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張 靜
(河北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傳統(tǒng)文學影響下的中國網絡文學發(fā)展分析
王 靜,張 靜
(河北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國網絡文學發(fā)展迅速,已經進入傳統(tǒng)文學評論的視野,其地位也受到傳統(tǒng)文學界的承認。雖然中國網絡文學因商品化、類型化的一面飽受爭議,但傳統(tǒng)文學對中國網絡文學的影響仍顯而易見。當然,作為網絡時代的寵兒,中國網絡文學也呈現(xiàn)出與傳統(tǒng)文學不同的面貌和特點。
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國網絡文學;發(fā)展
自1994年中國接入互聯(lián)網以來,僅僅二十幾年,這種新的傳播方式已滲入到社會各領域。在文學領域,1998年《第一次親密接觸》在網絡上的走紅,使網絡文學開始真正進入大眾的視野。目前,發(fā)表網絡原創(chuàng)作品的專門網站大量涌現(xiàn),在“起點中文網”“縱橫中文網”“晉江原創(chuàng)網”“瀟湘書院”“紅袖添香”等“品牌”中國原創(chuàng)網絡文學小說網站中,每天都有網絡文學作品產生。新媒介蘊藏的巨大能量促使中國網絡文學野蠻生長,創(chuàng)作群更迭極快,網絡文學本身也表現(xiàn)出新的特征。網絡文學經歷了從最初的飽受爭議到被廣泛接受,再到作為文學研究對象的發(fā)展過程。歷史表明,每次傳播載體的革新,都會給文化包括文學帶來變革與新生。中國的網絡文學在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學澤被的同時,也呈現(xiàn)出與傳統(tǒng)文學不同的風貌。
(一)對中國網絡文學題材的影響
受市場定位的影響,網絡文學針對不同的閱讀人群形成了風格各異的類型文。為了增加題材的新奇度,使作品更加吸引人,除了引進帶有外來民族文化特點的題材外,中國網絡文學對與其有天然內在關系的中國傳統(tǒng)文學進行了深入地挖掘。如以紅極一時的《盜墓筆記》《苗疆蠱事》《陰陽代理人》等為代表的靈異文中,總能看到諸如巫蠱、湘西趕尸、殉葬文化、狐鬼精怪等內容,靈異題材將以《山海經》為代表的遠古神話、以《聊齋志異》為代表的志怪作品的內容挖掘得淋漓盡致。修真文沿用了傳統(tǒng)的尋仙題材,將修仙與人物奮斗史結合起來;種田文則在山水田園題材中去尋找平淡閑暇的生活;官場秘聞小說又有著譴責小說的影子;言情小說更是古代才子佳人小說的延續(xù);各類同人文諸如“紅樓同人”“西游同人”等更不用說,與傳統(tǒng)文學的關系顯而易見。對網絡文學來說,傳統(tǒng)文學是最容易汲取營養(yǎng)的寶庫。網絡文學沿用傳統(tǒng)文學題材,雖屬于新瓶裝舊酒,但在創(chuàng)作上有所創(chuàng)新,具有了鮮明的網絡時代特點。如早期有名的《悟空傳》,直接沿用了《西游記》中“取經”的故事和人物,但是表現(xiàn)的主題卻是悲劇英雄對命運的反思與抗爭,從立意來說,是反其意而用之。網絡小說這種對傳統(tǒng)題材的化用,在傳承與新生中,為讀者帶來了新鮮感。
(二)對中國網絡文學價值取向的影響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中國文化精髓“儒道互補”的集中體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作為傳統(tǒng)文學代表的精英階層一直在“出世”“入世”兩個層面表達著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與糾結,文學經典莫不如是。入世為強者,當為天下先;出世為智者,則應超然通達,擺脫困擾與誘惑。這正是傳統(tǒng)文學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取向。網絡小說中不乏青年奮斗勵志的故事,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中建功立業(yè)的人生價值取向。在“主角光環(huán)”籠罩下的瑪麗蘇、湯姆蘇們,大開金手指,或受盡萬千寵愛,或經受種種折磨,最后成功走上愛情、事業(yè)的巔峰,延續(xù)了英雄救美的傳統(tǒng)題材。此外,網絡小說也為人們躲避現(xiàn)代生活壓力提供了精神上的“桃源”。在種田文中,受“出世”觀念的影響,主角們更愿意以平淡的人生態(tài)度冷靜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瑣事與難題。即使在各種傳奇人物的成長史里,在勾心斗角或用智力取勝過程中,也總有那么一兩個超脫凡塵的配角。雖然網絡文學在初始階段凸顯了“反倫理”的特點,但是畢竟沒有與傳統(tǒng)價值取向相悖離。
(三)對中國網絡文學外在表現(xiàn)方式的影響
對中國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而言,其作品基本上沒有超出詩歌、小說、散文和劇本這些傳統(tǒng)體裁。雖然對中國網絡文學的評論是從西方引進的理論開始,如超文本、賽博空間、交互性等,但是中西網絡文學因文化差異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中國網絡文學雖然也進行過一些超文本的嘗試,如融合音樂、圖像、文字為一體的多媒體小說,曾經興盛一時的網絡接龍小說等等,但僅僅是曇花一現(xiàn),很快就被湮沒了,占據(jù)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主流,被作者與讀者一致認可的,仍是以純文字為主的表現(xiàn)形式。因網絡而被廣泛應用的一些技術手段在網路文學中并未廣受推崇。對網絡文學的作者與讀者來說,網絡只是一個平臺,他們共同專注的仍然是傳統(tǒng)表現(xiàn)形式下的文字體驗,而不是網絡時代下音像和文本的視聽感受。
(四)中國文學世俗化方向的延續(xù)
