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彥 晟, 陳 曉 鵬, 張 超 萍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shè)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某工程大壩蓄水前壩基滲流場分析及評價
阮 彥 晟, 陳 曉 鵬, 張 超 萍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shè)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大壩蓄水前,滲流場從無到有的動態(tài)監(jiān)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防滲、導滲措施的可靠性,從而判別工程薄弱部位,一旦異常,可為工程補救提供技術(shù)支持,使大壩管理者及時發(fā)現(xiàn)大壩安全隱患并采取緊急補救和避險措施。目前尚未見到實測大壩初始滲流場演變的成果。某工程壩高為土石壩工程之最,且其壩基建立在覆蓋層之上,為國內(nèi)第一,其壩基滲流場尤應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對其滲流場進行了分析及評價。
土石壩;壩基;滲流場
在各種水壩建筑物中,土石壩歷史悠久,數(shù)量最多,事故亦最多。在我國已建的大中小型水庫中,90%以上是土石壩,而土石壩的失事數(shù)量約占大壩總失事數(shù)的60%。其中壩基滲漏又是土石壩失事的主要原因之一[1]。
壩基滲流是一個三維問題,影響因素比較復雜,邊界條件難以確定。在可研階段,大壩滲流場分布成果僅代表計算成果,從而導致根據(jù)設(shè)計計算或?qū)嶒灢捎玫姆罎B、導滲措施不可能很完善,整個壩基的實際滲流場形成過程不甚清楚;大壩蓄水前,滲流場從無到有的動態(tài)監(jiān)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防滲、導滲措施的可靠性,從而判別工程的薄弱部位,一旦異常,可為工程補救提供技術(shù)支持,使大壩管理者及時發(fā)現(xiàn)大壩的安全隱患并采取緊急補救和避險措施。目前尚未見到實測大壩初始滲流場演變的成果。某工程壩高為土石壩工程之最,且其壩基建立在覆蓋層之上,為國內(nèi)第一,其壩基滲流場尤應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
某水電站位于四川省康定縣境內(nèi),系大渡河干流水電規(guī)劃“三庫22級”中的第10級電站。壩址距上游的丹巴縣城約85 km,距下游的瀘定縣城為50 km,電站主要任務是發(fā)電,水庫正常蓄水位高程1 690 m,總庫容為10.75億m3,總裝機容量為2 600 MW。
工程樞紐主要由擋水建筑物、泄洪消能建筑物、引(尾)水發(fā)電系統(tǒng)等組成。其中攔河大壩為礫石土心墻堆石壩,壩頂高程1 697 m,最低建基面高程1 457 m,最大壩高240 m,壩頂長度為496.39 m,壩頂寬度為16 m。泄洪建筑物位于河道右岸,由三條泄洪洞和一條放空洞組成,從左至右依次為1#泄洪洞、2#泄洪洞、3#泄洪洞和放空洞。電站廠房為首部式地下廠房,4臺(4×650 MW)水輪發(fā)電機采用單機單管供水,“兩機一室一洞”的尾水布置格局,機組安裝高程為1 463.45 m。
壩址處大渡河由南東轉(zhuǎn)為南西流向形成一個90°的河灣。壩軸線附近河谷相對開闊,呈較寬的“V”型,兩岸自然邊坡陡峻,臨江坡高700 m左右,左岸1 590 m高程以下坡角一般為60°~65°,1 590 m高程以上坡 角 一 般 為40°~45°;右 岸1 660 m高程以下坡角一般為60°~65°,1 660 m高程以上坡角一般為35°~40 °;枯水期河道水面寬110~120 m,水深3~5 m。壩址區(qū)基本地震烈度為Ⅷ度。
電站于2010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shè),2016年10月下閘蓄水,計劃于2018年4月4臺機組全部建成發(fā)電,主體工程完工。
