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濟慶 王友山 李 方(.廣州市第四中學廣東廣州5070;.廣州市綠翠現代實驗學校廣東廣州5060;.廣州市第四十中學廣東廣州5000)
廣州市中小學“校園足球”活動的運動價值觀
——基于學生主體和家長主體視角
□莫濟慶1王友山2李 方3(1.廣州市第四中學廣東廣州510170;2.廣州市綠翠現代實驗學校廣東廣州510260;3.廣州市第四十中學廣東廣州510100)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等方法,從校園足球活動的學生主體和家長主體視角,探討校園足球活動的運動價值觀。對不同價值觀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旨在為校園足球活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對策。
校園足球責任主體運動價值態(tài)度
自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后,校園足球從諸多校園體育運動中脫穎而出,成為改善青少年學生體質、探索體教結合路徑。近八年來,校園足球迎來了快速乃至跨越式的發(fā)展,全國大中小學逐漸開始廣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廣州市是“校園足球”活動的重要布局城市之一,隨著廣州市“市長杯”校園足球聯(lián)賽的成功舉辦,“廣州要普及校園足球‘321’工程,推進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等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廣州市“校園足球”活動取得了一定發(fā)展。
運動價值觀是一種行為準則,它支配著人們運動參與的意識與行為,是推動人們參與運動的內在動力。本文通過對參與“校園足球”的中小學生及其家長進行運動價值觀的探討,有利于檢驗中小學“校園足球”相關工作的合理性及更好地指導“校園足球”實踐,從而更好地推動廣州市“校園足球”活動。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廣州中小學校園足球活動的運動價值觀為研究對象,從參與中小學校園足球活動的中小學生及其家長視角進行探討。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以“校園足球”、“運動價值觀”為關鍵詞,在CNKI、維普等中文全文數據庫查找相關文獻資料,以“schoolfootball”、“sports value”為關鍵詞,在EBSCO、Springerlink等數據平臺查找外文文獻,為本研究積累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自制《廣州市中小學“校園足球”活動的運動價值觀》(學生版和家長版),經過專家效度檢驗,同時采用重測法進行信度檢驗。兩次測試間的相關系數r=0.85。說明本問卷信、效度均合適。
根據隨機抽樣原則,調查了廣州市12個區(qū)共45所校園足球定點中小學校參加校園足球的學生及其家長。共計發(fā)放學生、家長問卷各6200份,回收學生問卷6115份,有效問卷6100份,有效回收率98.4%;回收家長問卷6114份,家長有效問卷6102份,有效回收率98.4%。
(3)專家訪談法。
對廣州市45所足球布點的中小學“校園足球”的教練、學校主管體育的行政領導就“校園足球”的開展情況、存在問題、制約因素等進行訪談。
(4)數理統(tǒng)計法。
采用SPSS13.0軟件包對相關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2.1、廣州市中小學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現況
自國家體育總局聯(lián)合教育部于2009年4月出臺《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6月份啟動校園足球活動以來,校園足球已經在全國,包括廣東省、市陸續(xù)開展。盡管廣州市有兩支中超足球強隊,但學校層面的校園足球直到2014年7月才正式掛牌,進展明顯慢一些。以往廣州市“市長杯”足球賽是中小學生足球賽的頂級賽事,是中小學校學生在各自區(qū)內進行區(qū)賽,再選隊參賽的,跨年度的賽事。2016年更名為廣州市中小學校園足球聯(lián)賽后,雖近100支隊伍參賽,實際是有的教育行政區(qū)僅三、四所學校是足球傳統(tǒng)校,且這些學校由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學生組隊參賽,并不完全是參賽學校的數量增加了。因此,若僅從學校名稱來統(tǒng)計,參賽隊伍的單位數目其實并不多。
當前,校園足球運動已被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其運動價值毋庸置疑。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固然受運行體制、當地經濟、場地設施等因素的困擾,而參與的責任主體如何看待校園足球則是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2.2、學生主體參與校園足球活動態(tài)度的現狀分析
我們必須明確學生是校園足球活動的責任主體之一,國家之所以提出在學校普及足球活動,不僅僅因為足球運動的魅力,而是看重它的運動價值,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所以學生對待該活動的態(tài)度和參與程度對校園足球活動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起著關鍵作用。為了掌握具體真實的情況,筆者對廣州市45所足球布點的中小學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結果有:
(1)中小學學生球員對校園足球的參與和認知情況。
我們對45所校園足球布點學校的中小學學生球員的參與及認知情況進行調查。
中小學學生球員對校園足球的認知情況總體較好,其中選擇“非常認同”和“認同”都在90%左右的前五項均和喜歡足球運動本身有關,學生在“足球運動促進健康”方面的意識非常好,投以87.9%的高分,僅有極少部分學生不怎么同意以上的說法,不怎么認可的中小學生原因卻較為復雜,其中有的對校園足球缺乏起碼的感性認識和了解;一部分學生情鐘其它體育項目;也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家庭原因,受長輩影響等等。但是“踢足球不影響學習”這一問,卻有40.9%的學生不怎么認同。首先我們必須承認,踢球肯定會占用到學習的時間,或多或少而已,因此有那多學生持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就不足為奇了,可是它更深層的原因是什么呢?他們的顧慮是什么?
