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仕平 邱 亮
(吉首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文史論苑】
蒼梧郡望再考
龍仕平 邱 亮
(吉首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從結(jié)合里耶秦簡來看,戰(zhàn)國晚期楚國當已設(shè)有洞庭、蒼梧二郡。其中,楚蒼梧郡在洞庭郡以南,位于楚國南界。近年來,隨著張家山漢簡的出土,同時也證實了“秦蒼梧郡”的實際存在。西漢初年的張家山漢簡記有“蒼梧守”,則與秦蒼梧郡有關(guān)。據(jù)漢簡資料分析秦國所設(shè)立的“蒼梧郡”,理應(yīng)基本保持在“楚國蒼梧郡”的疆域范圍,大體相當于今湖南湘江流域。因此,筆者續(xù)考發(fā)現(xiàn)“秦蒼梧郡”郡治很有可能當在今郴州市境內(nèi)。
蒼梧郡;郡治;考釋
湖南上古非華族所居,“楚南之今湖南地,幾不為中原人所知,《尚書》中有所謂‘崇山’,有所謂‘蒼梧’,其地皆在今湖南境,然當時中原人對此諸地之認識,其模糊隱約蓋與秦漢人之視蓬萊、方丈等耳”。[1]其中“蒼梧”是郡是邑,地望何在?向來聚訟紛紜,未有定讞。關(guān)于秦代郡目,漢班固《漢書·地理志》、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唐房玄齡《晉書》等記載各有分歧,清錢大昕《秦三十六郡考》、全祖望《漢書地理志稽疑》,近代王國維《秦郡考》,至今人譚其驤、馬非百、嚴耕望、周振鶴等,均對秦代郡目做過詳細考訂,后出轉(zhuǎn)精,各有創(chuàng)獲。
然而由于傳世文獻記載闕如,“蒼梧”并未見載近代以前研究成果之列。近年來,地不愛寶,張家山漢簡、里耶秦簡出土,以明確的文字記載證實了秦蒼梧郡的存在,傳世文獻之缺疑,可賴以補正。
“蒼梧”作為地名,最早見諸《戰(zhàn)國策·秦策一》:“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徑塞。”《后漢書·南蠻列傳》亦有記載:“吳起相悼王,南并蠻越,遂有洞庭、蒼梧?!闭f明蒼梧作為楚郡并無疑問。其他尚見于《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蒼梧之山,帝舜葬于陽。帝丹朱葬于陰?!惫弊ⅲ骸凹淳裴谏揭?。”該書《海內(nèi)經(jīng)》:“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山今在零陵營道縣南,其中九谿皆相似,故云‘九疑’,古者總名其地為蒼梧也?!比欢P(guān)于楚蒼梧郡的地望,后世則頗具爭議,唐司馬貞《史記索隱》:“蒼梧,地名。《地理志》有蒼梧郡。”認為楚蒼梧在嶺南的漢蒼梧郡(今廣西梧州)一帶。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蒼梧山在道州南?!闭J為楚蒼梧郡在唐代道州南(今湖南道縣西)的蒼梧山一帶。
二說歧異,欲明其所指,則當首先明確楚越西南邊界所在,《戰(zhàn)國策·楚策》:“越亂,故楚南察瀨湖而野江東。”《史記·甘茂傳》同樣記載此事:“越國亂,故楚南塞厲門而郡江東。”《集解》引徐廣說:“厲門”一作“瀨湖”?!墩x》引劉伯莊說:“厲門,度嶺南之要路。”而據(jù)蔣廷瑜考證,“瀨湖”即“厲門”,地望在廣西荔浦、平樂之間,確系楚國出嶺南的重要關(guān)隘[2]。厲門,即瀨湖,為楚越分界之地,而揆以地理,梧州尚在荔浦、平樂以南200公里,換言之,今之梧州乃戰(zhàn)國時百越之地,并未納入楚國的疆域范圍。
其后,秦國攻略楚國南境,《華陽國志》較為詳細地記載了秦將司馬錯攻楚的戰(zhàn)略步驟:“(巴蜀)水通于楚,有巴之勁卒,浮大舶船以東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并矣?!逼浜笏抉R錯滅巴蜀,并三次浮江伐楚,“率巴、蜀眾十萬,大舶船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伐楚,取商于之地,為黔中郡”。據(jù)王煥林先生考證,黔中郡即里耶秦簡所載洞庭郡,“黔中郡、洞庭郡所轄地域其實并無太大出入,不過前者為戰(zhàn)國舊稱,后者為秦代新名,如此而已。[3]”
而蒼梧郡亦隨里耶秦簡的出土浮出水面。
J1(16)5、J1(16)6:
廿七年二月丙子朔庚寅,洞庭守禮謂縣嗇夫、卒史嘉、叚卒史轂、屬尉:令曰:“傳送委輸,必先悉行城旦舂、隸臣妾、居貲贖責,急事不可留,乃興徭?!穸赐ケ攦?nèi)史及巴、南郡、蒼梧。輸甲兵當傳者多……。
J18(759)簡:
卅四年,奏及蒼梧為郡九歲,乃往。
其他簡亦有所揭:
一詣蒼梧尉府。
按,J1(16)5、J1(16)6謂“洞庭兵輸內(nèi)史及巴、南郡、蒼梧”,內(nèi)史乃與郡同級的行政區(qū),顏師古說:“秦并天下,改立郡縣,而京畿所統(tǒng),特號內(nèi)史?!庇捎趦?nèi)史系京畿之地,故不以郡稱之。蒼梧與巴郡、南郡并稱,必為秦郡無疑。又J18(759)謂“卅四年,奏及蒼梧為郡九歲”,而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十一年,王賁攻荊”,“二十三年,秦王復(fù)召王翦,……使將擊荊”,“二十四年,破荊軍”,“二十五年,王翦遂定江南地?!迸c秦始皇二十五年滅楚蒼梧郡正相呼應(yīng),亦明確提示蒼梧系在楚蒼梧郡基礎(chǔ)上設(shè)立的新郡。
