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鈞
(中南大學 a.公共管理學院;b.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83)
論大學教學方法的通識教育作用
姜國鈞
(中南大學 a.公共管理學院;b.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83)
教學方法不僅是一種傳授課程內容的方式和手段,不同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不同的通識教育作用。共同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有利于形成學生的社會態(tài)度,養(yǎng)成公民所應有的民主性、參與性和協(xié)作性。自主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完善,養(yǎng)成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這兩種類型的教學方法都要以提示型的教學方法為支撐,因為提示型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打好基礎;不僅如此,提示型教學方法運用嫻熟的教師起著人格垂范和學術示范的作用,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形成和學術規(guī)范的掌握。
教學方法;通識教育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佐藤正夫歸納為提示型教學方法、共同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和自主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三種類型[1]。提示型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講解、示范等提示活動講授課程內容,學生接受、理解、內化教師所提示的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共同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是師生通過教學對話、課堂討論、協(xié)作研究等教學形式,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決問題,共同獲得生存智慧的教學方法。自主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是學生自主地、獨立地、主動地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完善自我的教學方法。共同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有利于形成學生的社會態(tài)度,自主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完善,都具有重要的通識教育作用。但這兩種類型的教學方法都要以提示型的教學方法為支撐,因為提示型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打好基礎,有了扎實的基礎才有可能共同解決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
首先,共同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最突出的特點是民主性。張華認為,“共同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把教學過程視為師生平等參與和民主交往的過程,這反映了教學的本質,也體現(xiàn)了教育中時代精神的要求。”[2]為什么說這種方法反映了教學的本質呢?當代教學論把教師和學生看作是平等的主體,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誰也不具有絕對的權威性,誰也不能主宰誰,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交往的過程。這顯然是一種現(xiàn)代的民主思想。把交往的對象看作是與自己平等的個體,是每一個公民應有的社會態(tài)度。民主的制度建立在平等的信念和態(tài)度之上。不要以為民主是一種可以隨便引進的制度,如果我們沒有平等地對待他人、充分尊重他人意見的社會態(tài)度,即使引進了民主的制度,這種制度也必然會遭到破壞。民主是一種能力,它需要通過教育加以培養(yǎng)。建立民主制度是我們國家迫切的需要,但更為迫切的是培養(yǎng)學生實行民主的能力。這大概就是張華說共同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的理由。
其次,這種方法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學是教與學的統(tǒng)一體,只有當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教中有學,學中有教的情境時,教學才得以真正展開。提示型教學方法總是教師在講解知識,學生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積極主動地參與了教學,教師并不很清楚,因此這種方法很容易導致學生的被動接受。共同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則不同,它必須有學生的積極參與。這種教學方法不是教師教學生如何解決問題,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協(xié)作解決同一個問題。在共同解決問題的課堂上,誰積極主動,誰消極被動,教師和學生都清清楚楚。采用這種方法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地為了要解決問題——沒有學生的參與,教師往往能更快地解決問題;也不單純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講授法往往更適合于達到這樣的目的;采用共同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最為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作為一種個性特征,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比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我們的大學生,在一二年級的時候老師管得多,理論基礎并不比歐美國家的學生差。到了三四年級,課程少了,沒人管了,需要自己主動去學習,主動去探索問題,這時我們的學生則明顯不如歐美學生。從教學方法上找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教師喜歡用講授法,很少組織學生討論問題,以為把知識傳授給了學生教學任務就完成了,很少有人把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當作重要的教學任務來完成。主動參與而不是被動執(zhí)行,也是每一個公民應有的社會態(tài)度。如果每一個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生活,官僚主義和專制主義就沒有生存的空間。
第三,這種方法具有協(xié)作性。共同解決問題型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和學生各抒己見、共同協(xié)作解決問題。在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要學會如何傾聽他人的意見,如何發(fā)現(xiàn)他人的意見中存在的問題,如何修正他人的意見,以及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如何包容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如何根據(jù)他人的意見修正自己的意見。在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這樣一些理性的態(tài)度,還需要陶冶一種有利于協(xié)作的道德情感。當他人表現(xiàn)出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力時,應當表示贊許和欽佩而不是嫉妒和嘲諷;當自己表現(xiàn)出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力時,應當表現(xiàn)出謙虛和謹慎而不是驕傲和輕率;當他人出現(xiàn)錯誤和困難時,應當表示同情和扶助;當自己出現(xiàn)錯誤和困難時,應當表示羞愧和堅韌。我們的學生缺少協(xié)作精神,這并不是學生的錯,而是教育的錯。協(xié)作精神是在協(xié)作的過程中培養(yǎng)起來的,一味聽教師講授,學生沒有參與,不可能培養(yǎng)出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沒有協(xié)作精神的人不是一個合格的公民?,F(xiàn)代社會與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社會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再是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社會,而是大規(guī)模協(xié)作的商品經(jīng)濟社會。學會協(xié)作才能在相互協(xié)作的生產(chǎn)和經(jīng)營活動中找到個人恰當?shù)奈恢谩?/p>
