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璐瑤
祝余,一種生長在招搖山上的草,形狀很像山韭,開青色小花。吃了這種草沒有饑餓感。
打開薄薄的書,看到的是樸實的文字,但其中卻藏納著無以描述的魄力景象。屹立于西海岸邊的招搖山,滿眼盡是馥郁的桂樹,石藏金玉,草長祝余,蔥蘢的景色中出沒著奇特的怪獸?!渡胶=?jīng)》便向世人開啟了一個恢宏而盛大的世界。從南山到西山,再由北山換之東山,四境不僅將海內(nèi)外連為一體,同時也遠遠與大荒之境勾連,一個密不可分、神奇莫測的世界渾然天成。
凡三萬一千字,驚艷地攪動著雙眼。好似滂沱大雨中的一道驚雷,灼燒了整個天空,劈開了滿滿的心,讓你剎那間即超脫凡塵。隨著徐徐打開的上古山川畫面,你進入到一個光怪陸離的人間仙境。太陽東升,陽光溫暖地落在扶桑樹上,高聳三百里的枝丫斑駁地遮擋著日華,那些遠古洪荒的物象、神怪,就像緩緩褪色的水墨,隨著時光流逝,經(jīng)典作古,精致地成為永恒……
《山海經(jīng)》,是透析上古的文明密碼。
看似荒誕無稽,但卻實實在在講述著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演變的艱難,部落長老制到國家制的過渡,文化中心由西北向中東部的轉(zhuǎn)移,姓氏的延綿與傳承,圖騰的溯源與發(fā)展……書中的九州山河、四海八荒似一份散碎的拼圖,我們一塊塊拾起,一塊塊拼湊,那些形態(tài)各異的怪獸神人、奇花異草在遠古的拼圖中翩翩現(xiàn)出:九首人面的九鳳,西王母族的女兒國,長滿了珍珠的珠樹,雷澤中的巨人族,嘉谷為食的小人國,甘為木食的不死國,色彩斑斕的不死村,靈山十巫配制的不死藥,胸口有洞的穿胸國人,身長羽毛的羽民國人,聽女丑使喚的大螃蟹,面目丑陋嚇人的猙獰,混沌無面目的帝江,能帶來風雨的天愚神,睜眼為白晝閉眼為黑夜的燭陽神……
《山海經(jīng)》,是踏歌而來的文化傳承。
縱萬語千言,終歸落為現(xiàn)存的十八篇文字:《山經(jīng)》五篇,《海經(jīng)》十三篇。人類從遠古洪荒中走來,他們走出混沌,走出蒙昧,走向文明。他們在山林原野四處奔走,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塑造自我,在仰觀日月星辰、俯覽山川蟲魚、與宏大浩瀚的自然交融中,感受云淡風輕,感知外部世界,開啟心智,提升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諸多能力——有巢氏發(fā)明樹屋,燧人氏鉆木取火,弇茲氏結(jié)繩記事,五帝定都昆侖山,東風折丹建立扶桑國,伏羲創(chuàng)八卦,少典掌管中部,羲和生十日族,蜀山氏養(yǎng)蠶,軒轅氏造車等等不一而足。從遠方的黑暗中他們緩緩走來,清晰得令自己戰(zhàn)栗,豪邁得令自己神往。他們遠播出這世間的第一道文明火種,更首唱出人類綿延不絕、戰(zhàn)天斗地的奮進歌。
《山海經(jīng)》,是盈千累萬的百科全書。
如是,這世間最荒誕的書,無疑是《山海經(jīng)》;如是,這世間最神秘的書,無疑是《山海經(jīng)》;如是,這世間最博大的書,無疑是《山海經(jīng)》?!渡胶=?jīng)》不過是剎那的驚鴻,一瞥間,上古時代九州大陸的山川、道路、民族、文化、歷史、礦產(chǎn)、醫(yī)藥等卻浩浩蕩蕩而來,風物萬種,盡收眼底。
那是怎樣的一個天地?人類稀少,遍地金銀玉石,人神共生,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在那里,苦辛能治愈瘧疾,雕堂能治愈耳聾,豪魚能治愈白癬,鬼草能使人忘掉憂愁,青色的神馬,青色的老虎,赤色的鳳凰,孤單的鸞鳥循跡可見,女魃天降大旱,風伯鹿身雀頭,雨師幫助蚩尤,共工撞擊不周山,東方十日叛亂,丹朱太子自投南海,夸父追日致死……
是誰執(zhí)筆書寫了這本上古天書?其內(nèi)容是現(xiàn)實還是幻想,是存在還是消亡?古老的九州在歲月的風沙中磨礪成璀璨的明珠,各少數(shù)民族與中原部落在血緣文化的故事中跌宕起伏。為解開文明密碼,把握文化淵源與傳承,如飛蛾撲火,無數(shù)人苦心孤詣,終其一生,但也難釋《山海經(jīng)》真諦。雨霽虹現(xiàn),今天,我們?nèi)詧?zhí)拗探尋九州山河的蛛絲馬跡、點點滴滴,雖毫無頭緒,天馬行空,但其龐大卻讓我們?yōu)橹d嘆,為之瘋狂。
時光更迭,蒙昧的年代已不是一無所知的年代。編纂者用極其有限的知識去解釋生老病死的循環(huán),揭示輪回更迭的道理,一雙手加一支筆,成為那個年代最具智慧的解說。今天,身在變幻莫測、繁蕪復雜的世間,人心思定,人心思安,我們?nèi)巳诵闹卸加幸粋€無法釋懷的“理想國”:那里草長鶯飛,日光如華;那里四民同樂,天下大同。那么,現(xiàn)實的“理想國”何在?難道在《山海經(jīng)》中的南山北海、大野洪荒?