有正確的認識,也是認可價值的,可是當中又有40%以上的同學認為它會或者它可能影響文化課學習,那么這部分同學參與活動的深度就是一個問題了,而且,40%是一個不小的覆蓋面,沒有深度就只是表面了,那么就很難達到教育行政的領導們設計的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因為有國家文件和報道可查此處不贅述)。既然以學校為依托,構建教育系統(tǒng)為培養(yǎng)足球后備人才的體系,為什么不在中小學升學體制里給校園足球活動一個出口?讓喜歡校園足球的學生們更加深入去追求,有更廣闊的視野?學生態(tài)度沒問題,體制的引導值得思考。經研究發(fā)現除受體制局限外,還有家長監(jiān)護人思想的左右之因素。
(2)中小學學生球員參加足球訓練及比賽的主要目的。
眾所周知,行為的動機有個體內因和外因,學生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往往不是由單一的動機驅動的,而是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社會、家庭、學校、性別、體質、年齡等等,其中有主導動機,也有起次要作用的輔助性動機。
調查顯示,近50%的受訪者是因為喜歡它而參加校園足球的訓練、比賽等內容),說明校園足球的魅力十足,還有就是其價值高;稍有運動意識的人都知道足球運動的對抗性強,所以選鍛煉身體為目的的學生也不少(30.5%);第三高的是“受長輩影響”,因此可以看到學生們的動機和目的很純正和明確;只有極少部分選足球運動的職業(yè)性方向,這也正常,因為事實上由于體制不同或者這樣那樣的原因,我國的義務教育到職業(yè)發(fā)展的機制也沒得到有效連接的。我們應該思考:有如此好的群體基礎,若能有效指引何憂國足走出亞洲,不劍指全球,問鼎世界?
2.3、家長對子女參與足球運動的意愿調查分析
家長作為中小學生的行為的監(jiān)護人,也是校園足球的五大責任主體之一,家長的支持程度經常決定著他們能否經能常性地參加校園足球活動,所以家長因素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因此,本課題隨機抽樣選取中小學學生的同時,也選其家長進行調查研究。
(1)家長對子女參加校園足球活動的態(tài)度調查。
從統(tǒng)計結果來看家長態(tài)度,不支持子女參與足球運動的家長人數占很大比例40.1%;一般支持的為27.9%;同意態(tài)度的是32%。這數據表明有相當多廣州市中小學的學生家長對待子女參與足球運動的意愿不高。同時,雖然選擇一般態(tài)度的家長比例稍低于同意的,但,這就有放任的成分,也說明出當前還是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家長對待子女參與足球運動的重視程度不夠,對校園足球活動所帶來的運動價值認識程度不深,或者說明從家長自身考慮,參與足球運動可能存在種種不利因素從而不支持子女參與足球運動,但又沒法強行制止其行為。
另外,通過與足球教師的交談了解到家長除了不愿意讓孩子踢球的主要原因除了怕耽誤學習、影響前途外,還有怕孩子受傷,特別是女生家長,他們希望孩子參加的運動是那些身體接觸少,無身體對抗,不易受傷的體育項目。
(2)家長對校園足球活動的價值觀調查統(tǒng)計。
根據家長對校園足球活動價值判斷以及活動給孩子們帶來的影響進行調查,現所統(tǒng)計得到的數據顯示:選擇“影響學習”的比例最高,達到67.9%。和“家長對子女參加校園足球活動的態(tài)度”基本一致,對學生的問卷數據也是在“不影響學習”這項比例最高。所不同的是家長因為擔心而不愿子女參加,而學生是喜歡并且參加,才擔心影響學習,不過,筆者認為學生主體只要努力是有很多途徑和方法去處理好其中關系,家長只是監(jiān)護層,很難主觀上準確判斷和把握;對于足球運動可以增強體質、培養(yǎng)意志方面子女和家長的認可度都比較高(家長58.9%);而選擇怕子女受傷的為31.3%也是合乎情理,因為現在獨生子女多,傷不起。至于個人愛好(20.9%),是家長了解小孩的喜愛或者是迫于孩子鐘愛足球運動,尊重子女才允許其參加足球訓練的,但是希望孩子成為職業(yè)球員的只有34人,占統(tǒng)計總人數的0.5%。這應該與當前中國足球運動管理體制的不明晰有直接關系。
廣州市中小學學生家長對“校園足球”活動的運動價值觀明顯不如學生本人端正,主要原因除了現行體制讓家長有思想包袱外,硬件條件、配套條件等也是家長難以糾正對校園足球偏倚運動價值觀的原因。
[1]丘樂威,焦峪平.廣東省青少年校園足球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運動,2016(67).
[2]陸琨.廣州市中學“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廣州大學,2013.
[3]左小萍.漳州市中學生運動價值觀的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 2015.
[4]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S].國家體育總局,2011.
[5]賀新奇,張延安.我國足球后備人才“體教結合”培養(yǎng)道路的規(guī)模設計[J].中國體育科技,2009,45(4).
[6]衛(wèi)來平.校園足球活動的現狀及發(fā)展對策[J].安徽體育科技, 2010(8).
[7]張慶春.青少年足球訓練理念與實踐[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
G843
A
1006-8902-(2017)-04-ZQ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課題《廣州市中小學校園足球現狀及發(fā)展對策的研究》,項目編號:GDJY-2015-A-b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