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飛鵬
新近,又一輪的評大師在各地熱鬧開評。
但是,他不想去評,因為,這里邊的水太渾濁。我勸他,還是可以去,參與評一評沒什么,評大師,渾也好,污也罷,都是一種經歷,還是要勇敢地去面對,別人都敢去,你為什么不能?過去的這幾年,很多會刻硯的取得大師稱號,也有刻得不怎樣的領到了大師證。
常理看,評上大師,持有大師證明,沒什么不好。醫(yī)生有醫(yī)生的職稱,教師有教師的層級,可是,制硯鮮有證明,不知上哪去考評這個證明,現在,終于有個大師證,多少可以證明一下自己,有何不好?況且,評上了大師,若能因此可以多賣幾方硯作,可以提升一下自己的生活質量,多好。
不過,拿到大師證,或許有助進步,有益于名利,但是不等于就是大師。
制硯,面一硯石,得造出硯,這硯,首要的不是雕出了什么如畫場景美麗境象,而是對路的正確的硯。對路的正確的硯,看什么呢?最根本的,還在制硯本身的一些要素。比如硯池,開個硯池,你總不能說該開多深、多大,硯池的線條該怎么走都不沾譜吧。刻一硯,如果這些最基本的要素都有問題,人家當然不會認你這個大師,哪怕你拿到聯合國頒發(fā)的大師證,你的刻硯仍然不能通過別人心中的那把尺,人家一樣會無視你,在人家心里,你不過是名不副實徒有虛名的頭戴大師帽子的假李逵而已。
拿到想擁有的大師證,是可以興奮一陣,不過,有大師證或沒大師證,最終都要回到刻硯。因為,刻硯就是刻硯,刻硯不是評大師。
曾經,關于大師證,聽過一名硯家的偏激直言。這位硯家說,刻硯,能證明你水平的是你的制硯,而非一紙大師證明,只有無能之輩才會謀求這證那證,倚靠這一紙向世人證明。盡管如此,對于評大師,我還是固執(zhí)地認為,只要依憑自己的真才實學,不靠通關系走邪門,這樣的評大師領大師證仍是值得肯定,有它積極的意義。
最最可怕的是評上了大師、領了大師證的人,從此不知天高地厚,就此以為自己是當然的大師。
大師,知名作家余秋雨不敢妄稱的名號,諾獎得主莫言力避的一個稱呼。
1999年,已刻出《皇宋元寶》《凝古》《江南螺》《五牛圖》《荷溪過雨》等作品、并有作品在各式展會嶄露頭角榮獲獎項、且在國家一級期刊發(fā)表了多篇硯文的我,第一次拿到了大師證書。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不敢相信這樣評一評就算是的稱號。想想大師,那應當是多了得的人物唉?,F在知道,拿證是拿證,大師是大師。拿證的不見得就是真大師,無證的不見得就不是大師。真正的大師,遠不是拿個一紙證書就是。
大師,是什么呢?簡言之,大師是集大成者。
當年,修行還不夠的蘇子東坡,曾被法印一屁打過江去。古今中外,能稱得上大師者之所以寥寥,在于成為大師者,不僅只是擁有某一方面的才華成就、獨標高格,還需要有境界、擔當、思想、情懷。這樣的大師,實非倚靠評一評、靠一城一市或一個時代發(fā)一紙證書就可以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