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巾巾
(河南省中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血液檢驗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張巾巾
(河南省中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血液標本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護理措施。方法 將本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3月收集到的不合格血液標本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一共有50例,一一對其不合格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制定護理對策。結果 主要的原因是血凝固、血量不足,經過護理后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結論 及時分析血液檢驗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并在整個標本采集過程中進行全面的護理干預,效果顯著。
不合格標本;分析與對策;護理;效果
本文主要對臨床中血液檢驗標本不合格的原因進行分析,并以此制定出相應的護理對策,效果顯著,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本文的研究資料為本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期間)收集到的不合格血液標本,共計50例,主要檢測的項目包括:血常規(guī)、血生化、凝血檢查。將這些不合格的標本按照產生的原因進行統(tǒng)計匯總,并對導致不合格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以尋找對策。
2.1.1 采集前
(1)護士沒有認真地執(zhí)行三查七對原則,檢驗的標本信息和真空管的信息不符合但是護士沒有及時發(fā)現,送檢者送標本時將標本的位置放錯。(2)患者自身的原因造成了血管條件不理想,不能順利采血,抽血時間太長造成血液凝固。
2.1.2 采集中
(1)真空采血管內的壓力不佳,負壓太高或者是太低,標本量采集的太多或者是太少。真空管內加入的抗凝劑或者是促凝劑和血液標本的比例不符合檢驗標準。(2)臨床上多項采集標本的時候,凝血項監(jiān)測是以第一管檢驗結果最準確。而第2管、第3管采集的標本檢測出的結果準確性大大低于第一管。(3)護士在為患者采血完后沒有充分地搖勻試管,標準操作應該是180度左右搖晃3次。
護士工作態(tài)度不佳,責任心不強[1],在采集后沒有嚴格地執(zhí)行查對制度,工作態(tài)度松散、馬虎。
在為患者采血前護士要嚴格地執(zhí)行三查八對制度,熟悉檢測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嚴格地核對患者的信息,以避免錯誤出現。
要不斷地規(guī)范護士標本的采集方法,要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中正確的方法操作[2],要不斷地加強護士這方面的培訓,正確的采血操作方法為:審核檢驗申請,然后一一核對患者的具體信息是不是與檢驗信息相符,詢問患者情況,是不是空腹狀態(tài),準備采血器械,與患者溝通,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告訴患者正確的姿勢,進行必要的文字記錄,選擇好采血真空管的類型,選擇最佳靜脈穿刺部位,并認真消毒,再次對采血器具進行查看,進行靜脈穿刺,正確的采血次序,應用無菌紗布覆蓋穿刺點然后拔出針頭,壓迫穿刺點,記錄采血的時間,將標本冷藏,將正確標注的標本送到檢驗室。
每一種采血管內所含有的添加劑都是不一樣的,因此要正確選擇抽血次序,以防給檢測結果造成影響。按照有關要求,蝶翼針為無菌管是用于血培養(yǎng),黃色管是進行血清分離的膠管,紅色管是促凝劑管,淺藍管是凝血管,綠管是肝素管與血漿分離的膠管,紫管是血常規(guī),灰管是抗凝劑與氯化鈉管,黑色管是3.8%枸櫞酸鈉管。
正確應用止血帶。止血帶使用不正確對檢測結果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正確的止血帶使用方法是在穿刺點以上大概7.5~10 cm處扎止血帶,如果患者是第二次采血,最好是間隔2分鐘之后再應用止血帶,再應用止血帶在1 min之內實施穿刺操作,當看到血液流入采血管就要馬上將止血帶松開。有研究證實:止血帶的壓力太大或止血時間太長,都會顯著地增加纖溶性,促進血小板激活[3]。注意在應用止血帶的過程中,患者不要做松緊拳頭的動作。
要選擇最佳的采血時間與體位。最佳采血時間通常是在清晨,要求空腹采血,采血體位是臥位。若患者病情危急,或者是運動后采血的患者,要讓患者休息15 min之后再實施采血操作。有相關研究證實:至少有28項生化指標的值取坐位采血時都要比臥位采血得到的檢測值要大,這就需要引起臨床檢驗科的重視,體位因素在采血過程中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因素。門診一般采取坐位采血,病房內通常為臥位采血。要注意的是給同一個患者采血,每次采血的的體位最好是一致的,這樣才能使檢驗結果更加準確。
預防溶血發(fā)生,待靜脈穿刺處干燥,再實施穿刺操作,為患者消毒穿刺部位之后要在碘伏徹底干燥后再穿刺,避免溶血情況發(fā)生[3]。禁止應用不合格的抽血器具。不要用過細的針頭采血。
護士要嚴格掌握抗凝劑和血液的比例,因為血液與抗凝劑比例不符合要求都會影響檢驗結果。檢查血細胞凝集情況,血液和抗凝劑的比例是9比1,血沉是4比1,檢測血常規(guī)時通常取1 ml比較合適,太多或是太少都會造成檢驗結果不準確。
采集標本后要及時送檢,如果標本放置時間過長導致標本中某些成分發(fā)生降解,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工作人員在收取標本時也需要嚴格執(zhí)行檢查制度,提升檢驗質量。
綜上所述,及時分析血液檢驗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并在整個標本采集過程中進行全面的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雄立凡,李數仁.臨床檢驗基礎,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33(7):7-10.
[2]陳宜鎮(zhèn),陳 宏.檢驗醫(yī)學在臨床中應用[J].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33(14):115-118.
[3]李素珍,林福禧,沈 波,等.人體位改變時32項生化指標影響的研究[J].中化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26(2):107-108.
R473
B
ISSN.2095-8242.2017.40.7848.01
本文編輯:吳玲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