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白
廣義的賀歲電影,包括新年檔與春節(jié)檔。新年檔上映的張藝謀《長城》、《擺渡人》已經(jīng)引發(fā)了一場關于國產(chǎn)電影評分高低的口水仗。而今年的春節(jié)檔,堪稱是史上最熱鬧的賀歲檔期,大片扎堆。但湊熱鬧的這幾部國產(chǎn)賀歲電影,會不會重演過去的戲碼:一面創(chuàng)下超高的票房奇跡,一面收獲超低的口碑?
大年初一,通常是華語電影創(chuàng)造票房奇跡的時候。其實,與其說是奇跡,不如說是票房新紀錄更妥帖一點。因為在華語電影這里,我們已經(jīng)多年沒有過什么驚艷或者喜出望外的感受了,大部分時間里,作為觀眾的我們只能一邊慨嘆著又一部創(chuàng)下票房新紀錄的華語電影誕生,一邊又忍不住說上一句“爛片”。
在2017年的春節(jié)檔里,一下子就有七部作品同時展開廝殺,且當然還都是我們的華語電影,畢竟外國大片通常是不會湊我們這個熱鬧的。春節(jié)檔期最受矚目的毫無疑問是周星馳和徐克聯(lián)手打造的《西游伏妖篇》。我們這兒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但凡監(jiān)制名氣大一點的,宣傳的時候他的名字就會被放大,乃至讓不明就里的觀眾以為這就是他的作品。比如陳可辛做監(jiān)制的《七月與安生》,在內地海報上陳可辛的名字要遠遠大于導演曾國祥。所以,這部《西游伏妖篇》的好壞,到時候也都勢必要算在周星馳的頭上了。
無論從預告片還是從前一部《西游降魔篇》來看,這部《伏妖篇》都難成為口碑擔當。倒不是說周星馳這幾年的作品真的是什么所謂江郎才盡,而是他最近總是給人感覺累了,以至于對作品也沒了雕琢的耐心。比如在《降魔篇》里,有多處完全應該“再來一條”的片段(像黃渤被解救出來跳舞時的笑場),還有豬剛鬣、魚精的設置都非常好,但又有點虎頭蛇尾讓人意猶未盡。倒是導演徐克最近讓人有點期待,他在《智取威虎山》中卓越地利用了商業(yè)片元素,將一個老套的故事拍得虎虎生威。這,或許也是《伏妖篇》唯一可以讓人期待的地方了。
小鮮肉無法成為一部大IP電影的強勁支撐,或許也是我們無法對《伏妖篇》寄予厚望的另一理由。跟小鮮肉比起來,中年戲骨、流量擔當,以及全套的、多維度的明星參與的《乘風破浪》或許會成為一匹黑馬。之所以看好韓寒的第二部作品《乘風破浪》,除了故事本來就是韓寒的強項,再加上他擅長的金句又常常能擊中這個浮躁而淺薄時代里的觀眾,再疊加第二部作品輕車熟路等大規(guī)律,韓寒應該會給春節(jié)檔獻上一部合格的作品吧。
很多當年風云人物如今都漸漸成了明日黃花,倒不是“人”本身出了問題,而是時代本身變化太快,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很難想象諸如百年老店這種匠氣品會成為流行,比如郭敬明,曾經(jīng)引領風潮,但也會有一天遭遇市場的冷漠?!按颂幦松靛X多速來”的另一個層面的意思也包括,每一個人都是心浮氣躁的,我今天可以對著傻乎乎的電影買單,但不代表我明天還會再好奇一次。坦率地講,當我們看到很多爛片遭到市場的冷遇時,不應該感到慶幸,因為這并不能說明市場學得講規(guī)矩了,或者我們觀眾變得聰明了,這僅僅能確定說明的是,我們又一次習慣性地厭倦了——管你的東西是好是壞呢,反正不是新鮮的就不能足以讓人提起胃口。
作為演員的王寶強,曾經(jīng)在很多作品里給人以驚喜,尤其是他后來練就的“獨門武功”——裝傻充愣似的喜劇功夫片,更是為其招來了無數(shù)粉絲。同樣在大年初一上映的還有王寶強首次執(zhí)導的喜劇片《大鬧天竺》。從類型和故事模型來看,這大概又是一部嬉笑打罵傻人有傻福式的合家歡作品,雖然前有熱心網(wǎng)友在其遭遇婚變時獻上的熱血口號,比如“愛寶寶就在大年初一去電影院撐他”,但一部作品最靠譜的被檢驗標準不是什么噱頭,而是它真實的內在質量。第一次執(zhí)導、沿襲下來的經(jīng)典笑料、眾多喜劇明星加性感美女的老套搭配,看上去并不能產(chǎn)生什么讓人意料之外的驚喜元素。只是對于這種“生逢其時”的合家歡喜劇片來說,只要不太差、短板太明顯,估計票房應該也不會太差。
作為功夫喜劇片的鼻祖級人物成龍,在大年初一也有新片奉上。這位在去年剛剛拿下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華人巨星,真的稱得上是老當益壯。至少作為成龍的粉絲,對于他今天的成就和作品不會產(chǎn)生什么失望情緒。《功夫瑜伽》盡管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多少有點不合時宜,但死忠粉、爆米花電影愛好者,再加上春節(jié)期間的漫漫長假,對之產(chǎn)生消費心理的應該不在少數(shù)。
除了備受關注的四部重量級作品,還有像《健忘村》這樣的頗有挑戰(zhàn)性的作品。稱之為有挑戰(zhàn)性,不是作品本身晦澀,而是這樣一個量級的作品擠在這么一個絕對尖峰的檔期,難免讓人捏上一把汗。另外兩部主打兒童觀眾的作品《熊出沒·奇幻空間》和《老師也瘋狂》,估計也會在這樣一個華人的鼎盛節(jié)日里分到一杯羹,目標觀眾明確、“一拖三”模式,等等,這類作品也許到時候又一次會出其不意地取得不菲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