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
試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后,全國掀起了“莫言熱”。他的家鄉(xiāng)山東高密修建了莫言紀念館和塑像,擬投6.7億元弘揚紅高粱文化,莫言就讀的小學更名為“莫言小學”。莫言獲獎的紀念郵戳、紀念T恤一時走俏;淘寶還推出了相關T恤,T恤上印著莫言的頭像;更有高密火燒、燒雞被標注“莫言故鄉(xiāng)”,白酒廣告打起了“莫言牌”;莫言的書籍脫銷,全社會都在談論莫言……
材料二 作家周國平從不認為“宅”是一個貶義詞,所謂“宅男”“宅女”基本上是喜歡獨處的人,能夠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得其樂。同樣,“宅”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周國平告訴記者,自己的思考和寫作熱情正是靠“宅”才得以保持。“我喜歡獨處,不去摻和社會上的‘熱鬧,有了觀察思考的距離反而更有東西可寫?!?/p>
你對材料中的“莫言熱”現(xiàn)象作何評價?周國平的觀點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材料內容,從自己的體會出發(fā),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要透露個人信息。
寫作導引
一、作文類型定位:“任務驅動型”作文,任務指令為評價“莫言熱”現(xiàn)象,思考周國平關于“宅”的觀點,結合自身體會闡述看法和理由。文章基本結構是就事論事,即事明理。
二、任務指令1:評價。在人類認知處理過程中,評價和思考是最為復雜的兩項認知活動。評價簡而言之就是衡量、評定其價值,涉及到探究本質、追溯根源及權衡利弊等諸多問題。要對“莫言現(xiàn)象”進行客觀評價,首要任務還是回歸材料,對材料內容進行梳理。材料一的結構是總分式,第一句總說事件——諾獎之后掀起“莫言熱”。之后分別從政界、商家、個人三個角度闡述“莫言熱”現(xiàn)象的具體表現(xiàn)。從政府修建紀念館和塑像、斥巨資弘揚紅高粱文化、學校更名等作為,我們不難看出地方政府借偶像光環(huán)、名人效應,以擴大政治影響力的企圖;紀念郵戳、紀念T恤、高密火燒、燒雞、白酒的捆綁銷售,更是商家打著名人旗號謀取商業(yè)利益的表現(xiàn);莫言書籍的脫銷、全社會的談論,更彰顯了個人在這股熱潮中的狂熱和身不由己。三個角度,一個實質。諾獎之后的“莫言熱”,更多是炒作、消費、消遣,作家及文學作品的根本價值卻少有問津。文學真正的能量沒有發(fā)揮,反而被捆綁于政府行為、服務于商業(yè)謀利、俗化為茶余談資。
任務指令2:思考。材料二是作家周國平關于“宅”的認識。三句話分別體現(xiàn)了周國平對“宅”的肯定、解釋及價值闡述?!罢奔词恰蔼毺帯保3至俗骷宜伎己蛯懽鞯臒崆?,作家與社會的適當疏離有助于思考的深沉。
兩則材料一熱一冷、一躁一靜,實則都是從作家的角度談文學效應問題。什么才是社會對作家真正的尊重與維護?怎樣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文學的價值及能量?作家在各種熱潮面前應怎樣保持獨立性和創(chuàng)作的生命力?諸多追問形成相應的思考鏈條,是任務指令2的關鍵。
任務指令3:結合自身體會闡述看法及理由。所謂的自身體會就是生活實際。材料一中關于“莫言熱”的現(xiàn)象只是略舉一二,類似“莫言熱”的現(xiàn)象,在當今社會并不鮮見,學生可以聯(lián)想相關或相似的素材,進行推衍或佐證。這也是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基本要求,在就事論事的基礎上,還需要析事明理,緣事而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