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吵打鬧,并不會惡化手足感情,真正影響同胞之情的,是父母的過度袒護、焦慮以及粗暴的干預。
晚飯后,3歲的女兒突然說想吃一根冰棍,8歲的哥哥表示冬天不能吃冰棍,妹妹不服,于是倆娃你一言我一語地爭吵起來。
眼見著爭吵的火苗越來越大,川爸教育哥哥說:“別再跟妹妹吵了,妹妹小你那么多,吵贏了也沒什么意思?!?/p>
哥哥說:“我沒跟妹妹吵,我在跟她講道理?!?/p>
“是的,我們沒吵架,”妹妹坐在寶寶椅上一本正經(jīng)地補充:“我在和哥哥聊天呢。”
“好吧,是我想多了?!贝ò謱擂蔚貨_我一笑。
曾經(jīng)許多次,當我發(fā)現(xiàn)倆娃鏗鏗鏘鏘起了爭斗,便會建議大寶去他自己的房間畫畫,或者建議小寶來媽媽這兒聽故事,然而倆娃總是倔強地表示:我就是要待在這里! 然后繼續(xù)火熱地斗爭。
現(xiàn)在回想起來,也是我想多了。他倆爭搶也好,打鬧也罷,或許只是一場大人看不懂的游戲。
我曾感到最為灰心的時刻,是在二寶一歲多時,突然成了家里的破壞王,被哥哥無比嫌棄。哥哥從幼兒園帶回家兩個手工風車,一個自己玩兒,另一個藏起來打算留給表妹,而自家親妹哭得死去活來也不肯給。
當時我的心情真是拔涼拔涼的,甚至開始懷疑自己要二胎的初心。
然而,當我同時領著倆娃出門玩,遭遇到另外的孩子沖撞妹妹時,哥哥又像豹子一樣竄出來護住妹妹。這不就是手足之情嗎?有什么可懷疑的,真是我想多了。
時間一天天地流走,倆娃在無數(shù)次爭斗中漸漸磨合,就像老話說的“不打不相識”,現(xiàn)在是好得誰也離不得誰,而我也不再懷疑自己的選擇。
屬倆寶“矛盾”最多的時刻,應該就是二寶8個月到2歲之間,是因為二寶剛有了活動能力,跌跌撞撞地著急探索新世界,又不懂得溝通合作。等到二寶滿3歲則是二胎家的一個的里程點,兩娃已經(jīng)磨合了好幾年了,學會了初步合作,并且能清晰表達自己,甚至結成同盟一致對外:我們之間的事,你們不要干涉。
因此,在孩子們年齡尚小,不能夠清晰表達自己時,要意識到這一點并不容易。
當孩子們間的“斗爭”僅限于“口頭之爭”時,你可以理解為孩子們正在鍛煉演講能力和辯論能力。家長完全不必干預,如果覺得“噪音”太大影響到自己,可以讓孩子們到他們自己的房間去吵。
美國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在強調(diào)處理孩子們之間矛盾的方法時,首推的就是“不干預”??此朴行安回撠熑巍薄,F(xiàn)在細細品味,真的是明智選擇。
首先,孩子們之間所謂的爭吵打鬧,可能只是他們在探索與人相處的方式,也或許是樂在其中的游戲。
其次,即便是真的起了矛盾,比如一娃冒犯了另一娃,一娃遭受了還擊,那也是孩子認識世界、體驗挫折的一個過程。孩子可以從一次沖突中學會:這個世界存在界限,并不是全部屬于自己。
因此,沒必要出現(xiàn)一點風吹草動,就去粗暴地破壞一場聊天或者游戲。
如果矛盾激化到有哭喊,有求助,或者有可能出現(xiàn)人身傷害時,就到了家長該出面的時候了。
即便如此,家長也不要把孩子們之間的矛盾等同于成年人。小小孩即便打架,傷害也不會太重;當時的仇怨再深,過一刻也會煙消云散。想通了這一點,家長才能面對一地雞毛保持淡定。
本質(zhì)上講,父母對待孩子們的方式,決定了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和聯(lián)系。
尤其在孩子們發(fā)生沖突時,錯誤的干預會加深倆娃之間的嫉妒和仇恨,比如:父母把自己當成法官,裁決出是非對錯,然后維護“對”的一個,懲罰“錯”的一個。
當孩子哭著跑來跟你求助時,請不要用呵斥來替代讓他們成長的機會,面對沖突處理,我一般分為六個步驟:
第一步:查看有沒有傷害發(fā)生。如果有孩子挨打并且哭泣,家長可以抱起他,給予安慰。但不要著急責罵另外一個。
第二步:傾聽。請孩子們安靜下來,輪流描述事情經(jīng)過。
第三步:當翻譯。有時候小的那個孩子可能還說不清楚,這時候家長還得充當“翻譯”,根據(jù)情形判斷,幫孩子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
第四步:充分移情,表示理解兩個孩子的感受。比如“你很喜歡哥哥這個玩具是不是?媽媽也覺得哥哥這個玩具好玩,好想玩一玩”或“自己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很惱火吧,我特別理解你的感受”。
第五步:專注于解決問題,讓孩子一起參與討論。如果當時找不到好的方案,先讓孩子們轉(zhuǎn)移注意力,從沖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
第六步:制定規(guī)則。即便孩子們在沖突中采取了“錯誤”的舉動,也不是孩子的錯,因為沒人告訴孩子該怎么做。因此,找一個大家都平靜的時間,全家人坐在一起,共同商訂一套規(guī)則很有必要。讓孩子充分發(fā)言,提供多個可行的方案,最后讓孩子自己選擇一個。孩子對于自己參與、自己做主的事情,通常會更加負責。
總之,要正確介入孩子們間的沖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要沒有人身傷害,不如就放手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吧。爭吵打鬧,并不會惡化手足感情,真正影響同胞之情的,是父母的過度袒護、焦慮以及粗暴的干預。
作者簡介:華川,美國正面管教協(xié)會認證家長講師,著有《左寶右貝:二胎媽媽育兒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