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世蘭
(合肥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系,合肥 230601)
淺論韓國濟州島的文化遺產(chǎn)
——“石頭公公”崇拜
刁世蘭
(合肥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系,合肥 230601)
作為韓國著名旅游勝地的濟州島保留著獨特的民俗文化,除了濟州島方言和海女文化以外,最具特色的便是“石頭公公”崇拜了?!笆^公公”是濟州島的著名文化遺產(chǎn),它既是濟州島的守護神和象征,又是韓國的生育之神?!笆^公公”崇拜是靈石崇拜的遺俗,是擬人化了的石祖崇拜。崇拜“石頭公公”的習俗在濟州島源遠流長,但這種習俗并非濟州島本土民俗文化,它與中國民間的靈石崇拜習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濟州島;石頭公公;守護神;生殖崇拜;靈石崇拜
位于朝鮮半島南端的濟州島是韓國著名的旅游勝地,號稱“韓國夏威夷”。濟州島由火山噴發(fā)形成,島上到處都是黑灰色的火山巖。在很多橋頭、路口或建筑物門口都放置著用這種火山石雕刻的造型奇特、笨重拙樸、憨態(tài)可掬的“石頭公公”(當?shù)厝税堰@種石頭雕像叫做“多爾哈魯邦”,或“哈魯邦”,音譯自Dolharubang)。“石頭公公”頭戴圓頂笠帽,眼睛又圓又大,鼻子又直又粗,身體呈圓柱形,整個造型與男性性器官極為相似。“石頭公公”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xiàn)在某個地方,他們是當?shù)厝顺绨莸纳裣?,是濟州島的象征和守護神。
本文考察濟州島“石頭公公”崇拜的來歷、功能以及“石頭公公”崇拜習俗形成演變的深層成因。
關(guān)于韓國“石頭公公”崇拜的來歷,可謂眾說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1.1 “石頭公公”的原型為抗擊倭寇的韓國民族英雄
據(jù)說,這種作為濟州島守護神的火山石雕像最初是為了紀念一位名叫多爾哈魯邦的韓國民族英雄。多爾哈魯邦為了率領(lǐng)濟州人民抗擊外族的入侵,在濟州島堅守了30多年。1910年《日韓合并條約》簽訂之后,整個朝鮮半島淪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下的殖民地,濟州島也不例外,直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才擺脫殖民統(tǒng)治。被日軍占領(lǐng)的30多年里,濟州島上的很多“石頭公公”雕像遭到了破壞,有些雕像還被搶掠到日本,后來經(jīng)過韓國政府多次強烈要求,部分被迫客居異國他鄉(xiāng)的“石頭公公”才得以回到家鄉(xiāng)。
1.2 “石頭公公”是元朝統(tǒng)治濟州島時留下的遺跡
1273年蒙古軍隊占領(lǐng)濟州島之后,將其變成了元朝的直轄領(lǐng)地,在島上設(shè)立了招討司(后來改為“耽羅軍民安撫司”),開始了元朝對濟州島長達一個多世紀(1273年至1374年)的直接統(tǒng)治。當時的元朝統(tǒng)治者用“石頭公公”雕像作為其統(tǒng)治權(quán)力的象征,將之放置于城門前或衙門口的兩側(cè),以彰顯政府的威嚴,其作用類似于中國古代衙門口的石獅子。據(jù)說,至今蒙古尚有和“石頭公公”極為相似的石頭雕像。
1.3 “石頭公公”崇拜的習俗來源于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石頭公公”崇拜是韓國比較獨特的一種生殖崇拜方式。古時候,濟州島生存條件極其惡劣,臺風頻發(fā),男人們出海捕魚時經(jīng)常因為遇上風浪而葬身海底,因此,當時濟州島的人口繁殖力非常低下。當?shù)厝擞檬^雕刻成男性生殖器造型的成年男人的雕像,放置在碼頭、村口。他們相信這樣做能夠保佑出海的漁民平安歸來,保佑村里人丁興旺。
早在2000多年前,與濟州島“石頭公公”類似的石頭雕像在中國浙江一帶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叫“石公”或“石頭公”。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石公又叫“石頭和尚”,它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一帶。這種石頭和尚右手握劍,左手握自己的性器,其造型、功能與韓國的“石頭公公”基本相同。韓國“石頭公公”的手中沒有劍和生殖器,不過從韓國“石頭公公”的手勢和造型(一手在上,一手在下靠近生殖器的地方,而石像的整體造型就是一個勃起的男性生殖器形狀)以及它的功能看,仍能發(fā)現(xiàn)它所具有的保護神與生育神的基本特征。[1]這與中國石頭和尚的功能是相同的。據(jù)此人們猜測,韓國“石頭公公”崇拜可能源于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可信的。韓國“石頭公公”崇拜并不是濟州島本土的民俗文化,因為韓國文化的根在中國,其耕種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等皆源自中國。這種靈石崇拜的遺俗來自中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也是有據(jù)可查的。
