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輝
(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 學前教育學院 湖北 武漢:430064)
論學前兒童圖畫書閱讀的多重快樂
陳瓊輝
(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 學前教育學院 湖北 武漢:430064)
圖畫書(繪本)以圖畫講故事,是學齡前兒童的最好讀物,它能給幼兒多方面的快樂體驗:享受視覺的快樂,享受翻書的快樂,享受聽覺的快樂,享受講話的快樂,享受想象的快樂,享受親子共讀的快樂,享受分享的快樂。
圖畫書;繪本;幼兒;閱讀快樂;親子共讀
進入21世紀以來,全世界范圍內(nèi)掀起了早期閱讀的浪潮,早期閱讀活動越來越引起幼兒教育界的重視。據(jù)專家介紹,在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幼兒教育中, 以圖畫為主的圖畫書(繪本)甚至被作為一種必備的教學工具而存在;在專家看來,圖畫書是學齡前兒童的最好讀物,應該占據(jù)幼兒早期讀物的主導地位[1]。令人欣喜的是,在我國,圖畫書閱讀已成為幼兒閱讀的領頭兵,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幼兒園,圖畫書都是幼兒閱讀的主要對象和最好讀物。
筆者考察了20多所幼兒園,接觸了幾百名教師、家長,近千名小朋友,經(jīng)過近3年的觀察、訪談,發(fā)現(xiàn)圖畫書閱讀確實是孩子們快樂的一個源泉,這種快樂無可替代,孩子們得到一本圖畫書的快樂并不亞于得到喜愛的玩具的快樂。馬克思認為,美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對象化。人的本質(zhì)力量包括視覺、聽覺、嗅覺、語言、思維、運動、情感、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是人的生命的全部能力,也即眼、耳、口、鼻、手、頭腦、心理等人的全部器官的能力。而審美教育則是提升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具體途徑[2]。美國“人類智力發(fā)展研究所”腦科專家格倫·多曼博士更認為,把正常孩子培養(yǎng)成天才的奧妙,就是對其大腦頻繁、緊張、持久地施加刺激。閱讀就是一種積極自覺的刺激,是刺激智力發(fā)展的良劑。圖畫書的閱讀對于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正是教育核心價值。
孩子們?yōu)槭裁窗V迷圖畫書?圖畫書的閱讀之于孩子們有著怎樣的意義?問題看似尋常,實則不容易解說清楚。探究圖畫書之于幼兒的閱讀價值,有助于我們理解圖畫書和幼兒閱讀,推動幼兒早期閱讀的發(fā)展。
有人曾說,讀書有四種方式:心治之書、目治之書、口治之書、手治之書[2]。對幼兒來說,與其說幼兒是在讀書,不如說幼兒是在看畫,因而,圖畫書首先是一種“目治之書”。圖畫相對于文字,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圖畫具有高度的形象性,鮮明的直觀性,跨越了語言障礙,通俗易懂,可接受性強,能優(yōu)先喚起人們視覺神經(jīng)的感知;圖畫具有同時性,參與感強,天涯也是咫尺;圖畫因其直觀性,長于形象思維,它能真實地再現(xiàn)生活,直接喚起人們的情感,從而達到交流的目的并獲得審美愉悅[3]。這種特征符合兒童心智發(fā)展的階段性和認知世界的模式,圖像把握是兒童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一圖勝千言,圖畫的生動、現(xiàn)場感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視覺上的審美愉悅,有時任何語言的描繪都無法企及,對于認知能力有限的孩子來說,圖畫書有利于他們理解并吸收知識[4]。
在圖畫書中,圖畫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全面地、立體地、形象地、連續(xù)地向孩子們傳達著信息;圖畫書色彩斑斕絢麗,渲染的氣氛熱鬧豐富,充分滿足了孩子們對色彩的視覺需求,讓他們“知道顏色的感情和精神”[5]。用畫筆塑造的各種形象,栩栩如生,或逼真生動,或變形可樂,或怪誕滑稽,或憨態(tài)可掬,無一不把孩子們的眼球牢牢吸住,讓他們充分享受視覺的快樂。由英國作家朱莉婭·唐納森和德國阿克塞爾·舍夫勒創(chuàng)作,著名作家任溶溶翻譯的《城里最漂亮的巨人》里面對巨人情緒變化的描繪,從他的眼睛、口型、面部肌肉各方面的變化就充分表現(xiàn)出來了,不用看文字就知道巨人每次情緒的狀況,這極大地滿足了孩子們的視覺要求,讓他們充分享受了視覺快樂。當孩子們看到美好的東西,或者喜歡的東西的時候就會感到很快樂,很享受,在這方面,圖畫書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孩子們的要求。
