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琳
(安徽農業(yè)大學人文學院,安徽合肥 230036)
哪些作家能進入文學史教材,在教材中占據(jù)什么樣的地位,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文學研究問題,它體現(xiàn)了文學史教材編寫者的文學觀念、審美意識、寫作語境,反映了當時的意識形態(tài)、學術權力、教育制度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的一種傳播生態(tài)。張恨水是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著名的多產小說家,其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3000萬字的作品,頗受當時市民讀者的喜愛。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在當時頗具盛名的作家,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教材中卻是作為一個另類存在著。20世紀50年代高校使用的文學史教材將其排除在外,直到80年代才被接受。教材編寫者的文學史觀、編寫環(huán)境對張恨水小說的傳播和接受都存在著很大影響。本文通過比較和研讀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高校使用的十余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教材,發(fā)現(xiàn)張恨水在文學史教材中的表述內容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從部分文字介紹到專節(jié)乃至專章評述和從簡單介紹到全面評價的過程,從中可見學者對于張恨水小說的態(tài)度逐步從不接受轉向逐步接受并走向系統(tǒng)與深入。至于今日,張恨水已經(jīng)比較穩(wěn)定地存在于高校文學史教材里。
綜覽1950年代至今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教材,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教材對于張恨水的闡述經(jīng)歷了幾個發(fā)展階段。
1950—1960年代張恨水缺席文學史教材。王瑤先生的《中國新文學史稿》、丁易先生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略》、劉綬松先生的 《中國新文學史初稿》,三部教材在1950年代影響巨大、傳播面廣,影響延及1970年代,甚至到1980年代。這三部教材均未將張恨水寫入。1960年代,北京大學中文系組織師生集體編著的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 (初稿)》(1960年?。?、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學系文學史教研室編著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講義(初稿)》(1962年版)、復旦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代文學組學生集體編著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也是只字未提張恨水的文學成就。
1980年代,張恨水出現(xiàn)在教材中,經(jīng)歷了從片段介紹到專節(jié)論述的過程。這一階段編寫的有影響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教材有唐弢、嚴家炎主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以下簡稱“唐弢本”)、九院校編寫組編寫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江蘇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以下簡稱“九院校本”)、黃修己編著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簡史》(以下簡稱“簡史”)、馮光廉等編著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教程》(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以下簡稱“教程”)、唐弢編著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簡編》(1984年版,以下簡稱“唐弢簡編本”)、錢理群等人編著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以下簡稱“三十年”)。上述教材中,“唐弢本”最先將張恨水寫入文學史,黃修己的“簡史”有所涉及,但敘述簡略,“教程”對張恨水的論述最系統(tǒng),九院校本沒寫張恨水。有意思的是,“唐弢簡編本”則刪去了“唐弢本”中有關張恨水的闡述性文字。
