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元 (山東藝術學院舞蹈學院 266000)
紅顏重情君寧死
——淺談舞劇《洛神賦》
張 元 (山東藝術學院舞蹈學院 266000)
北京舞蹈學院的王玫編導編創(chuàng)的舞劇《洛神賦》,以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背景,敘述了曹植、曹丕和甄宓的情感糾葛,展現(xiàn)出曹植從前呼后擁的寵兒到日后衰落的人生落差,表現(xiàn)出曹植與曹丕的手足矛盾。通過人物的塑造、動作、道具、音樂等方面的創(chuàng)作,將曹植與甄宓的情感深刻描畫,從而為我們揭示出整個舞劇的核心思索,這是對歷史上“生”與“死”的拷問,更是對“尊嚴”和“信念”的探索。
王玫;洛神賦;生與死;人性
“人世仙家本自殊,何須相見向中途。驚鴻瞥過游龍去,漫惱陳王一事無。”北京舞蹈學院的王玫編導編創(chuàng)的舞劇《洛神賦》,以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背景,敘述了曹植、曹丕和甄宓的情感糾葛,展現(xiàn)出曹植從前呼后擁的寵兒到日后衰落的人生落差,表現(xiàn)出曹植與曹丕的手足矛盾。通過人物的塑造、動作、道具、音樂等方面的創(chuàng)作,將曹植與甄宓的情感深刻描畫,從而為我們揭示出整個舞劇的核心思索,這是對歷史上“生”與“死”的拷問,更是對“尊嚴”和“信念”的探索。
題材是舞蹈作品中直接表現(xiàn)的對象,是顯而易見的,主題則是寓于題材之中體現(xiàn)出來的。舞劇《洛神賦》就是以曹植在洛水的回憶中,甄宓、曹丕與自己的情感糾纏為主要題材,并采用倒敘的表現(xiàn)手法。結構是舞蹈作品的組織當時和內部結構,是作品表現(xiàn)主題思想和塑造人物的重要藝術手法。整個舞劇分五部分。首先,登基,深得父王曹操喜愛的曹植少年得志,不可一世,而江山卻落入曹丕手中。其次,截殺,曹丕上位后為穩(wěn)定政權,開始對曹植勢力不斷截殺,曹植為保全性命而跪下雙膝。再次,侮辱,因深愛曹植,甄宓欲刺殺曹丕,不料遭到曹植再三阻攔,導致刺殺無果,而在曹丕凌辱甄宓時,曹植卻懦弱涂地,二人不得不以相互承受胯下之辱的方式來結束這場苦難。最后,自絕,甄宓面對曹植的麻木選擇自盡,而曹植選擇一生“茍活”,末了,在洛水的曹植在夢中仙境又見到了甄宓,展開了無盡的情思。王玫編導用“前捧后摔”的對比手法,為后續(xù)的挫折與落差做了鋪墊,展現(xiàn)出曹植一生大起大落的坎坷命運,揭示出整部舞劇的矛盾與對立。
舞蹈動作是從選擇、提煉、加工、創(chuàng)造、演化出來的一種具有程式化的、形象化的舞蹈語言,它可以表達人物的內心與情感,并且塑造出廣闊豐富的社會生活。編導充分運用生活動作、古典舞動作和現(xiàn)代舞的呼吸發(fā)力方式,使曹丕、曹植、甄宓的形象在夢境與現(xiàn)實的空間轉換,深刻表現(xiàn)出三人的情感糾葛,揭示出曹植的人生落差。編導首先利用大量的生活動作進行編創(chuàng),例如“托盤”、“鞠躬”、“跪拜”等動作表現(xiàn)出宮人們對曹植的前呼后擁、俯首稱臣,對曹植的態(tài)度處于一種跟隨、討好,側面揭示出曹植深受父王寵愛時的風流灑脫、不可一世,從而為后面的人生衰落做鋪墊?!盎ハ嘣馐芸柘轮琛钡膭幼鞲求w現(xiàn)出曹植的軟弱無奈,甄宓的掙扎悲痛,也烘托出曹丕的專制和強勢。另外,中國古典舞中的“擰、傾、圓、曲”配合著現(xiàn)代舞的呼吸和發(fā)力方式,編創(chuàng)出極為新穎的舞蹈語匯,使整個舞劇更為豐富,更具時代的藝術感。
作為多次性藝術生產(chǎn)的表演藝術,除了需要進行一度創(chuàng)作還需要進行二次加工,如果說一度創(chuàng)作是基礎,那么二度創(chuàng)作絕對是將作品進行綜合性且具體、形象的升華。舞者技藝統(tǒng)一,通過“顫抖”、“翻滾”的動作表現(xiàn)出曹植的軟弱,“茍活”顯示出曹植無限掙扎的內心。舞蹈表演在掌握舞蹈動作和技巧能力的基礎上,將作品的思想內容轉化為生動準確的舞蹈形象。為了舞者和舞劇人物巧妙結合,舞者神形兼?zhèn)?。甄宓對于曹植的麻木,面無表情、雙眼空洞,正是“哀莫大于心死”的表現(xiàn),這種以神領形,以形傳神的表演,給身體動作以內心依據(jù),將“甄宓”的形象、姿態(tài)深入人心。虛實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貫穿始終,啟發(fā)觀者聯(lián)想,出發(fā)觀者的內心體驗。
在服飾和道具的選擇上,編導也別有一番用心。服飾是人的第二層皮膚,它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性格,表現(xiàn)出人物的內心情感。編導王玫緊扣時代背景,巧妙利用了黑與白同款服飾表現(xiàn)出曹植和曹丕勢力的對抗,從而折射出曹植、曹丕內心的對立矛盾、掙扎等。舞蹈道具是構成舞蹈藝術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作品中充當著多種媒介?!耙巫印备挥卸嘀匾饬x,它是“龍椅”,又是“王位”的體現(xiàn),是一種權力爭奪與權位變化的特殊象征。而“長綢”的設計與運用也極為特別,它是曹植的長袍,展現(xiàn)出曹植當時的無盡風格,它又裝飾著“龍椅”,是王權的集中表現(xiàn)。
舞蹈是離不開音樂的,音樂在舞劇中擔負著交代、發(fā)展劇情的任務,它可以渲染和烘托氣氛,也是人物內心思想情感的外化體現(xiàn)。剛勁有力的鼓點頗有氣勢,大提琴沉重的弦音顯得格外威嚴,這與曹丕對曹植勢力不斷截殺時,激烈緊張的鼓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后一聲悲傷凄涼的男聲輕吟出“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美得有些悲壯,而這悲壯中又夾雜著一絲絲苦澀與無奈,這種靜默是一種讓人壓抑到窒息的悲涼,猶如欲哭無淚一般的絕望。
整部舞劇暗喻了編導王玫對于人性的思考,通過曹植、曹丕與甄宓三人的糾葛,展現(xiàn)出生與死的矛盾對立,從而讓我們看懂了一個非同尋常的甄宓和另一個精神層面上的曹植。社會從未間斷過對于“生”與“死”這一話題的思索,究竟應該“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還是應該“臥薪嘗膽,忍辱負重”一直是備受爭議的焦點。甄宓的自刎自當是壯烈的,但是曹植的“茍且偷生”就不壓抑,不需要勇氣嗎?
[1]江玲,陳鴻,毛毳.舞蹈鑒賞. [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論. [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3]馮雙白,茅慧.中國舞蹈史及作品賞析.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