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九小學校 李昌輝
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將信息技術引進語文教學課堂,讓學生借助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個性化的探究閱讀,讓學生去感受地球的美,認識到地球資源的現(xiàn)狀,激發(fā)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讓學生從小樹立環(huán)保意識。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十一冊第三組的一篇科學知識說明文,課文介紹了地球“美麗又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的知識,教育學生要精心保護這一美麗的星球。
課前我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獲取有關地球方面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1.理解本課10個生字,能讀寫下列詞語:裹著、渺小、范圍、恩賜、慷慨、濫用、枯竭、貢獻、威脅、目睹、和藹可親、晶瑩剔透、相互交錯、生態(tài)災難、生態(tài)環(huán)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4.體會說明文用詞的準確、嚴謹,學習說明的方法。
引導學生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意識。
我采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實踐創(chuàng)新”的模式展開教學,因此我設計了情境激趣—整體感知—質疑探究—討論交流—升華情感—拓展遷移的教學流程。
教學時我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宇宙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同時產生保護地球,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共鳴。
一課時
(用課件展示地球美麗的面貌)孩子們,剛才我們看到的這個晶瑩的球體,就是我們美麗的家園、人類唯一生存的家園——地球。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只有一個地球》,生齊讀課題。
1.生初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溝通。
2.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流利。
教學時我通過激趣導入,以孩子喜歡的形式直觀展現(xiàn)地球,讓他們看到地球美麗的一面。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意圖,了解有關地球的相關知識。
1.自然課文,想想課文寫了關于地球的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地球的渺??;②自然資源有限;③目前人類無法移居。
2.記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員發(fā)出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p>
聽到這些,你有什么疑問?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寫地球可愛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讀讀。
4.同桌交流、討論,引導學生明白課文內容。
我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在切入課題后,設凝,激起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的極大興趣,為下一步學習作好心理準備。
1.學生感悟到地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1)首先讓學生找到能表現(xiàn)出地球可愛的句子,自己讀一讀,然后教師引導——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現(xiàn)了一個裹著水藍色的“沙衣”的晶瑩透亮的地球,讓學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麗,那么親切,讓學生把地球的美讀出來。接著讓學生深入理解“地球”這位人類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的比喻意義。文中把地球比作母親,說明地球給人類生命,把地球比作搖籃,說明地球哺育我們成長。這樣,學生再讀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么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時,就能對地球母親的喜愛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讀中,這時我讓學生邊讀邊想象地球的樣子。
(2)讓學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師先演示——地球在太陽系中運行的情況,讓學生只覺地球的渺小,接著讓學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數據和有關的比喻,理解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最后讓學生朗讀課文,讀后評議。
我通過不同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入情入境。讓學生想象地球母親的樣子,豐富了學生語言的積累。
2.我們的地球母親是那樣的可愛,同時又是那樣容易破碎。課文的哪些部分寫出了地球母親容易破碎?
3.仔細閱讀第三、四自然段,認識人們無節(jié)制地開采和破壞所造成地后果。
(1)請大家讀讀第三、四自然段,說說這部分讓你看到了怎樣的地球?
(2)是誰造成了地球的這些變化?請用文中話告訴我們!
①理解“地球是無私的……枯竭”這句話。抓重點詞“不加節(jié)制”體會人類地自私。
②指導學生讀這句話。(指導讀出氣憤、可惜等語氣)。
③理解“人類生活所需要的……威脅”這句話,明白“本來”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嗎?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態(tài)災害”嗎?舉例說說。
(4)教師出示“全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的幾個數字”“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的幾個數字”,讓學生感受我國環(huán)境狀況。
(5)看!所有一切生態(tài)災害都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也給人類的行為發(fā)出了嚴重的警告。誰能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好這段。
教學時我讓學生抓重點句理解課文內容,并學會用自己搜集查閱資料,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目前人類無法移居,感悟“只有一個地球”。
(1)讓學生自由讀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詞的意思。
討論: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我采用了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而且給學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間和發(fā)表的平臺。讓他們結合實際談感受,談想法,尊重了學生的個體。
2.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討論,為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迪,碰撞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
3.我們這個地球可愛又易碎,為了保護這一地球,我們都行動起來,寫寫保護地球的標語吧。
1.讀后討論:遨游太空的宇航員為什么會發(fā)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容易破碎的感嘆?地球的“可愛”表現(xiàn)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現(xiàn)在哪里?為什么要強調“同時”?
2.全班學生交流、匯報。3.教師小結。
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本課時的教學,教學過程設計優(yōu)化合理,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課堂上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為學生新的學習方式和生存方式提供了平臺。同時促進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處理問題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合作探究性學習,這一節(jié)課達到了滿意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