1990年代,教材中有關張恨水的篇幅漸增,論述也有所深入。90年代影響較大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教材有郭志剛和孫中田主編的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以下簡稱“郭孫本”)、錢理群等修訂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以下簡稱“三十年修訂本”)、凌宇編寫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以下簡稱“凌宇本”)。當然,影響最大的要算“三十年修訂本”?!肮鶎O本”將張恨水安排在40年代國統(tǒng)區(qū)小說創(chuàng)作一章中,沒有專節(jié)介紹,目錄中也未見張恨水的名字,關于張恨水的內容是設在“第六節(jié) 《蝦球傳》及其他長篇小說”里。與“郭孫本”相同的是,“凌宇本”在目錄中也沒有張恨水的蹤跡,在“國統(tǒng)區(qū)的小說創(chuàng)作”一章的“概述”中涉及到張恨水的兩部小說《八十一夢》和《五子登科》。1999年“凌宇本”修訂再版,關于張恨水的介紹仍在“概述”之中,但篇幅由原來的1段增加到近2頁,所介紹的作品包括張恨水的《春明外史》《啼笑因緣》《金粉世家》等多部重要作品。“三十年修訂本”分三編二十九章編寫,每一編都為通俗小說專設章節(jié),與小說一章并列,每一章的通俗小說中都有關于張恨水的文字。
新世紀以來的現(xiàn)代文學史教材中,目錄里皆有張恨水其名,篇幅較上一時期有所增加。影響較大的有下列幾本:吳宏聰、范伯群主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自學考試教材,以下簡稱“吳范自考本”),用5頁的篇幅對張恨水進行介紹,內容置于“1927—1937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一章之下,該章有九節(jié),張恨水列最后一節(jié),專節(jié)介紹。黃修己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為通俗文學列專章,張恨水是其中一節(jié),有5頁的篇幅。朱棟霖、朱曉進、龍泉明主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1917—2000)》(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為通俗小說及張恨水設專章介紹,有9頁篇幅。嚴家炎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將張恨水安排在“三十年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設“張恨水的章回體小說”一節(jié),有10頁篇幅。黃曼君、朱壽桐主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有6頁篇幅,目錄章節(jié)中有張恨水名字,書中在第二個十年和第三個十年中均出現(xiàn)了分析闡述張恨水的文字。2016年,錢理群等人重印《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以下簡稱“重印本”),“重印本”保留原框架和容量,內容和提法稍有改變,原章節(jié)標題“通俗小說”改為“市民通俗小說”。但即便進入了新世紀,還是有一些教材只字不提張恨水和通俗文學,丁帆主編的《中國新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即是一例。
判斷作家的地位,看其能否進入文學史無疑是一個重要標準。一般說來,能否在文學史著的目錄中出現(xiàn)是一個重要指標,那些能夠在目錄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無疑是被文學史家視為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而這些重要作家也會被按照以下幾個等級進行排列:專章(一個作家或作品單獨一章)、合章(幾個作家或作品合為一章)、專節(jié)(一個作家或作品單獨一節(jié))、合節(jié)(幾個作家或作品合為一節(jié))。由教材對張恨水的傳播來看,張恨水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作家,這是毋庸置疑的。
高校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教材是傳播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重要載體,通過教材,我們可以了解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文學經(jīng)典的傳播接受歷程,由此形成對作家、作品的經(jīng)典意義的認知。高校文學史教材對張恨水的逐步接受,反映了張恨水作品走向經(jīng)典化的發(fā)展變化過程:1950年代張恨水在文學史教材中缺失,1980年代對張恨水有所反映,但側重于反映其1940年代以諷刺暴露為主的小說,1990年代之后的教材在章節(jié)標題中出現(xiàn)。從無到有,從少許文字到成段介紹再到占有專節(jié)分析闡述,張恨水越來越被關注。這一過程與文學史寫作語境、寫作者的文學史觀以及張恨水研究成果的推進有直接關系。
