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紫云縣火花鎮(zhèn)火花民族小學 楊天武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在我國悠久綿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之中,古詩就是其間較為豐厚的光輝燦爛的文化資源,詩詞名人們猶如繁星般閃爍在波光蕩漾的河上。這些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的千古絕句,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愈久彌香的文化底蘊,非但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淪,反倒歷久彌新,在新時代新思潮中更加源遠流長、回味無窮。
古詩的特點是短小精悍,錘煉的語句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樂章,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一段精彩的敘述。古詩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去理解詩中的情,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從而欣賞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學習古詩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文學的基本常識和歷史,而且也豐富了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提高了學生的文學藝術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不斷塑造其人格魅力。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反復吟誦古詩,口齒噙香,直意抒情。讀的形式具體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1)帶有情感的朗讀
。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融入自身情感進行朗讀,盡量做到正確、流暢,讀出重音、節(jié)奏感以及詩詞的韻律美。
(2)教師范讀
老師給學生作示范性的朗讀,或聆聽多媒體教學的朗讀課件。以傳達教師本人的情感,從而影響學生產(chǎn)生共鳴。
(3)學生齊讀
譬如對于那些抒發(fā)豪情壯志的邊塞詩,不齊讀就不足以體現(xiàn)出其雄渾豪邁的氣勢。
(4)配樂朗讀
結合詩歌內容,配上合適的樂曲伴奏,在這種音樂背景中賞讀詩歌的形式,別有一番情趣使人陶醉其中。
(5)學生自讀
讓學生在課堂上自行隨意地讀,可高聲朗讀、可低聲吟讀,或是默讀、唱讀、速讀、表演讀……
詩歌教學中,教師不光是需要指導學生讀詩句本身,還應把詩人人物背景、詩題含義、詩的注解、課后習題、以及同主題(或同內容)的詩和賞析文章,都盡可能地讀到,使學生學得全面、深刻些。教學中就抓住“詩眼”和關鍵詞句,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投入感情朗讀,細細品味文本,深切體會詩的意境,進而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體驗。
直觀性和形象性是圖畫的固有屬性。借助圖畫將古詩變抽象為具象,變虛幻為真實,使學生更加容易的正確理解詩詞的意思,明白詩中到底在描繪怎樣的一番圖景。具體而言,關于古詩教學圖畫的運用分為兩種。:
(1)教學觀賞畫
一般來說,小學語文課本內每篇古詩課文中都有一幅插圖,借助插圖可讓學生了解古詩的大意。例如,:《靜夜思》的插圖,通過插圖學生就能一目了然;詩人在寂靜漆黑的夜晚望向天空,一輪皎潔的圓月勾起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這幅插圖對于學生的視覺感官就是一種刺激,增強了形象性的感知,易突破教學重點,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
(2)學生創(chuàng)作畫
這是讓學生開拓創(chuàng)新、開發(fā)想象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過程,讓學生在對古詩已有的理解基礎之上充分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畫筆再現(xiàn)詩中描繪的場景,同時學生自己融入詩意中去。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讓學生自己描繪出古詩的內容和涵義,并從中去享受那份成就感,不僅增強了學習的興趣,還讓學生感受到古詩的無窮魅力。例如:《早發(fā)白帝城》一課,“朝辭白帝彩云間”的彩云是什么樣子?“兩岸猿聲啼不住”的“猿聲”在畫中如何體現(xiàn)?“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快又該怎樣描繪出來?這畫的過程中不僅檢查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是否正確,還對學生的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多方面進行了考驗與鍛煉。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也有人主。”教育說到底是一種習慣的培養(yǎng),我們絕不能容忍離開教師就不能學習的人。葉圣陶先生有句話:“教是為了不教,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痹诠旁妼W習中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知識是零碎的、分散的,很容易忘記。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比較、歸納的工作。首先讓學生把應該掌握的知識整理歸類,溫故而知新,這就能使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并學會應用已學知識去理解掌握新的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
詩歌教學在我國古代是教育教學內容的最主要形式,特別是針對兒童來說,學習詩歌,掌握理解詩歌對于以后的學習發(fā)展有著重大意義。詩歌的語言凝練、節(jié)奏鮮明,富有韻律美和音樂美,又適合兒童書面表達能力的發(fā)展要求。因此,學習好古詩對于兒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有著獨特的意義。掌握古詩后的實踐運用,不是超過古詩教學的范疇,而是古詩教學的延續(xù),鑒賞能力的提高。
古典詩詞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每一位中國人的寶貴財富。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古詩的接觸學習是處在啟蒙開始階段,千萬別作過高的要求,否則,學生對古詩學習就不會產(chǎn)生興趣。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達到的情感共鳴,從而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這不但有利于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有利于詩歌積累,更有利于學生高尚情操的培養(yǎng)和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
當學生在古詩學習中乘風破浪之時,所得到的將不僅僅是一種享受,一種積淀,更是心靈與詩歌的水乳交融。生命在詩歌的滋養(yǎng)中得以鮮活的成長,生如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