秦國二十五年徹底攻略楚國南境,旋即設(shè)郡,提示其所轄地域并無明顯變化。而秦國攻取百越地,則遲至八年以后,《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三年……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薄妒酚洝て浇蚝钪鞲噶袀鳌芬嘤蓄愃朴涊d。在此之間,秦越劃疆而治,界限顯然,攻取之后,設(shè)立新的郡治,而與之前設(shè)立的蒼梧郡保持相互獨立的關(guān)系。故秦國設(shè)立的蒼梧郡,應(yīng)基本保持了楚國蒼梧郡的疆域范圍,大體相當于今湖南湘江流域。
而關(guān)于蒼梧,張家山247號漢墓竹簡“奏讞書”簡124~161亦有涉及:
御史書以廿七年二月壬辰到南郡守府,……隼曰:初視事,蒼梧守灶、尉徒唯謂隼:利鄉(xiāng)反,新黔首往擊,去北當捕治者多,皆未得,……氏曰:蒼梧縣反者,御者恒令南郡復(fù)。……劾下,與攸守媱、丞魁治,令史與義發(fā)新黔首往候視,……南郡復(fù)發(fā)吏乃以知巧令攸誘召聚城中,……蒼梧守已劾論□□□□□□□及吏卒不救援義等去北者,……令:所取荊新地多群盜……
竹簡所言的二十七年即秦始皇二十七年,與里耶秦簡所載洞庭郡輸甲兵于南郡、蒼梧等的年份相同,二者可相互發(fā)明。關(guān)于簡中的蒼梧,據(jù)當時所能提供的有限信息,簡帛整理小組成員曾作出諸種推測。李學(xué)勤認為:“蒼梧在今廣西。漢置蒼梧郡,治廣信(今梧州),秦的蒼梧當即其地。[4]”彭浩認為:“簡文指明秦始皇二十七年已設(shè)蒼梧縣,隸屬南郡,至秦始皇三十三年設(shè)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時,蒼梧才從南郡分離出去,以往文獻沒有記載。[5]”均認為蒼梧為縣而非郡,李氏認為地在今廣西境內(nèi),彭氏認為其地前屬南郡,后屬桂林郡。然而張家山漢簡明言蒼梧為“所取荊新地”,“荊新地”,其實乃“楚故地”,新舊乃楚、秦轄地沿革而言。之所以稱“蒼梧縣”,據(jù)蔡萬進研究,所言乃是蒼梧郡所轄之縣,“據(jù)簡文知蒼梧縣反者發(fā)生地是在攸縣利鄉(xiāng)”。而發(fā)生叛亂由南郡審理,乃是“漢承秦制,看來秦時對于重大案件的審理,為免受當?shù)毓賳T干擾,同樣也由中央指定某郡官吏去覆審”的結(jié)果[6]。
由是,不論是楚國的蒼梧郡,還是秦國的蒼梧郡,其轄地絕大部分在今湖南境內(nèi),而與今之廣西梧州無關(guān)。將今梧州設(shè)為蒼梧郡府,乃是漢代之舉,《漢書·武帝紀》記載元鼎五年(前112)秋,南越王相呂嘉殺漢使者及王、王太后,反叛朝廷。武帝遣數(shù)路大軍收復(fù)南越國。遂竊定越地,設(shè)蒼梧、南海等九郡。《漢書·地理志》載:“蒼梧郡,武帝元鼎六年開。莽曰新廣,屬交州。有離水關(guān)?!庇捎谌旯鹆帧⑾罂?、南海均已納入秦國版圖,而今湖南、廣西接壤,人口遷播、民族移徙、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在今廣西設(shè)“蒼梧”郡,可視為地名的“僑置”。
關(guān)于郴州與“蒼梧郡”的關(guān)系,里耶秦簡J114(177)載明:“蒼梧郴縣。”可見郴縣設(shè)置很早,也可知郴縣乃是蒼梧郡的屬縣,《史記·項羽本紀》:“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亦可看出郴縣在地理上所承載的重要的歷史意義。因此,結(jié)合簡帛資料續(xù)考發(fā)現(xiàn)如今的郴州市很有可能就是秦蒼梧郡郡治所在地。至于真假與否,還有必要再找更多的證據(jù)考究。但“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郴州作為湘江的上游重要的交通樞紐,所發(fā)揮的政治、地理、經(jīng)濟、文化上的巨大作用,仍是舉足輕重,不可忽視。
[1]譚其驤.長水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00.
[2]蔣廷瑜.楚國的南界和楚文化對嶺南的影響[A].中國考古學(xué)會第二次年會論文集[M].文物出版社,1982.
[3]王煥林.里耶秦簡校詁[M].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7.211.
[4]李學(xué)勤.〈奏讞書〉解說下[J].文物,1995,(3).
[5]彭浩.談〈奏讞書〉中秦代和東周時期的案例[J].文物,1995,(3).
[6]蔡萬進.秦“所取荊新地”與蒼梧郡設(shè)置[J].鄭州大學(xué)學(xué)報,2008,(5).
【責任編輯:董麗娟】
K232
A
1673-7725(2017)07-0204-03
2017-05-19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高??蒲兄攸c項目“秦簡詞匯研究”(項目編號:15A152)的研究成果。
龍仕平(1968-),湖南鳳凰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簡帛、碑刻出土文字、文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