵抗力。疥螨病無固定發(fā)病時節(jié),多發(fā)生在春夏季節(jié),故洗浴應盡量使用專用沐浴液。帶寵物外出盡量避開草地、草叢等易感染疥螨的地方。同時,注意和犬、貓等寵物的接觸。當動物出現抓撓、蹭地、頻繁咬尾等癥狀時要及時就診,以防延誤病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2)治療。該病的治療原則為殺蟲止癢、抗菌消炎,提高皮膚抵抗力。全身治療用伊維菌素或塞拉菌素,以1%伊維菌素0.2ml/kg體重肌肉注射效果最好,每周1次,連續(xù)注射4周以上可恢復正常。同時使用拜有利(德國拜耳產,0.1ml/kg體重)每天1次,連用1周。局部治療需剃除患部皮膚被毛,用0.1%高錳酸鉀或20%的濃鹽水浸軟去痂,然后涂擦三酸合劑 (苯甲酸15g,水楊酸6g,苯酚1g,敵百蟲 0.5g,75%乙醇100mL),每日1次,連續(xù)3~4次。要對兔舍、兔籠及用具進行定期消毒。預防給藥,加強護理。在每年的疾病高發(fā)季節(jié)可對兔子使用驅蟲藥,如大寵愛、拜寵爽等。
(1)疥螨的發(fā)育需經過卵、幼蟲、稚蟲和成蟲四個階段,一般在15~21天內完成一個發(fā)育周期。而雌性疥螨蟲的壽命長約3~4周。目前廣泛應用的雙甲脒、氯苯脒、伊維菌素等絕大多數殺螨類藥物僅對幼蟲、若蟲和成蟲有效而對蟲卵無效,因此對疥螨病的治療應持續(xù)較長時間。在殺死成蟲的同時還要殺滅新孵化出的幼蟲。
(2)疥螨病主要發(fā)生于冬季、秋末和春初。因此對寵物主人來說,要定期清洗消毒兔舍、兔籠及用具,保持兔體表干凈清潔,清除疥螨蟲發(fā)育和繁殖的溫床。
(3)對病兔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本病在診斷過程中要注意與真菌性疾病和濕疹進行鑒別診斷。
[1]李紅飛,趙傳璧,李延輝,等.寵物犬疥螨病混合細菌感染的診斷與防治[J].鄭州牧業(yè)工程高等??茖W校學報,2013,33(2):28-29,33.
[2]楊勝波,龍?zhí)叮Y澤敏.寵物犬螨病的防治[J].貴州畜牧獸醫(yī),2011,,35(6):44-45.
[3]Aiello S E,Mays A,Amstutz H E,et al.Rabbits.In: Aiello SE,ed.Merck Veterinary Manual[M].New Jersey: Merck,Inc,1998.1386-1396.
[4]杜永華,傅祥超,陳琴.疥螨病對兔血細胞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草業(yè)與畜牧,2010(8):44-46.
[5]李春梅.兔疥螨病的防治[J].吉林農業(yè),2011(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