中國文學起源于人民集體口頭創(chuàng)作,平民化色彩濃郁,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社會精英階層所掌握,直到近現(xiàn)代,文學在大眾眼中,還帶有“陽春白雪”的色彩。但是,文學中世俗的一面一直在不斷顯現(xiàn)它的力量。宋元話本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滿足市民階層的審美需求,明清時期古典小說的發(fā)展達到了高峰,近現(xiàn)代文學中,最富有生機的文學作品仍然是小說??梢哉f,小說的發(fā)展代表了文學世俗化力量的逐漸強大。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中雖然不乏詩歌、散文、戲劇,但是讀者仍屬“小眾”,最有基礎、發(fā)展最快、知名度最廣的仍然是小說。今天,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所說的“網絡文學”被“網絡小說”指代了,網絡小說旺盛的生命力正是世俗化力量日益強大的結果。
(一)想象空間無限擴大
網絡的世界是虛擬的,這和文學建構起來的世界何其相似,沒有邊境,它的空間取決于人們的想象力,有多少想象在出發(fā),就會有多少空間在產生。這樣的描述對網絡文學來說再合適不過。隨著人們對現(xiàn)實世界的進一步認知,可想象空間的逐步擴大,以往從未出現(xiàn)或者較少出現(xiàn)的題材在網絡文學中被不斷挖掘出來。網絡文學每天都在更新,那些時事或流行元素被即時地帶入故事中。近年來,受西方漫畫引發(fā)的超級英雄和多元宇宙文化思潮的影響,迎合年輕人的科幻元素大行其道。穿越、末世、星際、重生、架空、異能、機甲、全息網游、平行宇宙、位面等存在于人們想象中的世界被精彩地展現(xiàn)出來,成為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是現(xiàn)代技術在想象空間的變革。由于傳統(tǒng)文學相對嚴謹,對文筆、結構的要求都非常高,限制人們的想象空間,但平臺的開放性使得網絡文學只要有讀者,寫作者們就可以自由選擇這樣的“前沿”題材,表達自己稀奇古怪的想法。即使文筆不佳,想法荒誕,也不會受到指責。恰恰相反,這些奇特的想法給讀者帶來了莫大的吸引力。由于沒有技術層面的束縛,創(chuàng)作者盡可以在網絡文學中放飛自己的思想。想象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這在網絡文學里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二)文學傳統(tǒng)觀念的顛覆
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文學作為一種具有豐富價值的文化資源,成為士人文化聲望的重要來源,文學話語權成為一種重要權力。在文學發(fā)展史上,每次傳播媒介的演變,都會帶來文學權力的變化。從口頭到文字到書籍再到大眾媒介,文學權力不斷萎縮。網絡文學中,無論對作者還是讀者來說,門檻都很低,任何身份的人都可以進入這個領域,文學權力縮小到了極致。人本主義的到來給文學傳統(tǒng)帶來了沖擊。莫言形容自己為“講故事的人”,網絡文學卻將“故事”的一面發(fā)展到極致,甚至會為故事而講故事。平臺的虛擬性使人們隱秘的欲望通過文學得以直接展現(xiàn)出來,交互式的寫作方式使寫作者和讀者都得到自我滿足,文學創(chuàng)作成為作者和讀者的共同狂歡,這就使那些輕松、不需要什么情懷的作品也頗有市場。而這些作品更多圍繞感情、人際關系展開,甚至對每一個配角,都不惜筆墨,充分表現(xiàn)了文學的娛樂性。讀者和作者共同推動了網絡文學對正統(tǒng)權威的顛覆,即使那些沿用傳統(tǒng)題材的作品,也往往拋棄了原有的形象闡釋框架和解釋規(guī)范,不斷沖擊和修改著傳統(tǒng)文學為人們帶來的視野和期待。畢竟,我們的文學傳統(tǒng)一直以來以嚴肅文學為主,表現(xiàn)的是“憂心忡忡”的憂患意識。
(三)文學重獲生機
現(xiàn)代市場經濟對傳統(tǒng)文化及價值觀產生了極大影響,使傳統(tǒng)文學與時代的隔膜越來越深,人們逐漸失去了“焚香煮酒”“臨風看雪”的條件和空間,也很難靜下心來仔細揣摩體味那些屬于“純文學”的經典作品,傳統(tǒng)文學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在一切以“實用性”為導向的今天,文學需要為明天的命運進行思考。而網絡文學卻應運而生,抓住了變革的機會,使大批有著不同社會身份、職業(yè)的人投身到文學寫作中。他們創(chuàng)作力旺盛,讓網絡文學走進人們的視野,并刺激人們自發(fā)閱讀,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反哺傳統(tǒng)文學。比如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的出現(xiàn),使明代這一段歷史進入普通人的視野,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引發(fā)普通人對明史、明代文化的熱議?;蛟S,在作品結尾對徐霞客文章的引用,會促使一些人重讀《徐霞客游記》,重覓他的足跡。
(一)平民趨勢不可阻擋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蔽膶W不是獨立的,總是受到“世情”,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無論中國網絡文學遭受過怎樣的對待與評價,時至今天,取得了很大成績。未來,也會沿著平民化、世俗化的路線一直走下去。不僅文學如此,多個中國藝術門類皆如此。精英文學話語權的萎縮其實正是多年普及教育的結果。普及化的教育和國民素質的提升使文學有了成為商品的可能,現(xiàn)代市場經濟的沖擊,會使文化與經濟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藝術也會從高高的殿堂走下來。藝術的平民化、審美的大眾化已不可阻擋,中國網絡文學對讀者的重視也不會改變,這就決定了網絡文學親和的面貌不僅不會改變,反而會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二)產業(yè)鏈條的成熟