1950年5月,教育部通過了《高等學校文法兩學院各系課程草案》,規(guī)定“中國新文學史”為高校中文系的主要課程之一,并制定了《中國新文學史教學大綱(初稿)》,初稿對講課內容進行了具體規(guī)定和說明,要求課程要“運用新觀點、新方法,講述自‘五四’時代到現(xiàn)在的中國新文學的發(fā)展史,著重在各階段的文藝思想斗爭和其發(fā)展狀況,以及對散文、詩歌、戲劇、小說等著名作家和作品的評述”。對此,張恨水的老朋友張友鸞曾撰文批評文學史對張恨水漠視的現(xiàn)象,他認為,“張恨水是我們同時代的一位章回小說大家?!F(xiàn)代文學史家對于這樣一位有影響的作家,全都避而不談,使人聯(lián)想到‘漢代也許沒有揚子云’這個歷史故事”①張友鸞:《章回小說大家張恨水》,《新文學史料》1982年第 1期,第 74、87、73頁。?!皬埡匏淖髌?,不但不是黃色小說,也不是什么鴛鴦蝴蝶派、禮拜六派,他自成一家?!袕娏业恼x感,一生向往自由民主,愛國從不后人?!雹趶堄邀[:《章回小說大家張恨水》,《新文學史料》1982年第 1期,第 74、87、73頁。“以作品創(chuàng)作數(shù)量之多,發(fā)行方面之廣,影響范圍之大,無論如何,章回小說大師的地位是誰也否定不了的,他是占有現(xiàn)代小說史上應有的篇幅的?!雹蹚堄邀[:《章回小說大家張恨水》,《新文學史料》1982年第 1期,第 74、87、73頁。他的評價影響了此后文學史教材對張恨水的傳播和接受思路。
1970—1980年代,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轉型期。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教材編寫在轉型之中又有了新的文學觀念和審美趣味,這影響到教材對于張恨水的表述。
“唐弢本”將張恨水置于40年代國統(tǒng)區(qū)小說創(chuàng)作一節(jié),從其兩部長篇小說《八十一夢》《五子登科》落筆,再介紹張恨水的藝術成就及當時在社會上的影響,指出他“是一位多產的小說家”,“是三四十年代出現(xiàn)的由鴛鴦蝴蝶派向新小說過渡的代表性作家”④唐弢:《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 519、519 頁。。在介紹其代表性作品時,《啼笑因緣》著墨頗重,對于其在這一時期努力去除“鴛鴦蝴蝶派”的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從社會諷刺的角度闡釋了《八十一夢》《五子登科》的價值和意義,認為 “張恨水在抗戰(zhàn)時期的作品顯示了他是一位具有愛國心的作家,在時代的教育和磨練下,獲得了可喜的進步”⑤唐弢:《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 519、519 頁。。黃修己的“簡史”本在第二十三章“國統(tǒng)區(qū)的小說”中,在揭露國統(tǒng)區(qū)黑暗現(xiàn)實的作品一段中,用大約兩百字,概括了張恨水的《八十一夢》和《五子登科》在諷刺揭露社會黑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但是,教材對張恨水前期的藝術成就及社會影響一概不提,“就是張恨水這樣的作家出于愛國的激情,也對黑暗現(xiàn)實表示不滿,創(chuàng)作了諷刺小說……這些作品不能說寫得深刻,但矛頭直指國民黨反動派,諷刺也是很辛辣的”⑥黃修己:《中國現(xiàn)代文學簡史》,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第487頁。。從這兩部教材看,張恨水在1940年代發(fā)表的具有諷刺批判色彩的作品首先被認可并進入文學史,其前期重量級作品被附帶提到,對張恨水的評價也以諷刺小說為依據(jù)。很顯然,教材對張恨水的評價有所保留。
到馮光廉等編著的“教程”,這種現(xiàn)象有所改觀?!敖坛獭睂埡匏M行了較為全面而充分的論述,并且與上列兩部教材不同的是,“教程”將張恨水置于“第十三章 第二個十年的作家作品”之下,與沈從文列在同一節(jié)中 (“第三節(jié) 沈從文 張恨水”),在目錄中即可看到張恨水的大名。教材先用6頁的篇幅對張恨水的創(chuàng)作歷程做了較深入而細致的介紹,認為張恨水的創(chuàng)作歷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14—1919年間的“文言文”寫作階段,即以寫才子佳人為主的言情小說階段;第二個階段是1924—1935年間創(chuàng)作《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等去“鴛鴦蝴蝶派”階段,此階段轉入社會言情小說創(chuàng)作,但仍然未脫盡“鴛鴦蝴蝶派”窠臼;第三個階段是1936年以后,這一階段以創(chuàng)作《八十一夢》等諷刺暴露小說為主,以鞭撻有害于抗戰(zhàn)的種種社會現(xiàn)象為目的,沖破了舊時代舊小說之藩籬,展開了創(chuàng)作的新局面。在介紹了張恨水創(chuàng)作歷程之后,教材又用6頁的篇幅重點分析了《啼笑因緣》在情節(jié)、人物形象及藝術技巧方面的獨特之處。教材將其定位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多產的章回體小說家”,所用篇幅與沈從文的相近,超過了沙汀、艾蕪等作家。
