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qū)第十六小學 李 靜
《大綱》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弊x書的過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儲備語言的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堅持以讀為本,把“讀”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擯棄繁瑣分析,注重讀中感悟,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和激勵下學生自己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蘊含著的思想感情,以讀為本,由讀求悟,由讀生趣,由讀生情。
葉圣陶先生說:“教者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奔訌妼W法指導,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會學”的能力。因為這篇課文內(nèi)容淺顯易懂,我基本上“以讀代講”,但在讀文學文的同時,我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以學助教,以教促學。
例如,首先,引導學生讀書時先想一想課文中講了幾個小伙伴,比了幾次,涉及了哪幾種絕招,建議學生動筆在文中畫出來,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其次,聯(lián)系學生勾畫的內(nèi)容,板書出重點,再讓學生聯(lián)系這些提綱說說本文主要內(nèi)容,既降低了三年級學生概括的難度,又遵循由簡到難、有章可循的規(guī)律,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概括的方法。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小柱子從第一次沒有絕招到第二次的速算乘法讓大家心服口服,這其中發(fā)生了什么,文中那部分需要細細研究?學生很快找到“兩次比試的中間過程”研讀起來。我根據(jù)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從思考的路徑上給予誘導,以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在教學中進行閱讀思路的學法指導,這對于提高學生整體閱讀能力很有好處。最后,我教學時把重難點放在小柱子是怎樣練習絕招的。通過想象,體會任何本領都是要通過勤學苦練的,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教學時我出示想象提示引導學生想象,并讓學生說說小柱子是怎樣勤學苦練的,大家相互補充。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同學之間相互補充,這對中下程度的學生是很有幫助的,通過這樣的想象也為他們的寫作打下了基礎,讀寫結(jié)合。
“要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中處處是語文”。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者關注學習者的自身感受與個體學習,改變不利于學習者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只有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基礎上,感悟、體驗并經(jīng)歷語文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即探究的過程,才能在得到語言知識的同時,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我力求將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
例如,從學生平常感興趣的卡通片入手,學生暢談葫蘆娃中的“大力士”“千里眼,順風耳”“刀槍不入”“噴火吐海”……通過交流這些卡通人物的高超本領,感悟“絕招”的含義,既輕松誘導學生理解課題,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欲望。
再如,讓學生談談從小柱子身上受到的啟發(fā)時,我又順勢出示一組圖片:中國女子體操隊表演的精彩瞬間,高難度的雜技表演,優(yōu)美的冰上芭蕾,殘疾人技藝等。讓學生從生活中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fā)展有用的本領。巧妙地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產(chǎn)生一種價值認同。
總之,我認為今天的課堂不應是以學會為目的的課堂,而是應以會學、掌握方式方法、獲得人生體驗為目的的課堂;是促使人人獲得不同發(fā)展的課堂。因此,本設計力求使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的語文文字的理解,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感悟生活的智慧,經(jīng)歷語文知識“再創(chuàng)造”,明白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生活,教會學生做人。”
遺憾之處細思量:
告別了《絕招》的課堂,學生的心情是留戀,是感嘆,而我心里更多的卻是遺憾。“遺憾是殘缺的美吧!”我想。我也常對學生說,人生中總是免不了遺憾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遺憾中辨析得失,將遺憾減少到最少??僧斘乙淮未畏此贾@堂課,回味著這份遺憾時,卻覺得,不只是遺憾了!我以為,在課前我已做了充分的的預設,我甚至有點得意。但是,“課堂是動態(tài)的藝術,是極具現(xiàn)場性的,是一個即時性的舞臺”。說得一點也不錯。當我層層鋪設后,出示小柱子最后說的話,談談對你的啟發(fā)時,教室里卻很安靜,我又出示很多生活中精彩絕招的圖片,也只有兩個學生淡淡地說: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最后我只能順著那兩位學生的話匆匆做了小結(jié)。
課后我反復思考著:我本以為此時應是這堂課的高潮,學生應會想起很多自己的生活體驗,應該滔滔不絕,互相補充,在交流和討論中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雖然學生總結(jié)出了文中道理,可卻變得這樣索然無味。如果當時我能再引領學生聯(lián)系小柱子的話反復讀悟;如果能再聯(lián)系前文中小柱子第一次比試時的尷尬和第二次受到的稱贊;如果能再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己學藝時的感受,或談談佩服周圍誰的本領和技藝;如果我能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這一系列的如果,讓我看到了自己作為教師,在教學機智上的缺憾。面對預設外的情況,我缺少隨機應變的能力,這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教學才能和素養(yǎng)。當然這一素養(yǎng)的提高需要我從各方面去努力。而更重要的是,我看清了在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上,并不如自己一向認為的那樣民主平等。在學生的意外和預設的教案之間,我選擇了后者。看來,我還是無法從課堂的主宰者這個高高的階梯上走下來,無法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如果說,課堂是個藝術的舞臺,那學生就是這舞臺上的舞者。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舞臺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在最佳的狀態(tài)下盡情發(fā)揮。這就是遺憾為我沉淀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