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撫順市第十二中學 張純強
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近十年,身為一線教師的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和嘗試,不斷的更新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同時,學會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探索,得到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的訓練,以及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情感的熏陶,實現(xiàn)了三維一體的課程目標,取得了比較優(yōu)異的成績和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下面,從兩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首先,正確理解新課標和新教材,轉變教學觀念是關鍵。
傳統(tǒng)教學的大容量、高強度、多反復的教學模式在絕大多數教師身上都留下了深深烙印。教師面對新教材,表現(xiàn)出不想改(因為不接受);難改(仍用老方法上新教材);想改,但教師又出現(xiàn)引導不當、探究不力、過程失控、流于形式等,學生又往往提不出問題,基本知識欠缺,基本能力不足。還有完成教材所給的教學內容,拓展性課程的融入,探究性學習的體驗和探索耗時太多,形成了教學時間與教學內容的尖銳矛盾。這些,我都曾經歷過,困惑過,思考過。
在學習和理解了新課標,研究和解讀了新教材的前提下,體會到新課改的教學理念。
(一)新課改在教學觀念上
關注的是怎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新的教學方法注重的是概念規(guī)律在學生頭腦中的建立過程,突出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的逐步形成。通過高中物理課程的學習,物理知識充當了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一種載體,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方法,學會求真,學會合作。
(二)新課改在教學方式上
強調以學生為主,教師的任務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探索,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開展相互交流,使學生能更好的領會教師的意圖,掌握學習方法,理解所學的內容,注重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實際,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自主探究性學習。
(三)新課標強調三維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物理基礎知識,了解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經歷科學研究的過程,體驗知識、方法、觀念的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新課標給出科學探究的一般思路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總結。
(五)新教材(人教版)更具特色
彩頁印刷,圖文并茂,強調了基礎知識更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教材中增設了不少新欄目,例如,思考與討論、STS、做一做、科學漫步、科學足跡、課題研究等等。這些變化都是從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的角度去考慮,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自主探究性學習,為教師提供了很大的彈性空間。
其次,實施科學探究式課堂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不想辦法使學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學生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從而使其厭倦。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的教學藝術是教師知識、智慧、口才、情感的綜合體現(xiàn),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情景能抓住學生的心理,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電場”時,利用實驗,運用形象化的三個演示實驗展示抽象的“場”,演示一:懸掛小球的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場);演示二:磁鐵靠近小磁針偏轉(磁場);演示三:用絲綢摩擦玻璃棒靠近通草球,通過觀察現(xiàn)象并類比思考,建立起抽象的“電場”概念,這樣將概念呈現(xiàn)給學生,就為學生搭建起思維起飛的平臺。
(二)創(chuàng)設探究活動,體驗學習樂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非常類似于科學家研究的方式,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有利于溝通與合作的良好空間,使學生得以在這個過程中發(fā)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及成果,在合作、表達和傾聽中,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激起彼此的靈感,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探索性實驗,引導學生探索概念和規(guī)律的建立過程,使他們認清所依據的物理事實和來龍去脈,領會研究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時,利用實驗探究的方法,用打點計時器打的紙帶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和加速度的大小。這樣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使學生在實驗探索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學到方法,更主要的是使學生對所學的規(guī)律有了可信度,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有效的突破了教學難點。
“探究活動”不只是都要用實驗探究的方法,還有思維探究的形式。例如,在學習“電場強度”時,目前我們不能應用實驗探究的方法,需要從一個新的角度,采用邏輯思維推理的方法來加以突破。對這節(jié)課我進行了這樣的教學設計,通過猜想討論和設計方案,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思維環(huán)境:其一,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例如,用演示實驗和類比方法引入抽象的電場。其二,將復雜的問題層次化簡單化。例如,研究電場強度時采用控制變量法分層教學,化簡難點。其三,將生疏的規(guī)律熟悉化。例如,研究電場的疊加原理時從熟悉的力的合成法則遷移到電場的矢量疊加。通過思維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
通過學習和研究,掌握對新教材學習活動的指導技巧和策略,就要面對學生實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逐項訓練逐步提高,拓展學生體驗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學生在生活中可以體驗和探究物體的平衡,在體育課上可以體驗和探究力與運動,在上學的路上可以體驗和探究路程和位移等;還要有選擇性的進行探究,而且不同的知識內容,探究的方式也應合理選擇。例如,“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則在實驗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合理的猜想和推理探究其結論。通過這些小小的科學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探索,這樣他們不僅掌握了知識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們參與了發(fā)現(xiàn)的過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學生將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且終生受益。
(三)以智能為核心,以情感為動力
課堂教學是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程緊,任務重”這個矛盾永遠存在。關鍵是一要抓上課效率,做到上一節(jié)課有一節(jié)課的收益;二要精心安排課上時間,抓好知識規(guī)律的落實;三要用集體的智慧,精選優(yōu)秀的習題。這樣,優(yōu)化教學過程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推進新課程改革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愿意與大家共同分享我的收獲,我的思考,其做法還有待于與廣大同仁共同探討,希望能與大家共同研究,共同進步!機遇把握在我們手中,讓我們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