首先,自主解決問題型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獨立自主是長大成人的心理標志,是大學之道的第一個目標,也是達到自由自在的終極目標的起點。聽老師講怎樣解決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共同解決問題,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自主型教學方法是學生自主地、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和獨立性必須采用的教學方法。提示型的教學方法,學生很容易養(yǎng)成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的行為習慣,共同解決問題型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但仍然未能徹底擺脫對教師的依賴,自主性不強的學生在碰到困難時會退縮,會依賴教師。當學生明白必須自己獨立解決從來沒有碰到過的問題,沒有誰會幫他的時候,最初的情形是心慌,沒信心,仍然想尋求幫助,但當他們有了多次獨立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之后,自主性和獨立性就形成了。人天生是要過獨立生活的,獨立自主是人性的內在要求,之所以有依賴感是因為還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也是在這一過程中被證明的。被證明是重要的,被證明了就有了信心。有信心又有能力,獨立性就形成了。依賴常常是因為沒有信心,而不是沒有能力。鼓勵只能讓人放棄依賴,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證明有能力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增強人的信心。
其次,自主解決問題型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主動是相對于被動而言的,對于學生來說,被動是一種未成熟性,對于成年人來說,被動是一種奴性。大學生既是學生又是成年人,在他們的身上表現(xiàn)出一些被動性,我們既應該認為這是通過教育可以改變的,也應該更加予以重視,把它當成一種奴性去改變。大學生了,還沒有養(yǎng)成主動學習和研究的品質,是大學教育的失敗??鬃咏倘吮卮鋺嶃鴨l(fā)之,扣則鳴,不扣不鳴,并不主動施教。大學生與小學生不一樣,對于大學生來說,教師不主動,學生就會更主動;教師管得少,學生自己就管得多;教師給予的越少,學生自己得到的就越多。大學是一個自學的地方,學生主要通過自學獲取所需的知識,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只有當他們反復思考后仍有疑問并且主動求教時,教師才給予指導和點撥。這樣進行大學教育,學生才能擺脫被動性和奴性,積極主動地完善自我。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基礎較差、學習條件更差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學拿到自考文憑,而考上了大學的學生卻要天天聽老師講課而不是自學。歐美國家的大學生所修的學時大約只有我們的一半,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自學。古代大學主要是自學、西方大學主要是自學、自考生主要是自學,為什么偏偏現(xiàn)在中國的統(tǒng)招大學生主要是聽講呢?
第三,自主解決問題型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嚴格地說,獨立自主、積極主動完成的創(chuàng)造活動才具有真正的創(chuàng)造性。在他人的協(xié)助下完成的創(chuàng)造活動包含了他人的創(chuàng)造力。被動完成的活動從本質上違背了創(chuàng)造的規(guī)律,不可能是創(chuàng)造性活動。創(chuàng)造是人的本質力量的自由展現(xiàn),它從本質上要求是獨立自主的、積極主動的。希望通過金錢、地位、名譽引誘人去創(chuàng)造是無益的,通過高壓的政策迫使人去創(chuàng)造更是徒勞的。幾乎所有的學校都規(guī)定研究生一定要發(fā)表多少數(shù)量的文章才能畢業(yè),文章也確實如所規(guī)定的發(fā)表了。但僅此而已,希望以此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愿望并沒有實現(xiàn)。相反地,這一規(guī)定嚴重損害了研究生的學術誠信;不但沒有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反而損害了他們人格的健康成長。其實學校和教師所要做是為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條件。創(chuàng)造力是人的生命力,生命因創(chuàng)造而精彩,條件具備了,學生一定會主動去創(chuàng)造。
提示型教學方法有諸多的缺點,似乎既不利于形成學生的社會態(tài)度,也不利于學生的自我完善,所遭受的批評也是最多的,但它始終是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用得最多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提示型教學方法有一個顯著的優(yōu)點: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打好知識基礎,而打好基礎是運用共同解決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條件。不僅如此,提示型教學方法運用嫻熟的教師起著人格垂范和學術示范的作用,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形成和學術規(guī)范的掌握。
首先,提示型教學方法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尤其是講授法。大學教師是具備了某一學科或某一專業(yè)的系統(tǒng)知識,并在相應的學科和專業(yè)領域內作出了一定貢獻的學者和專家。有的大學教師還是品德高尚、堪為師表的大師。他們對所教課程的重點、難點、熱點、研究方法、系統(tǒng)性以及與其他課程的聯(lián)系性都了然于心。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所教課程所涉及的學科和專業(yè)有自己的獨特理解和深入研究,這種經(jīng)驗具有個體性,存在于教材以外,為授課的教師所獨有。這些優(yōu)勢和優(yōu)點的存在決定了大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由教師系統(tǒng)地講授一門課程有助于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更好地掌握這門課程的重點、難點、前沿問題、研究方法以及教師的個人經(jīng)驗。教師的個人經(jīng)驗非常重要,它決定著課程的優(yōu)劣。教材沒有差別,我們有條件選擇同樣好的教材。課程卻是千差萬別的,課程的差別取決于教師和學生。具有與課程相關的豐富的個人經(jīng)驗的教師講授的課程才是優(yōu)秀的課程。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就是讓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展示他們的與課程相關的個人經(jīng)驗。個人經(jīng)驗應由教師個人來宣講,也只能由教師個人來宣講。講授法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對于大學生來說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大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理解教材。照本宣科地提示教材內容僅僅確立了教師的主導地位而沒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大學教師要想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就要對所教的課程有獨特的理解和獨特的貢獻。越是優(yōu)秀的教師越能通過講授法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并真正確立自己的主導地位。如果你是真正的大師,學生不會怕你講得多,而是怕你講得不多。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它有助于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范式。