圖畫書也是一種“手治之書”,對幼兒來說,翻書是一種活動,它體現(xiàn)為一種節(jié)奏,是情緒的外在反映。翻頁是傳達圖畫書的視覺整體性的一個要素,通過翻頁,孩子進入圖畫書的世界,他們發(fā)現(xiàn)翻開下一頁就會出現(xiàn)與剛才不同的圖,心中充滿了期待和緊張,感到了故事的連續(xù)性、整體性,從而體會到閱讀圖畫書的樂趣[6]。更何況,圖畫書本身具有捉迷藏游戲的玩具特點,像能讓孩子學著穿衣服的帶拉鏈和扣子的書、擦一擦可以聞到氣味的書、壓一壓就會吱吱叫的書和帶有不干膠圖案的書以及熟悉的小東西在幾個頁碼中會重復出現(xiàn)等。因而,對于剛剛開始閱讀的孩子來說,翻書即是尋找快樂,感受冒險,翻書的節(jié)奏即是故事的節(jié)奏。在翻閱過程中,他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后面等著他們的總有驚喜和意外。出于自己的喜好和故事的起伏,他們翻頁的動作忽快忽慢,每個孩子會形成自己的翻書節(jié)奏。
以圖畫書《古利和古拉》(中川李枝子/文、大村百合子/圖)來說,首先是表現(xiàn)古利和古拉提著大籃子在森林里尋找著什么,孩子們趕緊翻開下一頁,驚喜出現(xiàn)了,展現(xiàn)在古利和古拉,還有孩子們面前的,是一個差不多占了超過畫面三分之一的大蛋,這個大蛋比故事主人翁的身體大很多,那么他們將怎樣對待這只大蛋呢?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往后翻,哦,聰明的古利和古拉不去嘗試搬動它,而是趕緊回家拿來了大鍋、面粉、牛奶,就地開始做蛋糕,香味吸引來了很多小朋友,大家都等待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一翻頁,啊,一個大大的、黃燦燦的蛋糕出現(xiàn)了。這太神奇了,為了充分感受這種神奇,孩子們會一遍又一遍地翻閱書本,進而盡情享受翻書的快樂。
對于一本圖畫書,孩子們不會僅僅滿足于翻閱,他們經(jīng)常要求父母、老師、甚至同伴來講述故事的內(nèi)容。聽故事和看故事大不一樣,這是兩種不同的快樂體驗。聽故事的幼兒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人能講出不同的味道來;幼兒也會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由誰來反復地給自己講這個可愛的故事,從而享受聽故事的快樂。聽故事,能讓孩子的心安靜下來。
父母講故事、孩子聽故事可以說是最早、最原始的親子閱讀,在我國現(xiàn)在的家庭模式中,尤其需要這種聽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們體驗聽覺的快樂。如果家長給孩子們溫情地講述像英國著名繪本作家東尼布朗《我爸爸》這樣的圖畫書,孩子們一定會覺得自己有多幸福,有一個也是本領大大的爸爸陪伴自己成長。父親和母親經(jīng)常給孩子講故事,孩子就不會感到孤單、寂寞,他們會感到生活的溫暖。有人給自己講故事,也說明自己被重視,這種感覺對孩子們太重要了。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用詩化的語言告訴我們:“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盵7]這無疑是至理名言,我們不能忽視孩子們的聽覺快樂。
在今天孤獨的幼兒中,圖畫書無疑是一種“口治之書”。在閱讀圖畫書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孩子們會邊看邊講,或自言自語,或講給別人聽。獨生子女們因父母工作和學習的忙碌,不得不選擇獨自閱讀,并且自己給自己反復地講述,很多孩子慢慢地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慣,一直到長大。他們有表達的愿望,需要有人聽他們講趣味盎然的故事,一般不會放過任何給別人講故事的機會,當然聽者必須是他們喜歡或熟悉的人,他們會捧著圖畫書要求別人聽他講述,從而享受講話的快樂。那些故事情節(jié)簡單有趣的圖畫書讓孩子們愛不釋手,講多少次也不厭倦。