壩基防滲墻附近共埋設(shè)36支滲壓計:副防滲墻上游一支,測點編號為P40;主副防滲墻之間14支;主防滲墻下游3.5 m沿壩軸線壩基處布設(shè)4支;(縱)0+213.72順河向壩基處布設(shè)8支滲壓計;(縱)0+253.72順河向壩基處布設(shè)9支滲壓計;(縱)0+303.72順河向壩基處布設(shè)11支滲壓計。大壩基礎(chǔ)滲流場平面布置情況見圖1。
圖1 大壩基礎(chǔ)滲流場平面布置圖
3.1 時間過程分析
壩基各滲壓測點隨上游水位變化過程線見圖2~6。從圖中可以看出:
(1)主副防滲墻之間壩基水位水頭折減3.05~17.53 m;主防滲墻下游3.5 m沿壩軸線壩基處水位水頭折減13.21~18.75 m,均低于上游水位。
(2)(縱)0+213.72壩基處順河向水頭折減2.64~14.74 m,(縱)0+253.72壩基處順河向水頭折減3.36~13.35 m,(縱)0+303.72壩基處順河向水頭折減6.15~17.53 m;滲壓水位均低于上游水位。
下游堆石區(qū)壩基處個別測點水位略高于下游水位,水頭差為0.36~5 m,初步判定其為下游水位反滲所致。
(3)副防滲墻上游側(cè)滲壓計所測水位與上游水位基本一致,防滲墻后壩基水位受上游水位影響,與其走勢相似但均低于上游水位,符合一般規(guī)律。
圖2 主副防滲墻之間壩基滲壓水位時間過程線圖
3.2 空間分布分析
主副防滲墻之間、主防滲墻下游側(cè)、(縱)0+213.72、(縱)0+253.72、(縱)0+303.72壩基處滲壓水位空間分布情況見圖7~12。從圖中可以看出:
圖3 主副防滲墻之間壩基滲壓水位時間過程線圖
圖4 (縱)0+213.72壩基處順河向滲壓水位時間過程線圖
圖5 (縱)0+253.72壩基處順河向滲壓水位時間過程線圖
圖6 (縱)0+303.72壩基處順河向滲壓水位時間過程線圖
(1)主副防滲墻之間壩基實測水位均低于上游水位,基覆分界線處滲壓水位左岸高于右岸。
(2)主防滲墻下游側(cè)壩基實測水位均低于上游水位,且水頭差在副防滲墻后進一步折減6.87~12.86 m,符合一般規(guī)律。
(3)順河向壩基滲壓水位基本呈現(xiàn)遞減規(guī)律,但堆石區(qū)滲壓水位基本上稍高于心墻區(qū)、反濾層、過渡層。
圖7 壩基副防滲墻后實測水位等值線分布圖
圖8 壩基副防滲墻后實測水位3D分布圖
圖9 主副防滲墻之間壩基實測水位分布圖
圖10 主防滲墻下游壩基實測水位分布圖
圖11 (縱) 0+213.72壩基實測水位分布圖
圖12 (縱) 0+253.72壩基實測水位分布圖
圖13 (縱) 0+303.72壩基實測水位分布圖
通過對某工程蓄水前大壩壩基滲流場進行分析后得到以下幾點認識:
(1)掌握了大壩基礎(chǔ)的工作狀態(tài),為蓄水后大壩安全運行提供了數(shù)據(jù)支撐和分析。
(2)目前壩基防滲和排水設(shè)施總體工作狀態(tài)良好,大壩防滲排水設(shè)施對保證大壩穩(wěn)定起到了良好作用。
(3)大壩下一步有待經(jīng)受水庫正常蓄水的考驗。從大壩蓄水過程中滲流場從無到有的動態(tài)監(jiān)測中可以反映出上漲水位與滲流場演變關(guān)系,從而判別工程之薄弱部位,一旦異常,可為工程補救提供技術(shù)支持,使大壩管理者及時發(fā)現(xiàn)大壩安全隱患并及時采取緊急補救及避險措施。
[1] 王德厚.水利水電工程安全監(jiān)測理論與實踐[M].武漢:長江出版社,2007.
[2] 趙志仁.大壩安全監(jiān)測的原理與應用[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2.
[3] DL/T5395-2007,碾壓式土石壩設(shè)計規(guī)范[S].
[4] SL551-2012,土石壩安全監(jiān)測技術(shù)規(guī)范[S].
(責任編輯:李燕輝)
2017-01-18
TV7;TV139.1;TV131;TV223.6
B
1001-2184(2017)01-0033-04
阮彥晟(1982-),女,湖北荊門人,高級工程師,碩士,從事水電工程監(jiān)測設(shè)計工作;
陳曉鵬(1983-),男,浙江麗水人,高級工程師,碩士,從事水電工程監(jiān)測設(shè)計工作;
張超萍(1989-),女,湖南邵陽人,助理工程師,碩士,從事水電工程監(jiān)測設(shè)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