在濟州島,“石頭公公”一般放置在橋頭、路口、村莊或住宅小區(qū)的入口以及單位或住宅大門口的兩側(cè),很多韓國企業(yè)或公司的老板也會在辦公室供奉著“石頭公公”的寶像。
濟州島的“石頭公公”無處不在,人們擺放甚至供奉這些石頭雕像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呢?這是一個值得考察的問題。韓國歷史文獻對崇拜“石頭公公”的原因和目的并無太多的記載,國內(nèi)研究韓國這一習俗的文獻也很罕見。根據(jù)訪談、田野調(diào)查和網(wǎng)上搜索的結(jié)果,筆者認為韓國“石頭公公”的功能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2.1 守護神的功能
人們深信“石頭公公”是濟州島的守護神(類似于中國守護一方的“土地公公”),具有避邪、防惡疾流傳、避免戰(zhàn)禍等功能。在遠古時代,人們就開始相信自然界有神靈的存在。與其他民族的守護神不同,濟州島的“石頭公公”缺乏英俊威武、莊嚴肅穆的外表,其造型粗壯結(jié)實,面相憨厚樸實,這折射出濟州島人民頑強生存、守衛(wèi)家園的堅韌與意志。在韓國的農(nóng)村,一般都將“石頭公公”放在橋頭或村口,幾乎每戶農(nóng)家的院子里也都有一尊“石頭公公”的雕像。人們將其視為農(nóng)家的保護神。人們深信,“石頭公公”能夠護佑他們的家園,保護他們安居樂業(yè),多子多孫,平安吉祥。
2.2 標示性的功能
在古代的濟州島,“石頭公公”常被放在城門前或政府機構(gòu)的大門兩側(cè),具有彰顯政府權(quán)威的作用,其功能類似于中國古代衙門口的石獅子。門口兩側(cè)的“石頭公公”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手的位置有所區(qū)別:左手在上的是“武官”,右手在上的是“文官”。據(jù)考證,最初,濟州島上只有47座“石頭公公”雕像。這些雕像原先大部分樹立在當時的濟州牧、大靜縣、旌義縣的縣城城門之前。后來島上旅游業(yè)發(fā)展迅速,當?shù)厝苏J為是“石頭公公”的守護給島上帶來了好運,于是,“石頭公公”在島上迅猛繁衍?,F(xiàn)在“石頭公公”雕像被大量制造,在濟州幾乎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同時也在被用在各種商品設(shè)計之中,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濟州的象征。
2.3 生殖之神的功能
生殖崇拜是原始社會普遍流行的一種民俗習慣。“生殖崇拜的特點是信仰自然界神秘的繁殖力并對性器官加以崇拜,借助祭祀、巫術(shù)和祈禱等儀式,以期獲得旺盛的繁育能力”[2]。古代生殖崇拜的對象形形色色,其中“木祖”“陶祖”和“石祖”①“木祖”、“石祖”、“陶祖”指的是木質(zhì)、陶質(zhì)、石質(zhì)的男根(男性生殖器)模型,是古代生殖崇拜的象征。漢字中“祖”字的“且”旁就是指的男性生殖器,而“示”旁則是祭祀、崇拜之意。男性生殖器雕像大多是按它的勃起狀態(tài)塑造的直立物體,稱為“祖”,按材質(zhì)不同,分為“石祖”、“陶祖”、“木祖”等。 最多,最普遍。古時候,生產(chǎn)力低下,生存環(huán)境惡劣,致使人口繁殖緩慢。原始人類的生殖繁衍是人類能否在生存競爭、物競天擇中不被淘汰、占據(jù)優(yōu)勢的生死存亡的第一需要。生殖崇拜的習俗由此產(chǎn)生。母系氏族社會時期,最早的生殖崇拜是從對女性生殖崇拜開始的,如“性穴崇拜”。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當人們發(fā)現(xiàn)了男性在生育過程中的作用以后,對男性的生殖崇拜在母系氏族社會的晚期就產(chǎn)生了。發(fā)展到今天,世界各地的生殖崇拜大多都是對男性的生殖崇拜。古代許多民族都有生殖之神,中國古代的生殖之神多為女性,如送子觀音、送子娘娘等。當然,男性生殖崇拜也有著幾千年悠久的歷史,如石祖崇拜和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現(xiàn)在東南沿海一帶的“石公”(石頭和尚)崇拜等。
