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安昌鎮(zhèn)吉生小學 陳 丹
在課堂上,教師總是想方設法的“高效”利用時間,品詞句,析內容,悟思想。如果可以,教師恨不得把那些所謂的重點一股腦兒地植入到學生的小腦袋里。認為這樣,才算是“成功的課堂”“高效的課堂”“滿意的課堂”。
但是,學生真正思考、理解、感悟這些“精華”了嗎?人是容易健忘的,尤其是孩子。只有自己真正思考過、理解過、感悟過的知識,才能停留于記憶深處。而這種能力,才是學生應該努力獲得的。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難忘的一天》時,我問學生:為什么“我”的心由“怦怦地跳個不?!弊?yōu)椤捌届o了下來”?大多數(shù)學生能找到課文中的關鍵詞句,但不善于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能照本宣科的把句子讀一遍。以前的我,為了講求“高效”,便會順其自然地運用一些過渡語,引入下個環(huán)節(jié)。但這次,我轉變了方法。我微笑地對學生說:你真了不起,找到了關鍵的句子。不過為了讓其他同學更加明白你的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話重新表達一次嗎?那個學生思考了幾秒鐘,可想而知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結果,而他以及其他學生同時也獲得了比“學會找到”更重要的能力——“理解與表達”。
現(xiàn)在提倡“課內和課外緊密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成長”。于是在習作課上,教師便頗為用心的讓學生去外面走走,感受春的爛漫,夏的熱情,秋的靜美,冬的無暇。同學們才剛開始興致盎然地接觸大自然,才剛開始和大自然融為一體,才剛開始產(chǎn)生一點點的靈感,就在教師的號召下,返回了教室,并且必須完成一篇早在計劃之中的作文。找到靈感的學生還是比較幸運的,至少還能寫點什么,可心里也不一定陽光燦爛。而相當一部分學生可能會為了這個“任務”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寫出來的文字或許還會被批注為“毫無新意”,以至對寫作產(chǎn)生“畏難”心理。從而對每次有目的而短暫的“出游”失去了興趣和熱情。
讓學生“慢”下來吧,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接觸大自然,去感受那份韻味。
教育即生長。世間一切事物都有其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長,只會得不償失。所以教育生涯中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是:了解孩子,讀懂孩子。
沒有不犯錯的孩子,所以不要苛求孩子必須正確地做所有的選擇。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汲取教訓,獲取智慧的過程。教師,要做的就是在孩子犯了錯誤以后,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引導他們獲得智慧的正能量,以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面對一切。
曉麗是個聰慧而懂事的女孩,在班級里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但最近一段時間,她上課總會時不時地發(fā)呆,回家作業(yè)也經(jīng)常沒有完成。有時在這個十三歲的女孩眼中,我竟然看到了不屬于她這個年齡該有的淡淡的憂傷。我不禁心頭一緊,有了一種難以言喻的心疼。
正在我思考選擇用什么方式來教育她之前,我讓自己“慢”了下來。我撥通了她媽媽的電話,了解到原來近段時間,曉麗的父母正在辦理離婚手續(xù),現(xiàn)在都不在她身邊,由爺爺照顧她的生活。我很慶幸,因為自己的“慢”而沒有再次傷害這顆柔弱而渴愛的心靈。
學生,是一株株真實而懵懂的幼苗。而幼苗的成長是一個漫長而漸進的過程。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太陽常常被陰云所遮蔽,所以幼苗常常會覺得迷茫而無助。這時候,教師就要成為一陣風,把那層陰云吹散,讓太陽能夠盡情地釋放自己的能量,從而使幼苗可以健康地成長!
每個人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與個性。在沖動的情況下,學生往往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所以要給他一定的時間,讓他自己冷靜下來,進行一定程度的思考。教師再成為潤物無聲的甘霖,相信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獨具匠心的“慢”,能體現(xiàn)出它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價值!
牽著蝸牛散步,可能有人會認為是一種痛苦,正如每個班級或許都會有幾個反應比較遲鈍的,心智比較低下的學生。這時候,有些教師往往會抱怨,甚至放棄這些學生,覺得他們已經(jīng)無可救藥,而自己則無能無力。
要相信,他并沒有停留下原地,只是爬得比較慢而已。要看到他的努力,夸獎他的進步,增強他的自信。只有這樣,他才有勇氣擦干額頭的汗珠,微笑地抬起頭,一步一步走出屬于自己的人生!即使很“慢”,但可以更細致地欣賞身邊的風景,感受其獨特的美麗,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另一種程度的“獲得”!
聽說過這么一個故事:棉田的棉花早已摘過,地里只剩下枯黃的棉稈“站”在那兒,隨風搖晃著。這時有人發(fā)現(xiàn)了,在棉田中央竟有一朵沒有被摘走的棉花。這朵棉花大大的,白白的,在枯黃棉稈的麥田中格外顯眼!
為什么這朵棉花沒有被摘走呢?
“可能是由于摘棉花時,那朵棉桃還小,比較丑,所以當時沒有被摘走?!?/p>
“可能是當時這朵棉花還很小,被上面更大的棉花給遮蓋住了,因此留了下來?!?/p>
答案是什么已經(jīng)不重要了,事實證明了一切!這朵曾經(jīng)不被人注意的棉桃,現(xiàn)在已經(jīng)綻放開了,而且是那么的美,那么的顯眼!而這一切,他的同伴亦或是采摘的人們當時又豈會料到呢?
那些被認為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不正如這朵盛開的棉花嗎?不是不會綻放,只是時候未到,所以才被“忽視”、“冷落”。只要你有足夠的耐性,耐心地教育,耐心地引導,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遲開的花”會更艷麗!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慢慢沉淀的過程。只有懂得“慢”的藝術,才會發(fā)現(xiàn)“柳暗花明”時的美麗,才能享受“雨過天晴”時的幸福!“慢”并不意味著慢的教育成果,而是用“慢”的過程來達到快的教育成果。希望我們都能有一雙慧眼,學會欣賞“慢”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