若丹青刻繪長卷,那妙筆就著仙緣。洇透紙背的不僅是墨,更是筆尖流淌出的對另一番世界的遐想,自是紅塵多紛擾,遙有山海一夢歸。
焚一支素香,煮一壺清茶。指尖劃過簡裝淡雅的書牘,在裊裊的煙云霧氣中走進那一方奇城幻境,無法自拔,沉迷之中,又會驚起怎樣的傳奇!
我不得不感嘆那天馬行空的奇城,感嘆上古那永垂不朽的神話,諸多奇幻,在今天似乎也無法取代。沒有人知道為什么會有種草藥叫作“草荔”,亦沒有人知道為什么那衣佩玉珩、手持玉環(huán)的夏后啟住在大云山,更沒有人知道為什么系昆山上那穿青色衣服的黃帝女魃所住的地方毫無生機可言。我們無法想象這神奇之下隱藏的又是怎樣的動人心魄,催人淚下。也許我們只可以肯定一點,這就是我們中華古老文化,它永遠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遠古人的諸多幻想。
劃過時代的星空,在高度物化的今天,您是否仍依稀記起那動人心神的傳奇畫面?但無論怎樣,不以什么意志為轉(zhuǎn)移,一部《山海經(jīng)》,荒誕中見真實,離奇中顯智慧,瑣碎中見博大精深,它永遠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光耀世界,永不磨滅!
湮滅里的鏤金錯采,遙有山海一夢歸!
相關(guān)鏈接:
《山海經(jīng)》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zhàn)國中后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現(xiàn)代學者均認為成書并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jīng)》全書現(xiàn)存18篇,其余篇章內(nèi)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jīng)5篇、海外經(jīng)4篇、海內(nèi)經(jīng)5篇、大荒經(jīng)4篇。山海經(jīng)內(nèi)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chǎn)、藥物、祭祀、巫醫(y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jīng)》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guān)文獻。
《山海經(jīng)》是怎樣的一部書?在接觸本文之前,只知乃上古之書,是地理學著,但多有怪誕,其他則不甚了了。要來修改、評品此文,因?qū)υ摃跎伲匀皇紫雀械降氖切挠杏喽Σ蛔?。如何不露怯并做好人師?首先是通讀《山海經(jīng)》,繼而是一字一句拜讀筆者的“大作”,最后才是小心謹慎的修改,并很不自信地寫下自己的些許感受。感受有以下幾點:
一、“書香校園”結(jié)碩果,“精神家園”精心營造。校園是文化陣地,是營建“精神家園”的橋頭堡,通過“書香校園”建設,無數(shù)的讀者正接受著書香的潤澤,吸納著優(yōu)秀中華文化精髓,培植著全新的自我。
二、苦心孤詣多沉潛,心游萬仞涉獵廣。要讀書且有所獲,必耐得住寂寞,必沉潛紛亂之心,必苦心孤詣練好“板凳功”。我們的作者無疑做到了這點,并且涉獵極其廣闊,像《山海經(jīng)》這樣的奇書、怪書、上古之書也進入其閱讀的范疇,且心游萬仞,學思悟結(jié)合,終成此篇。
三、品評客觀頗有見地,鑒古明今余味興長?!渡胶=?jīng)》是怎樣的一部書?是“透析上古的文明密碼”,是“踏歌而來的文化傳承”,是“盈千累萬的百科全書”。從《山海經(jīng)》的神秘、怪誕、繁雜出發(fā),作者透過現(xiàn)象揭示本質(zhì),從其現(xiàn)實性、傳承性、科學性三個不同的角度給我們做出了清晰透徹、有理有據(jù)的回答。鑒古明今,在字里行間不僅透視出作者對優(yōu)秀民族文化薪火相傳的理性思索,更有胸懷理想,“遙有山海一夢歸”的感懷。沒有超階級、超現(xiàn)實的“理想國”,現(xiàn)實的“理想國”何在?現(xiàn)實的“理想國”絕不在《山海經(jīng)》中的南山北海、大野洪荒。作者應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但沒有奇幻就沒有多彩的生活,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創(chuàng)新的時代。正因為此,作者方執(zhí)著于想象,心游萬仞,自成“山海一夢”。自認為如此。
此文不妨靜心一讀。
(指導老師:楊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