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旭(遼寧大學遼寧沈陽110136)
乒乓球運動員的競賽心理障礙與對策
□侯曉旭(遼寧大學遼寧沈陽110136)
本文通過競技體育運動員的競賽與訓練經驗,通過其自身體會,總結出運動員具體的訓練方式與影響因素,采用分析對象心里特點的方式,結合在競賽中怎樣面對問題,從培養(yǎng)興趣法、心理障礙法和以賽代練法這三個角度實施分析與調整,對系統(tǒng)訓練與競賽過程帶有某種程度上的參考意義。
乒乓球運動員競賽
目前乒乓球運動在全球處在一個巔峰的時期,尤其在我國想要保證并發(fā)展這一優(yōu)勢,就要求從基層著手,隊員在平時的訓練與競賽中要注重方法,特定的訓練是必然的,心理訓練也是不能夠忽視的。乒乓球運動員要希望在競賽的時候得到比較好的成績,心理的調節(jié)、控制更是尤為關鍵的,在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中運動員可以達到較高的運動水平,倘若受到某些心理因素的干擾與影響,就會抑制技戰(zhàn)術能力的正常發(fā)揮。所以要做到嚴謹的控制、科學的調節(jié),才會讓運動員得到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對乒乓球運動員的競賽心里障礙因素研究分析,為其怎樣更好的完成競賽帶來理論參考。
2.1、特點
乒乓球運動的特點主要呈現在球體輕、速度快、技巧性高、精準度強、變化多,競賽氣氛緊張激烈,競賽對手的打發(fā)制約性強,比分領先和落后的頻繁交替和競賽的偶然性與不確定性因素等。中華總特點決定了乒乓球運動員競賽心理焦慮情緒的異常表現,對競賽成績產生一定的影響。
運動員從長期的訓練中得到了競技能力,可是能不能將這種能力加以發(fā)揮,得到對應的運動成績,這就是競賽最關鍵的任務,競賽是考察運動員十分嚴峻的場合,而且還是教練員的工作藝術與水平能力特別關鍵的反饋,運動員從運動訓練中得到了比較高的經濟能力,這是獲得運動成績的根本,是得到比較好的運動成績的前提,可是這和運動成績本身是不能劃等號的,運動成績的形成過程能夠劃分成兩大階段,一個是訓練過程,再者就是競賽過程。對于一個優(yōu)秀的乒乓球運動員而言,訓練的過程任務就是提升訓練水平,得到較高的競技能力,為得到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打下基礎。競賽環(huán)節(jié)的任務是將得到的經濟能力轉換成運動成績,訓練過程要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范圍內通過一個復雜的準備歷程;競賽過程相對訓練過程是在一個較短的時間范圍中經理一個十分不易的過程,競賽過程相對于訓練過程具備自身的部分特征,正確認識以及掌握這一特征是科學的實行競技競賽的認識論根本,因為競賽過程的規(guī)律更不容易掌握,再者因為如今相關分析材料不多,對此競賽過程的研究分析勢必要予以高度的重視。同時在競賽中,怎樣在心理上戰(zhàn)勝對手,是考驗教練員指揮水平的一大關鍵,而這在球類項目中特別關鍵,如今中外教練員注重學習心理方面的知識,經常用心理學知識思考與處理部分問題。
2.2、響競賽的因素
運動員具備的運動能力和環(huán)境不相稱是引起賽前焦慮的關鍵因素,奧爾特克羅爾在分析中支出,賽前焦慮有如下幾種情況:生理情況,比如消化不良、身心疲憊、疾病等等;恐懼失敗,緊張導致感覺空氣都讓人喘不上氣,太過于考慮預期目標以至于行動發(fā)生偏差;自我感覺不良,準備得不夠成分,條件與允許,運動水平不夠高,導致對事物的感覺出錯;失控、運氣不好,裁判水平不夠高,氣候不適,訓練水平高但是缺乏競賽經驗。
除了和賽前焦慮形成帶有相同的因素以為,還和競賽過程中所處的環(huán)境息息相關,比如在競賽開始的時候,運動員慢慢進入狀態(tài),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怎樣進行競賽,怎樣獲得生理等諸多的心理變動,同時運動員對競賽時暫時的落后與領先采取評價,提升了運動員的信心與成就感,或者是否最后失敗,進而更側重的是競賽結果。因為情緒體會與感情變動而引起焦慮。此外還因為人的心理慣性,短時間沒有辦法快速消除賽前焦慮情緒的影響也是競賽過程中焦慮形成的一項因素。
