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卡斯特羅來自西班牙的馬拉加,2016年夏天,卡斯特羅來到德國西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埃森大學(xué)讀書。
一個周末,卡斯特羅和幾名同學(xué)到郊外的山上游玩。由于剛來不久,他們對一切感到又新奇又好玩。天色將晚時,他們下山準(zhǔn)備回家,忽然隱約聽到山坡下面有呼救的聲音。
“好像有人掉下去了。”卡斯特羅聆聽片刻后說。“怎么辦?我們要去救他嗎?”一個同學(xué)問??ㄋ固亓_遲疑道:“怎么救?我們不熟悉這里的地況,而且天也黑了,搞不好我們自己也會摔下去。”
聽了卡斯特羅的話,同學(xué)們打算離開。這時,有同學(xué)說:“要不,我們打電話報警吧,讓警察來救人?!薄翱墒?,萬一那個人說是我們害得他掉了下去呢?那我們豈不是自找麻煩?”卡斯特羅顧慮重重。最后,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卡斯特羅和同學(xué)們離開了。
可是沒想到,幾天后,警察卻找到了他們,要對他們進行拘捕。“我想,你們是搞錯了,我們什么都沒有做?。 笨ㄋ固亓_大聲申辯。警察說:“是的,正是因為你們面對別人危難的狀況,什么都沒有做,所以你們違法了?!?/p>
原來,在德國,“見死不救”是違法的。那天,掉下山坡的求助者被后來路過的人救起,而他根據(jù)卡斯特羅與同學(xué)們之間的談話信息,向警方舉報了他們見死不救的行為。
在西方的很多國家,有一條關(guān)于見義勇為的免責(zé)法律:“好撒瑪利亞人法”?!昂萌霈斃麃喨朔ā眮碓从凇妒ソ?jīng)·路加福音》中的一個寓言故事:一個猶太人被強盜打劫,受了重傷,躺在路邊,其他人路過都對其不聞不問,后來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路過,幫助了他。就是這個救人于危難的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后來成了“好撒瑪利亞人法則”,總的來說是使那些見義勇為的人,特別是醫(yī)生,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不會因為擔(dān)心做好事被人起訴而見死不救。
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國家,“好撒瑪利亞人法”規(guī)定,你有義務(wù)幫助遭遇困難的人,當(dāng)然如果你覺得無法勝任,或者會對自己造成損害,也可以不救。
但在德國,如果見死不救,受到的就不僅是社會譴責(zé)和輿論唾棄了,而是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故意無視他人需要協(xié)助的情景,是違法行為。如果之后傷者性命受嚴(yán)重威脅,最高可判一年”。不過,這種強硬的制度背后,也有強大的支撐:因為救助他人而造成救助者受傷或損失,法定事故保險都可以全部賠償。所幸,那個掉下山坡的救助者并無大礙,卡斯特羅和同學(xué)們僅僅被教育了一番就放了出來,否則他們恐怕真的要坐牢了。
看到別人遇到危險,到底是救還是不救?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和自由。德國的這條法律雖然太過強制,似乎有點蠻不講理,但在這條法律之后強大的法定事故保險支撐,也許比所謂的道德約束和輿論譴責(zé)更有用,也更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鑒。
(潘光賢摘自《演講與口才》
2017年第3期 )
【素材運用】“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西班牙的卡斯特羅和同學(xué)們到德國游玩,面對掉下山坡的求救者,他們選擇了明哲保身,沒想到卻觸犯了法律。我們在感嘆各國風(fēng)俗迥異的同時,更多是對道德與法律的思考,無論強制還是自發(fā),對別人的生命不能無視。
【速用名言】
1.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春秋時期教育家 孔子
2.道德活動既受政府長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約?!軐W(xué)家 約翰·洛克
【適用話題】法制;道德約束;輿論譴責(zé);入鄉(xiāng)隨俗
(特約教師 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