1987年,錢理群等人撰寫的“三十年”,對張恨水的分析有所深入:認為張恨水的重要作品“是以章回言情小說反映市民思想意識,通過戀愛悲劇反映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黑暗”,“在思想上有輕微的反封建的積極意義,具有進步性”,“在注意滿足讀者對象的欣賞習慣、文化心理與要求方面,是能夠給現(xiàn)代小說的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啟示的”。⑦錢理群等:《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第201頁。但是,這樣的評價仍然不是很全面客觀的,與張恨水的實際成就不相符合,話語中還保留著意識形態(tài)的印記,這種狀態(tài)到后面的修訂本才有所改觀??梢姡?980年代,張恨水進入文學史教材,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接受了張恨水,但這已然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進入1990年代,學界倡導“重寫文學史”的觀念,由此,不少現(xiàn)代文學史教材在此觀念引導下進行修訂、編寫,對于張恨水的評價和論述有所轉向,張恨水在藝術上的成就受到關注。
“郭孫本”認可張恨水是著名的通俗小說作家,而且是多產的,是“通俗小說由近代走向現(xiàn)代的代表作家”,但在分析張恨水的幾部代表作時還是從社會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對《八十一夢》等諷刺小說的肯定側重于民族憂患意識和愛國精神的升華?!傲栌畋尽痹凇皣y(tǒng)區(qū)的小說創(chuàng)作”一章的概述中用近200字介紹了張恨水的 《八十一夢》和《五子登科》,強調其小說的政治社會意義。1999年“凌宇本”修訂再版,關于張恨水的介紹仍在“概述”之中,但篇幅由原來的1段增加到近2頁,所介紹的作品包括張恨水的《春明外史》《啼笑因緣》《金粉世家》等多部重要作品。修訂再版的“凌宇本”對于張恨水本人生平、人格特質也有所分析,將張恨水定位為通俗小說大家,肯定了其對舊派章回體小說的改良,“使通俗小說實現(xiàn)了由近代走向現(xiàn)代的歷史性變革”,并認為這是“他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出的獨特貢獻”。
“三十年修訂本”分三編二十九章編寫,每一編都為通俗小說專設章節(jié),與小說一章并列,每一章的通俗小說中都有關于張恨水的文字:第一編“第一個十年”單元下的“通俗小說”一章,簡介其生平,重點評價其成名作《春明外史》之文學價值,為下一個十年張恨水的出場做鋪墊。第二編“第二個十年”單元下的通俗小說一章,先是出現(xiàn)了“張恨水等言情寫實小說的俗雅融合”的標題,后介紹南北兩個著名言情寫實作家,一個是張恨水,一個是劉云若,教材先用3頁的篇幅對張恨水進行介紹,用1頁的篇幅介紹劉云若,用一小段介紹其他言情寫實作家。教材認為,張恨水在30年代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社會言情小說的集大成者”①錢理群等:《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62、417頁。,是現(xiàn)代通俗文學大家。教材重點分析了《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緣》在藝術上的成功之處,側重于分析張恨水如何在舊式章回體小說基礎上進行現(xiàn)代性改造,又是如何通過一系列作品繼而創(chuàng)立現(xiàn)代性的章回體小說樣式。對于《啼笑因緣》出版時的盛況以及暢銷的原因也有所涉獵。在第三編“第三個十年”單元中的通俗小說一章,教材簡言張恨水此一時期的小說成就,與上一單元對張恨水的評價一脈相承的是,教材仍然是從現(xiàn)代性的角度去解讀《八十一夢》等諷刺性小說,認為“張恨水將通俗文學創(chuàng)作旨趣的嚴肅性,提高到從來沒有的程度”,“張恨水跟上了新文學的步伐,把通俗小說表現(xiàn)社會的本事膨脹到了邊緣”②錢理群等:《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62、417頁。。教材將通俗小說與小說分列為兩章,看起來體例有些不合邏輯,但對于張恨水小說中現(xiàn)代性內涵的分析挖掘超過前列教材,使閱讀者可以從現(xiàn)代性的角度去理解張恨水,而不是從政治和社會的角度去接受張恨水,對于張恨水的評價高于前列教材。
進入新世紀之后,現(xiàn)代文學史教材編寫繼續(xù)延續(xù)90年代的態(tài)勢并呈現(xiàn)出更加活潑多元的面貌?!皡欠蹲钥急尽庇?頁的篇幅對張恨水進行介紹,內容置于“1927—1937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一章之下,該章有九節(jié),張恨水列最后一節(jié),專節(jié)介紹。教材將張恨水定位為 “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多產的著名作家”。重點介紹其報人經(jīng)歷與雙重人格,還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并分析其書暢銷的原因,對《八十一夢》等諷刺小說也有簡要分析,最后給予其高度評價:“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張恨水的名字將作為一位最出色、成就最多的通俗文學大師而存留”。