在韓國也有著廣泛流傳的生殖崇拜的習俗。在韓國的城市鄉(xiāng)村,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男女生殖器造型的木雕和石雕。據(jù)說,這些雕像具有求子、守護村莊、保佑豐收的含義,顯然這是生殖崇拜的思想觀念的生動體現(xiàn)。韓國的生殖崇拜形式主要有兩種:性穴崇拜(對女性生殖器的崇拜)和“石頭公公”崇拜(對男性生殖器的崇拜)。從背后看“石頭公公”,其男性生殖器的造型是非常明顯的,從遠處看更像。“石祖崇拜是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一種原始信仰,它起源于遠古時代,但影響頗深,至今有些民族和地區(qū)依然保留著原始崇拜的遺俗?!盵3]可以說雕刻為男性形象的“石頭公公”就是擬人化了的石祖,是韓國男性生殖器崇拜經(jīng)過長期演變流傳而產(chǎn)生的擬人化形象,是遠古人類對生殖器崇拜遺留下來的痕跡。
越是古老的“石頭公公”,面部的五官就越模糊,其整體造型的男性生殖器特征就越明顯。另外,韓國“石頭公公”粗大的鼻子以及鼻子兩側(cè)兩個非??鋸埖挠謭A又大的眼球,其形態(tài)與男性性器官非常相像。這是因為韓國人相信鼻子和男性生殖器有著某種天然的聯(lián)系,鼻子越大,生殖能力越旺盛。人們相信,摸摸“石頭公公”的鼻子能夠幫助婦女懷孕。人們甚至相信,吃了從“石頭公公”的鼻子上刮下來的石頭屑,就可以治愈婦女的不孕癥。據(jù)說摸摸鼻子可以生男孩,摸摸耳朵可以生女孩。韓國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比較嚴重的,所以很多“石頭公公”雕像的鼻子都被摸得光滑明亮。因此,很多韓國年輕情侶結(jié)婚后,必定要來濟州島度蜜月,拜“石頭公公”,以求多子多福。
2.4 民族精神的象征
濟州島的“石頭公公”崇拜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現(xiàn)在“石頭公公”已成為濟州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物之一,已成為濟州乃至韓國的形象大使。韓國崇拜“石頭公公”的習俗發(fā)展到今天,“石頭公公”已經(jīng)身兼數(shù)職,除了具有守護神、生殖之神的功能外,還演變出很多其他的功能。人們相信,它不但可以使不孕婦女懷孕,守護村莊,保佑人畜兩旺,風調(diào)雨順,農(nóng)業(yè)豐收,還可以保佑人們升官發(fā)財。據(jù)說,摸摸“石頭公公”的肚子,能夠財源滾滾;摸摸“石頭公公”的手,能夠官運亨通;摸摸“石頭公公”的頭,能夠變得更加聰明。因此,人們不僅求子要拜“石頭公公”,甚至考學、升職、開業(yè)都要拜“石頭公公”。看來,“石頭公公”不再僅僅是一尊石像,而已經(jīng)成為韓國人的精神象征。
在現(xiàn)代韓國社會里,“石頭公公”有了更多的商業(yè)功能。韓國商人早已挖掘出舉世聞名的“石頭公公”所具有的巨大的商業(yè)價值。他們已經(jīng)把古老的生殖器崇拜同現(xiàn)代的物質(zhì)文明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石頭公公”的形象被用在各種商品設(shè)計、商品宣傳之中,也被制成各種造型各種用途的工藝品銷往全球。如今,不僅濟州島隨處可見“石頭公公”的身影,在韓國很多其他城市的街頭及家庭里,也都擺放著做工精致的“石頭公公”的雕像,甚至還有兩尊“真身”雕像被當作國家級文物,保存在首爾的景福宮內(nèi)。
靈石崇拜是一種源遠流長且流行區(qū)域極為廣泛的民間習俗,它形成于史前社會,歷代流傳,長久不衰,一直傳承至今?!办`石崇拜與祭天、祭地、祭山川、祭祖、祈育及避邪厭殃等都有一定淵源關(guān)系”[4]。世界各古老民族都有拜石為神的信仰。在中國,把石頭當神拜的風俗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那時人們認為石頭有靈,拜之會保平安幸福,從而產(chǎn)生了敬仰心理,產(chǎn)生了靈石崇拜和有關(guān)石頭的傳說”[3]。到現(xiàn)代社會,中國大地上拜石為神的民俗日漸消失,然而,還是有很多地方的人們至今還保留著“拜石俗”。例如,民間所廣泛信奉的泰山石敢當就是一種具有避邪厭殃作用的靈石崇拜。將刻(或?qū)?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之類文字的石碣(或石人)立于橋道要沖或砌于房屋墻壁以消災辟邪、鎮(zhèn)宅祈福的習俗,在中國民間廣為流行。幾千年來,泰山石敢當習俗不僅受到以齊魯?shù)貐^(qū)(特別是山東泰安)為中心的全國各地的廣泛認同和效仿(除了新疆和西藏),還流傳到世界各地,如韓國、日本以及歐洲和美國等的華人社區(qū)。泰山石敢當在各地傳播中,與地方文化和地方宗教相結(jié)合,使石敢當在各地都具有各自的特色。泰山石敢當作為人們避邪驅(qū)災的保護神,其功能與韓國“石頭公公”極為類似,泰山石敢當“平安祈?!钡奈幕瘍?nèi)涵也體現(xiàn)在韓國“石頭公公”的身上,因此,可以說濟州島處處可見的“石頭公公”就是韓國人格化的“石敢當”。