在諸多競賽中乒乓球運動員常常帶著完成任務去進行競賽,教練設定目標是希望對運動員形成激勵的影響,讓其在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的驅使下發(fā)揮得更有利,這樣的壓力通常會形成兩種反映:一種是競賽規(guī)模越大,任務就越重,會讓運動員變得更加興奮,會全力以赴打好競賽,在我們的調查結果中顯示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乒乓球運動員適應這樣的模式,還有一種是主觀上希望完成任務,但是在客觀上把對手的水平想的太高,對自己沒有信心,任務變成了負擔,在競賽中產生怯場,沒有辦法發(fā)揮出自己正常的水平,有百分之十的運動員屬于這樣的類型,因此造成了競賽的失利。運動員希望將這樣的心理負擔放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要求在平時訓練的過程中多加磨礪自身意志與品質,在某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下進行訓練與競賽。
裁判員在競賽時候的執(zhí)法尺度的掌握通常會引起運動員心理上的變動。比如對不合法發(fā)球的判罰,倘若這種情況產生在關鍵球上,心理上的負擔會更重,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的乒乓球運動員就會一門心思的放在這個球上,沒有辦法立即將精力投入到當前的競賽中,因此會造成一連串的錯誤形成,致使惡性循環(huán),最后以競賽失敗告終。
乒乓球在競賽的時候,教練員在場外的言行舉止必然會影響到運動員自身的發(fā)揮,左右運動員的主觀意識,可是又沒有辦法不遵守,帶有不清源的態(tài)度去應付競賽,讓其情緒跟著教練員的主觀意識進行轉移,因為隊員年齡年輕,教練員就是運動員的家長,因此教練員起到的影響力是尤為關鍵的,調查中得出有將近百分之八十的運動員能夠接受有效的信息致使競賽中獲得生理,可是也有百分之十五的運動員無法很好的接受,在競賽中太過于自信導致自負,對教練的某種決定與做法不采取遵守,進而造成競賽失利,由于運動員年齡較小,心態(tài)不穩(wěn)定也是正常,因此教練的影響至關重要。
2.3、調節(jié)方式
在日常的訓練中,教練員要有意識的通過多種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訓練方式,以激發(fā)運動員的運動訓練興趣,這對心理素質還不夠穩(wěn)重的乒乓球運動員而言,可以得到緩解與調節(jié)的作用。還能夠讓部分運動員在競賽之前,找不到合適的理由讓自己推脫失利的因素,因此就可以更好的打好每一次競賽,積極的投入其中,調整最佳狀態(tài)在每一次的競賽中發(fā)揮的淋漓盡致,這是賽前心理攻堅戰(zhàn)的重要因素,做好賽前工作,調整隊員最好的狀態(tài)是不能夠忽視的。
在競賽的過程中運動員往往會產生在平時訓練中不會發(fā)生的低級失誤,賽場上的情況千變萬化,伴著比分的張羅,運動員的心情、體力與意志等部分因素也會隨之變動,短短的幾秒鐘就會讓局勢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教練員的一句話、一個手勢都會給正在競賽的隊員帶來信心,對此,就要求教練員指揮得當,因人而異快速大膽的做出符合場上情況的決定,向運動員做出積極的指導。讓運動員對其競賽充滿信心,排除緊張與憂慮感。所以調節(jié)與控制心理活動,客服心理障礙因素,實行心理訓練就應該成為乒乓球教練員勢必注重與需要處理的問題。
教練員在日常訓練中要注重調整本隊伍的訓練形式,使得訓練更加接近競賽,在競賽中累積經驗,實現訓練的要求。參加多種大小型的競賽,使得不一樣水平的運動員進行不一樣方式的訓練與比賽,達到其心理目標,讓心理素質強弱有所區(qū)別的運動員均可以體會到成功的滿足與喜悅,進而把被動的訓練變成主動的訓練,長期以往形成良性循環(huán),乒乓球運動員的實力也會由此出現明顯的提升,這樣成績也會與之形成正比。在日常的訓練中,如加大力量訓練、在疲勞狀態(tài)下完成訓練任務,實施相關的適應性訓練競賽,實行模擬訓練競賽以及對應性競賽,有計劃的對運動員的意志品質實施培養(yǎng),這種方式屬于以賽代練,能夠讓運動員的成績持續(xù)提升。
