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淑妍
有人說,記憶希望與人親近,它們本身就寄托在人的身上。每一次回憶、憑吊都將為它們提供豐富的養(yǎng)料,滋育它們生長。如果記憶不幸與人分離,其中的水分就會一點點流失,到最后,化作一些干巴巴的粉末,消殞在空氣中。
還記得在鄉(xiāng)下的日子,那無疑是與世隔絕的生活。我們家沒有親戚,沒有朋友,也不與人來往。哪怕過年,家里也是一樣的冷清。小時候我不甘心于這樣寂寞的新年,總是會在除夕夜偷偷地跑出去看別人家放煙花。
那些紅臉蛋的孩子高舉著彩炮筒,在雪地里奔跑。當煙花引線被點燃的那一瞬間,大家都安靜下來,望著菊花狀的焰火在頭頂綻放。只見焰火化作千萬縷的亮線,緩緩地墜落。那些孩子像關在五彩籠子里的金絲雀,既歡喜又害怕地撲騰著翅膀。我喜歡他們有點慌亂的樣子,那會使他們看起來可親一點,不像平時那么驕傲。我是唯一兩手空空的孩子,站在落滿雪花的角落,我以為他們不會看見我,自顧自地跟自己講話,因而笑得也很放肆。
我媽當然知道我大半夜溜出去看煙花的事,但因為是除夕,也就不好過多地責怪我。我媽不喜歡給我買鞭炮,因為那東西既危險又吵鬧。她素來是一個喜歡清靜的人,但有時也很刁鉆。從懂事的那天起,我就知道我媽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人。她會在我沒寫完她要求的作業(yè)時,用皮帶狠狠地抽我,也會在我偷偷地看電視時,臉色陰沉地命令我把自己的衣服洗完。
我到現(xiàn)在還清楚地記得,那一年,我剛滿八歲,別的小孩親親熱熱、甜甜蜜蜜地牽著媽媽的手索要洋娃娃時,我則在家里拖地干活。此時的我,帶著一股無比的怨氣,恨不得離她遠遠的。
這使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白鳥銜起翠鳥葉遠飛天涯,桃花下的馬匹一夜之后迷途于江湖。
生平第一次,我為她說話的聲音而感到羞恥,為她粗鄙的語言而感到氣憤。我們之間的關系漸漸地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隨著自己一年年地長大,我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冷漠了,且日益對周遭的一切感到厭惡。后來想想,也許并不是厭惡,可能只是不愿承認心里那一瞬間的破碎。那時的我們都禁錮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與他人多說一句話,留下的只是任性。每當看到那些小說里所寫的主角為自己的母親而羞愧,我一邊嘲笑這個主角,一邊卻不自覺地在現(xiàn)實中復制了這個角色。
然而,我不記得是哪一天了,那個從來不允許我流淚的女人卻在我面前哭得像個孩子。那時,我不停地問自己:“你在想什么呢?想起你還是孩子的時候,她抱著你溫柔地喂奶;想起在你受懲罰的時候,偷偷放在桌上的蛋黃味的月餅;想起你被小刀割傷手時,為了哄你開心歷經(jīng)無數(shù)次失敗而制作出的泡泡水;想起你臉上長痘痘時,放在背包里的去痘膠。”
我當然記得,一直記得,永遠記得??善婀值氖?,當我再次想起以前的害怕,我并沒有感到委屈與痛苦。相反,那時的情景如今想來,心中竟感到無限的甜蜜與溫暖,仿佛是冬天里的冰塊被溫暖的陽光一點一點融化……
誰說愛不能十年如一日,只有時間是唯一的答案。
【評點】
這是一篇寫母愛的文章,寫出了新意,寫出了深度。作者運用了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從記憶深處出發(fā),先極力敘寫自己對母親的不滿與不理解,再敘寫出自己對母親的喜歡與理解,母親的形象在作者的娓娓而談中顯得真實而感人。
不足之處在于,母親因何而流淚等細節(jié)交代得不夠清楚,這也使情感的轉(zhuǎn)換過于突兀,此外文章語言也過于冗雜,層次感不強,結構略顯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