其次,提示型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并接受大量的信息。在這一點上,這種方法是一種省時的方法。這是提示型教學方法被廣泛采用的一個重要原因。講授法和班級授課制是近代教育的兩大發(fā)明。二者的顯著特點是高效率。效率觀是近代資本主義的重要的價值觀。講授法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傳授大量的信息,效率高,必然會成為近現(xiàn)代教育的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從學科發(fā)展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角度看,提示型教學方法也是必要的。學科的發(fā)展需要學科知識和研究方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又是在已有的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講授法能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打好知識基礎,有利于學科的發(fā)展。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總是在討論問題,致使學科知識的傳授不夠系統(tǒng)和全面,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夠扎實,所期待的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上也不可能出現(xiàn)。學生自我發(fā)展首先要求讀過大學后能做一個自主的人。做一個獨立于世,自主自立的人必須掌握好已有的、傳統(tǒng)的知識,自由與自在必須建立在自主的基礎之上。在較短的時間內系統(tǒng)地學習和掌握了已有的傳統(tǒng)知識,一個人就能更早地獨立于世,并為謀求更好的發(fā)展打下基礎,創(chuàng)造條件。提示型教學方法如此重要,是不能輕易否定的。
其實,提示型教學方法同樣能激發(fā)學生的理智和情感,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人們批評提示型教學方法,是因為他們認為這種方法的特點是教師非常主動,而學生是被動的,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提示的內容。他們不明白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教師提示的內容只有在能夠激勵、鼓舞學生的自我活動時,才能被學生接受。為什么說“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為什么說“高山流水有知音”?就因為人從來就不是被動的聽眾,大學生更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聽講。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聽講,問題主要不在于講授法本身,而在于講授的內容和學生的理解力和學習態(tài)度。有深度、有內涵的講授總是能吸引大多數(shù)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他們積極思考。理解能力強,學習態(tài)度
[1]佐藤正夫.教學原理[M].鐘啟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89.好的學生總是能積極聆聽有深度的講解。人本來就是運用語言進行思考的,講授無非是在運用有聲的語言在思考,只要這樣的思考是有深度的,作為特定思維之外在形式的有聲語言,一定能通過聲音的媒介激發(fā)具有相近思維能力的聽講者作相近深度的思考。有智慧的講授激發(fā)有智慧的聽講。大學教師的學問和人格能贏得學生的尊重,而他們打動學生、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課堂上具有個性的講授。講授不僅能引導學生跟著老師積極思考課程內容,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充分發(fā)揮各自獨有的創(chuàng)造力。現(xiàn)代接受理論認為,人們從來就不是被動的接受者,人們總是以自己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接受信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千個聽講者有一千門課程。
[2]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16.
On theGeneralEducation Function of College Teaching M ethod
JIANG Guo-jun
(a.Public Management School,b.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CentralSouth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3)
Teachingmethod doesnot only refer to theway andmethod ofgiving lectures,butw ith different generaleducation function.Solving problemsw ith group work,which isbeneficial to form the students’attitude towards the society,can cultivate the participation passion,democracy awareness and teamwork spirit of a citizen.Solving problems by oneself,which is beneficial for one’s self-accomplishment,can cultivate the independence,autonomy,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a student.Both of the previous two teachingmethodsshould be based on prompting teaching methods,which can help the students form solid foundation.Furthermore,the teacherswho can freely use this method can also be good teaching and academ ic examples for the students,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personality and the grasp ofacademic regulation.
teachingmethod;generaleducation
G642
A
1674-831X(2017)01-0001-04
[責任編輯:羅 昂]
2016-01-19
姜國鈞(1962-),男,湖南寧鄉(xiāng)人,中南大學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教育史,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