從一開始的免費閱讀到收費閱讀,再到線上線下共同發(fā)展,中國網絡文學的產業(yè)化發(fā)展已漸入佳境?!墩鐙謧鳌肪褪怯耙曅袠I(yè)與網絡文學一拍即合的成功典范。在影視屏幕上,《盜墓筆記》《花千骨》《瑯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由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比比皆是,這和當初《第一次親密接觸》的改編并沒有濺起多大的水花已截然不同,這是全民娛樂的勝利。網絡文學也已經進入實體書籍、漫畫、游戲等多個產業(yè)領域,甚至吸引了不少海外讀者。根據(jù)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國內深陷抄襲、口碑爭議,但經過自發(fā)的英文字幕組翻譯后,竟被國外觀眾打出接近滿分5分的高分。雖然這樣的產業(yè)化嘗試現(xiàn)在還處于磨合階段,產品質量也良莠不齊,但就像閱讀收費制度迅速成熟一樣,這種產業(yè)鏈條遲早會快速成熟起來。
(三)經典作品的期望
傳統(tǒng)經典作品多是作者沉淀多年而成,而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耐得住寂寞去專門從事純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越來越少。中國網絡文學的發(fā)展壯大使其逐漸進入文學評論的視野,人們有了“網絡文學到底能不能出現(xiàn)經典”的疑問。這種疑問本身就是對網絡文學的側面肯定與期待。作為一種商品,文學作品的產生有賴于讀者的消費需求,如何引導網絡文學出精品,成為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出路依然在傳統(tǒng)經典對讀者的引導上,需要走以傳統(tǒng)文學教育人、以讀者影響創(chuàng)作的道路。而隨著網絡與生活的日益親密,有一定閱歷和較高文化修養(yǎng)的人也會參與到網絡文學的互動中,他們無疑會推動精品的出現(xiàn)。從網絡文學作者的角度來說,對主流權威的認同一直存在著渴望。當那些注重將自己的聲音與讀者閱讀愿望結合,有了固定風格的寫作者,經過寫作的鍛煉、生活的磨礪、情感的碰撞后,精品的出現(xiàn)也就成為必然。現(xiàn)在,好的網絡文學作品有了一定數(shù)量的讀者后就會實體出版,這說明讀者有了反復閱讀的愿望,而僅僅依靠感官刺激滿足人們好奇心理的作品顯然做不到這一點。精品網絡文學仍然會回到精神層面的審美本質上,這使網絡文學有了出現(xiàn)經典的可能。
[1]余華.網絡和文學[J].參花(上),2014(5).
[2]歐陽友權.網絡文學的人文底色與價值承擔[J].求是學刊,2005(1).
[3]吳長青.民間敘事傳統(tǒng)與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4).
[4]呂德強.論網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化精神之關系[J].衡水學院學報,2008(12).
[5]李玲.文變染乎世情——轉型中國的網絡文學[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12.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etwork Litera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Literature
WANG Jing,ZHANG Jing
(Hebei Software Institute,Hebei Baoding 071000,China)
With its rapid development,Chinese network literature has entered the view oftraditionalliterary criticism.Itsstatushasalso been recognized by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Although the Chinese network literature has been controversial because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and the type,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literature on Chinese network literature is still obvious.Of course,as the darling of the internet age,the Chinese network literature also presentsthe differentfeaturesand characteristics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Chinese network literature;development
I206
A
1673-2022(2017)02-0069-04
2017-03-11
2016年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網絡文學的中華美學精神建構研究”(HB16WX029)。項目主持人:李京梅;課題組成員:王靜,張靜。
王靜(1978-),女,河北定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張靜(1980-),女,河北蠡縣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