靈石非但有靈,還具有生育能力。中國關(guān)于“禹生于石”“啟母石”的傳說家喻戶曉,神話傳說中大禹由靈石所生,中國第一個王朝統(tǒng)治者夏啟,也是石頭所生。另外,中國男性生殖器崇拜的歷史源遠流長,而韓國石祖、木祖崇拜的習俗也廣為流行,“石頭公公”則將石祖崇拜的形態(tài)進一步擬人化,定型為一種粗壯的男根造型的成年男人的石雕形象。如上文所述,韓國這種用于生殖崇拜的擬人化的“石頭公公”的形象可能是對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石公”或“石頭和尚”形象的仿效和演變。
盡管韓國“石頭公公”的來歷至今還眾說紛紜,沒有定論,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濟州島的“石頭公公”崇拜是遠古時代靈石崇拜的遺俗,而且也并不是韓國濟州島本土的民俗文化。韓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在中國,其大多數(shù)民俗文化自然也不例外。韓國“石頭公公”崇拜與中國的民俗文化,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民俗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lián)系。
注 釋:
① “木祖”“石祖”“陶祖”指的是木質(zhì)、陶質(zhì)、石質(zhì)的男根(男性生殖器)模型,是古代生殖崇拜的象征。漢字中“祖”字的“且”旁就是指的男性生殖器,而“示”旁則是祭祀、崇拜之意。男性生殖器雕像大多是按它的勃起狀態(tài)塑造的直立物體,稱為“祖”,按材質(zhì)不同,分為“石祖”“陶祖”“木祖”等。
[1] 百度百科. 石頭爺爺[DB/OL]. [2017-03-15]. http://baike.baidu.com/view/3879294.htm.
[2] 萬士.斷瘟·生殖崇拜與野合孑遺[DB/OL].(2007-07-13)[2017-03-15]. http://bbs.news.163.com/bbs/speak/134652,1.html.
[3] 賈祥云.中國賞石文化發(fā)展歷史(三)[DB/OL].(2014-06-17)[2017-03-15]. http://www.wgqsw.com/qishi/6934.shtml.
[4] 百度百科.泰山石敢當[DB/OL]. [2017-03-15]. http://baike.baidu.com/view/33190.
[責任編輯:劉躍平]
On the Belief Dolharubang of Jeju Island in South Korea
DIAO Shi-l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s a top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 of South Korea, Jeju Island has its unique custom culture. Except its dialect and haenyeo(or “sea women”), Dolharubang worship is the most distinctive one. Dolharubang , which is not only the patron saint but also the god of procreation, is one of the world-famous cultural heritages in Jeju Island. Dolharubang worship, which is the Personified stony phallus worship, derives its origin from stone worship. The custom of Dolharubang worship goes back to ancient times, but it is not the native custom of Jeju Island . It has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with Chinese stone worship.
Jeju Island; Dolharubang; patron saint; reproductive worship; stone worship
2017-01-05
2017-03-13
合肥學院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14JD04RW)基金資助。
刁世蘭(1965— ),女,山東青島人,合肥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漢語言文字學博士;研究方向:現(xiàn)代漢語語法修辭、民俗文化。
K893/897;K312.6
A
2096-2371(2017)03-00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