許多人都可能聽過孩子們講故事,聽孩子們傾訴圖畫書中的感情,其實也是孩子自己的感情。格林童話中的《白雪公主》,就不知被多少女孩子當作自己最喜歡的故事講述過,在講述過程中,他們和作品中的人物一起感受世間的人情冷暖、真假美丑,講到傷心之處忍不住哽咽,孩子們的審美是沒有距離的。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們會感覺津津有味,不再孤獨。家長與其下班后絞盡腦汁地編故事給孩子聽,不如角色互換,讓孩子用自己的理解告訴父母圖畫書上的故事。這一種方式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對于塑造孩子的積極性格也相當有好處。
一切創(chuàng)造都離不開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圖畫書因為文字少,給人留下的想象空間很大,是幼兒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最好輔助工具。孩子們本來就喜歡做“白日夢”,閱讀圖畫書極大的滿足了他們做“夢”的要求,讓他們充分享受了想象帶來的自由。幼兒接觸面有限,見不多,識不廣,但他好奇好玩,渴望知道新鮮的事物。對于幼兒而言,圖畫里的世界是座美麗的仙山,那里有無窮的寶藏,供他任意挖掘。圖畫書中展現(xiàn)出他們不曾見過的東西,有趣的動植物,與眾不同的地方風物,他們可以從中體驗到從未經(jīng)歷過的事情,發(fā)揮他們的想像力。韓國白嬉娜的圖畫書《云朵面包》是一個溫情而神奇的故事,媽媽用云朵做的面包太神奇了,吃了就可以飛翔起來。媽媽擔心爸爸餓著肚子上班,不要緊,我和弟弟飛著去給爸爸送云朵面包,本來很可能因堵車要遲到的爸爸,吃了云朵面包后居然飛著進了辦公室,沒有遲到一分鐘。除了已經(jīng)發(fā)生的神奇事情,還可能發(fā)生什么神奇而有趣的事情呢,孩子們會充分展開他們想象的翅膀,在一個他們非常向往的世界里遨游,享受著想象帶來的快樂。
對幼兒來說,想象本身即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這且不說,圖畫書還能給幼兒以真正的創(chuàng)造快樂,盡管這種創(chuàng)造是淺層次的,但對幼兒來說,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好的圖畫書可以使幼兒獲得新知,并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意,讓孩子享受創(chuàng)造的快樂。他們可以在書本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改編、續(xù)說;可以享受動手的快樂,或剪切,或模擬圖畫,或用橡皮泥等模擬塑造角色形象;可以享受游戲的快樂,對于孩子們喜歡的游戲性較強的圖畫書,孩子們可以模擬其開展角色游戲活動等等。有的孩子甚至可以和家長一起自制游戲化的圖畫書,這不僅能享受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而且能體驗到合作成功的樂趣。
親子共讀一直是閱讀界提倡和重視的一種閱讀形式。圖畫書面向成長和幼兒,是家長與幼兒之間的匯合點,它為親子之間的對話提供了一個園地,家長與孩子一起看圖畫書是最好的親子方式[8]。親子共讀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畫面總給人溫馨感、甜蜜感、快樂感。從小與孩子一起閱讀,和孩子一起成長,我們就很容易與孩子做朋友,就不會有隔閡,不會有不可逾越的代溝。經(jīng)常享受親子共讀的孩子是不可能覺得孤獨的,也不會出現(xiàn)自閉癥等心理疾病,親子共讀能讓孩子們體會作品中的濃郁親情,感受家庭成員之間純凈的愛。坐在爸爸或媽媽的懷里看圖畫書,聽故事,這是孩子們很享受的事情。尤其是閱讀像英國作家大衛(wèi)·梅林《像媽媽一樣》、《像爸爸一樣》這樣的圖畫書,邊共讀,邊探討,邊比照,邊反省,父母和孩子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要求,在閱讀中盡情享受天倫之樂。