黃修己主編的《中國二十世紀文學史》為通俗文學列專章,張恨水是其中一節(jié),有5頁的篇幅。教材對張恨水的定位是 “現(xiàn)代通俗小說大家”“通俗文學陣營的領軍人物”。教材在介紹張恨水的生平后,重點對其四部小說(《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八十一夢》)從情節(jié)、人物形象、當時的讀者反應、藝術特色及缺憾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論述。最后對張恨水進行了總體評價,既肯定其“在思想上不斷追趕時代潮流,在藝術上也不斷借鑒新文學和西洋文學的長處,提高了通俗小說的藝術境界和藝術水平”,也指出了其在敘述藝術上的不完美之處。
嚴家炎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將張恨水安排在“三十年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設“張恨水的章回體小說”一節(jié),有10頁篇幅,將張恨水定位為“中國現(xiàn)代章回小說大家”,側重分析了其章回體小說的藝術成就,強調了其在改良方面的貢獻。
黃曼君等著的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有6頁篇幅,目錄章節(jié)中有張恨水的名字,書中在第二個十年和第三個十年中均出現(xiàn)了分析闡述張恨水的文字,稱張恨水為“章回小說大師”和“通俗文學大師”,重點分析了《金粉世家》,稱其為“張恨水的驚世之作”,指出了《啼笑因緣》在實現(xiàn)“通俗小說的現(xiàn)代性”上的意義。
朱棟霖等著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1917—2000)》為通俗小說設專章介紹,有9頁篇幅,稱張恨水為“中國現(xiàn)代通俗小說界集大成的作家”①朱棟霖等:《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1917—2000)》,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314頁。,重點介紹了其生平及創(chuàng)作歷程,分析了其四部代表性作品在藝術上的成就,并指出了其藝術上的不足。
2016年2月,錢理群等人再次重印“修訂本”,“重印本”在保留1998版“修訂本”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學界近年來的研究成果,“通俗文學”三章改動較大,標題改為“市民通俗文學”,在對張恨水的表述上有細微變動,尤其是在對張恨水的成就評價上,點贊多于批評,甚至刪除了1998版中指出其不足的一句:“這十回破壞了原書結構,是向暢銷書市場的讓步”②錢理群等:《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第 263、74、85、289 頁。。還有一些其他變動,比如,1998版教材,在第一次提到張恨水時,用了一個簡單句:“此時,張恨水出現(xiàn)了”③錢理群等:《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第 263、74、85、289 頁。,但2016版則突出強調其出場:“此時值得一提的,是張恨水的初露頭臉”④錢理群等:《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第 263、74、85、289 頁。。至第二個階段,則用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通俗文學大家崛起了,那便是張恨水在這一階段的出現(xiàn)”⑤錢理群等:《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第 263、74、85、289 頁。的語句。
從新世紀的現(xiàn)代文學史教材看,張恨水已經(jīng)成為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從篇幅還是從分析論述來看,在延續(xù)90年代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均達到了比較全面而深入的境地。
綜上,盡管上列教材體現(xiàn)了較多的差異性,但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共同點:眾多教材對張恨水的定位多在 “多產”“著名通俗小說大家”“通俗文學界集大成者”“完成通俗文學現(xiàn)代化的改良性作家”等方面,肯定了其對現(xiàn)代文學的獨特貢獻。不論將張恨水安排在第二個十年還是第三個十年,分析的代表作均以《啼笑因緣》與《金粉世家》為最多。一切表明,張恨水在通俗小說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已被全部接受,現(xiàn)代文學史教材對張恨水藝術成就上的論述與評價,也隨著張恨水研究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客觀全面。從各教材的編寫情況來看,只有擺脫了政治話語體系,回到文學話語表達語境,對張恨水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藝術成就的評價才能趨于客觀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