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亮++趙延勃+++李國臣++楊亞洲
摘要 對化控處理下周麥21號小麥品種大、中、小群體的增產效應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化控處理對周麥21號各群體增產均有顯著效果,對大、中群體的增產效應比對小群體的增產效應要大3.8~8.8個百分點,大、中群體更宜采用化控處理技術措施,為化控措施在周麥21號上的應用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 小麥;周麥21號;群體;化控;效果
中圖分類號 S512.1;S48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108-01
周麥21號是河南省周口市農業(yè)科學院育成的小麥新品種。合理的群體結構是實現(xiàn)小麥高產穩(wěn)產的關鍵因素,而化學調控是調節(jié)群體的有效方法,通過小麥化控試驗[1-2],研究周麥21號不同群體條件下化學調控的增產效應及相關技術,為大田生產提供技術依據(jù),有利于該品種的推廣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3—2014年在滎陽市廣武鎮(zhèn)軍張村進行,土壤為二合土,肥力中等偏上,地力均勻,地勢平坦,栽培水平、管理水平與當?shù)匾恢隆?/p>
1.2 試驗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周麥21號;供試化控劑:壯豐安、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0.01%蕓苔素內酯可溶液劑。
1.3 試驗設計
共設6個處理,分別為大群體化控處理(A)、大群體無化控處理(CK1)、中群體化控處理(B)、中群體無化控處理(CK2)、小群體化控處理(C)、小群體無化控處理(CK3)。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3-4],小區(qū)面積15 m2(7.5 m×2.0 m),9行區(qū),行距20 cm。化控處理內容為:播種前種子用壯豐安拌種;2月下旬(拔節(jié)期)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噴施;4月下旬、5月上旬(灌漿期)用0.01%蕓苔素內酯可溶液劑噴施。播種量大群體為187.5 kg/hm2、中群體為150 kg/hm2、小群體為112.5 kg/hm2,播種期 為10月18日。
1.4 觀察記載內容與方法
每小區(qū)定2點(每點1 m行長)調查基本苗和越冬期、返青期、拔節(jié)期、孕穗期苗數(shù)。成熟前在各小區(qū)中計數(shù)各樣點上的穗數(shù),計算單位面積穗數(shù)。收獲前在樣點中選取代表性麥穗20個,計錄各穗上的籽粒總數(shù),計算每穗粒數(shù)。每小區(qū)收獲2 m的樣點3個,計算單位面積產量。用各樣點曬干的籽粒測定千粒重[5-6]。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群體化控處理群體動態(tài)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在大群體條件下,各主要生育期化控處理與CK1相差不大,有效穗數(shù)高于CK1;在中群體條件下,基本苗、越冬期、返青期化控處理高于CK2,拔節(jié)期、孕穗期化控處理與CK2相差不大,有效穗數(shù)高于CK2;在小群體條件下,越冬期和孕穗期化控處理低于CK3,其他時期高于CK3,有效穗數(shù)低于CK3。這說明化控處理對不同群體起點的分蘗消長的影響有所不同,對起點高的主要起到保穗的作用,對起點適中的達到前促苗后保穗的效果,對起點低的表現(xiàn)出前后控中間促進的現(xiàn)象,結果大群體通過化控處理有效穗數(shù)增加5.1%,成穗率提高1.9個百分點;中群體通過化控處理有效穗數(shù)增加9.2%,成穗率提高1.6個百分點;而小群體通過化控處理有效穗數(shù)減少7.9%,成穗率下降6.9個百分點。
2.2 不同群體化控處理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大群體化控處理產量9 178.45 kg/hm2,較CK1增產9.5%;中群體化控處理產量9 457.45 kg/hm2,較CK2增產14.5%;小群體化控處理產量7 178.96 kg/hm2,較CK3增產5.7%。產量構成因素考查表明,大群體化控處理的有效穗數(shù)、穗粒數(shù)、千粒重均高于CK1,株高略低于CK1;中群體化控處理的有效穗數(shù)、穗粒數(shù)、千粒重均高于CK2,株高明顯低于CK2;而小群體化控處理的穗粒數(shù)和株高均高于CK3,但有效穗數(shù)和千粒重低于CK3,造成化控處理在小群體上應用的增產幅度要小于在大、中群體上應用的增產幅度。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化控處理對周麥21號增產有顯著效果,一般可增產5%~10%,高的可達15%~20%,而且使用方便,成本不高,值得在生產上推廣應用。足苗是實現(xiàn)周麥21號高產的前提,產量隨著群體的增大而提高,但提高幅度逐漸減小。化控處理對周麥21號大、中群體的增產效果比對小群體的增產效果要大(本試驗大群體增產率9.5%,中群體增產率14.5%,小群體增產率5.7%),為了更好更經濟地保
證周麥21號的高產穩(wěn)產,對大、中群體宜采用化控處理技術措施,小群體高產穩(wěn)產相應技術措施有待進一步研究。在應用化控處理技術時應根據(jù)田間實際情況、當年天氣狀況,及時調整化控處理方法及時間,以取得更好的調控效果,建成合理的高產群體結構。
4 參考文獻
[1] 姬玉梅,王嶺.化控劑對小麥矮抗58農藝和產量性狀的影響[J].吉林農業(yè)科學,2015(2):31-33.
[2] 馬連.2011年小麥化控試驗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2(16):158-159.
[3] 王先如,吳明,梁加寺,等.不同時期施用多效唑對小麥的化控效果研究[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3(3):40-42.
[4] 包萬友,王純慶,王志良,等.化控多效營養(yǎng)素對小麥產量影響的研究[J].萊陽農學院學報,2000(1):23-28.
[5] 陳秀麗,曹益民,高云.小麥化控藥劑矮壯豐的應用效果初探[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4(5):57-58.
[6] 秦懷杰.淮北地區(qū)夏大豆倒伏原因及防止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06(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