培養(yǎng)分享意識是現(xiàn)代獨生子女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學會分享,分享什么,怎樣分享,如此等等,需要理論研究,更需要實踐感悟。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的分享意識和能力,讓他們從小感受到分享帶來的快樂,這是一個挑戰(zhàn)。分享閱讀是一個有益的嘗試,所以現(xiàn)在提得很多。在閱讀中,分享閱讀確實能給孩子們帶去更多的樂趣,和長輩分享閱讀,可以充分體會長輩對自己的關愛和溫情,能融洽感情;和小朋友一起閱讀,能增進友誼,培養(yǎng)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兩個孩子一起閱讀圖畫書,一個翻書,一個講;或者一個邊講邊翻書,另一個邊聽邊提問邊補充。兩個孩子一起走進圖書世界,都直接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一起分享閱讀給他們帶來的精神愉悅,無形中就培養(yǎng)了兩個孩子或多個孩子間的感情。
除此以外,圖畫書的閱讀還可以讓孩子享受創(chuàng)造的快樂,他們可以在書本的基礎上,進行改編,續(xù)說;可以享受動手的快樂,可以剪切,可以動手模擬圖畫,可以用橡皮泥等模擬塑造角色形象;還可以享受游戲的快樂,對于孩子們喜歡的圖畫書,游戲性較強的圖畫書,孩子們可以模擬其開展角色游戲活動等等。圖畫書閱讀于孩子們的意義不可一一詳述,可以肯定的是意義非凡。
由此可見,圖畫書的閱讀帶給孩子們的快樂之多是說不完的。讓孩子們靜下來走進閱讀是一件長期的尤為重要的工作。要實現(xiàn)這多種的閱讀快樂,還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對于作者而言,多寫多畫情趣盎然,讓孩子們愛不釋手,能引領他們走進美的世界的圖畫書是一種良知使然;對于少兒出版社而言,多出高品質(zhì)、高品位、漂亮的圖畫書是一種責任使然;對于一個有責任心的家長或教師而言,不斷向孩子們推薦優(yōu)秀圖畫書則是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傊?,大力推廣圖畫書的閱讀是幼兒教育的重中之重。
[1] 李芹,席倩.幼兒要看“圖畫書”[N].中國婦女報,2006-05-17.
[2] 馬克思全集[M].第42卷:93、96、125-126.
[3] 鄭一奇.“讀圖時代”的新要求[J].2003,(1)下旬刊:4.
[4] 林文娟.“讀圖”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影響及教育對策[J].科教文匯,2006,(2):43-45.
[5] 趙靖.“讀圖”的功過與是非[J].中國圖書評論,2005,(1):9.
[6] 梅子涵.和一個聲音握手[M]∥圖畫書閱讀.海南出版社,2007:56.
[7] 卓洪艷.圖畫書文體的魅力[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10):88.
[8] (美)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9] 吳建荔,圖畫書: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形式[J].現(xiàn)代語文,2007,(2):51.
OnMulti-HappinessofPreschoolChildren’sPictureBookReading
Chen Qionghui
(School of Preschool Education, Wuh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430064, Hubei)
As the best reading material of preschool children, picture books (illustrated books) tell stories by pictures, which provide children a wide range of happy experience, namely, visual happiness, happiness of turning pages, auditory happiness, happiness of talking, happiness of imagination, happiness of parent-child reading and happiness of sharing.
picture book; children; happiness of reading; parent-child reading
G613.3
A
1671-3524(2017)02-0073-04
(責任編輯:李文英)
2017-04-24
陳瓊輝(1965~),女,副教授.E-mail:ahui3366@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