乒乓球運動是一項復雜的、帶有很大挑戰(zhàn)性與娛樂性的體育活動,在我國開展以來,頗受廣大學生的喜愛與體育部門的注重,所以被列為重要的比賽與娛樂項目。在競賽中得知,影響運動員成績的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但要求運動員有出色的身體素質,良好的動作技術,更強調運動員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因為心理素質是不是穩(wěn)定會直接影響到參賽者的技術發(fā)揮與競賽成績,乒乓球運動員所取得的運動成績與賽前、賽中的心理狀態(tài)、行為表現息息相關,即便運動員的實力水準、訓練程度以及臨場發(fā)揮非常關鍵,可是無法和良好的心態(tài)相結合想要達到希望的競賽結果也不是很容易,因此研究分析以及培養(yǎng)乒乓球運動員在競賽中所需要的個性品質十分重要。在日常的訓練中培養(yǎng)運動員健全的自我,立足于正確認識自己,找到精準的定位,正視自身的缺點同時加以改正,沖破心理的種種阻礙與束縛,擺脫年幼時期的心理狀態(tài),在訓練競賽中對自身要求持續(xù)提升。在競賽開始的那一刻就要求放松心態(tài),力求勝利保持思維的清醒敏捷,對事物的判斷正確,不斷完善自我突破自我。
4.1、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要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提升沉著、冷靜比賽的信心以及敢于直面困難、用于拼搏的作風;設定科學的心理訓練方式,比如目標設置訓練法、身心放松訓練發(fā)、集中注意力訓練法、認知調節(jié)訓練法、模擬訓練法等;通過物理理療實施心理調節(jié),讓運動員高效地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
4.2、技能的訓練提升
乒乓球運動員如果具備良好的技術能力,對競賽有充分的把握就相比之下容易些,在競賽中穩(wěn)定信心,產生良好的競賽狀態(tài)。因此在日常的訓練中,能夠從如下幾點開始:認知學習乒乓球的理論知識,熟悉競賽的規(guī)則要求和注意事項,讓運動員具備良好的理論知識;強化競賽訓練,提升運動員對突發(fā)事件的處置能力和對宏觀方面外界自然環(huán)境變動的適應水平與應急方法;在訓練中設定為人的干擾,比如在競賽中組織旁觀者下意識地為運動員帶來程度上的噪音、刺激與困難,比如鼓掌聲音、吹口哨、為對方選手加油助威、制造糾紛等讓運動員有競賽中身臨其境的感受,慢慢養(yǎng)成充耳不聞、心無旁騖的良好心理素質,由此降低競賽時失常心理的幾率。
總而言之,在乒乓球的訓練中,迫切需要處理運動員在持續(xù)加強與提升身體素質、技術與戰(zhàn)術的同時,更要注重運動員心理穩(wěn)定因素的探討,分析其不穩(wěn)定因素形成的原因,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強化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提升運動員的心理功能。如今,伴著各國乒乓球運動員技術能力的持續(xù)提升,運動員之間的技術能力與身體素質方面的差距也變得更小,對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與心理品質的訓練成為提升運動成績、爭取比賽勝利的一項重要條件,在一場激烈的比賽中,兩個經濟能力相當的乒乓球運動員,勝負的因素不是技術與身體素質上的差別,而是心理素質上的差別,事實證明,心理因素已經成為當代運動員訓練競賽的關鍵因素,應當引起教練員與運動員的高度重視。
[1]孫亞平.運動員的情緒焦慮及調節(jié)[J].湖北體育科技,2012, (2).
[2]孫燕.對乒乓球運動員心理訓練方法的探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13,(3).
[3]孟維宏.競賽中運動員常見的心理狀態(tài)及對策[J].遼寧體育科技,2012,(3).
G804
A
1006-8902-(2017)-04-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