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波
印度梅加拉亞邦的乞拉朋齊是世界上公認(rèn)的“雨極”,每年有8個月都是雨季。
降水過多使當(dāng)?shù)刂脖幻?,但也給卡西族人的出行帶來了不便。人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修建的木橋很容易被上漲的河水沖垮。即使木橋不被河水沖垮,當(dāng)?shù)爻睗竦目諝庖矔芸熳屇緲蚋鄵p壞而不能使用。
一年,卡西族人的首領(lǐng)夏爾馬帶領(lǐng)族人在村落出口的一條河流上修建木橋。恰好,一個在外地游歷回來的年輕人經(jīng)過,他建議夏爾馬修建一座石橋,一勞永逸。而修建石橋花費巨大,卡西族人還是面臨著不斷修橋不斷壞的問題。
一天,夏爾馬突然看見一只猴子抓住一條從樹上垂下來的根須從河對岸一晃就晃到了他面前。此情此景讓夏爾馬腦洞大開:猴子可以借助樹根過河,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杂脴涓ㄒ蛔梢陨L的橋?
經(jīng)過一番考察,夏爾馬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厮械臉渲杏《乳诺母L最快,也最結(jié)實。這些粗大的樹根即使幾個成年人聯(lián)合起來也不能把它們怎么樣。鑒于此,夏爾馬發(fā)動族人,開始了一場“種”橋運動。
夏爾馬安排族人對需要建橋的地方進行考察,合理規(guī)劃橋梁密度。在需要建橋的河岸邊,他和族人種上一棵枝繁葉茂的印度榕,將挖成中空的檳榔樹的樹干橫跨在河上方,然后把印度榕的次生根引導(dǎo)到中空的樹干里,根系在管子似的樹干的約束下只好橫著往河對岸長。印度榕的次生根生長迅速,不幾年它的根系便順著樹干長到河對岸,遇到土壤就開始扎根,慢慢地就長成了一座天然的橋。為了使橋走起來更舒適,在橋長成后夏爾馬和族人會在橋上鋪上泥土和石板。經(jīng)過10年左右的時間,一架能同時承載50個成年人的橋就長成了。
橋的成長雖然要花費數(shù)年時間,但是在當(dāng)?shù)氐淖匀缓徒?jīng)濟條件下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這樣的橋不會老化、腐朽,一旦長成便會越長越結(jié)實,可以使用百年以上。如今,幾十年過去了,當(dāng)?shù)孛利惖臉蛞呀?jīng)隨處可見,極大地方便了卡西族人的出行,也成了當(dāng)?shù)匾粋€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吸引了無數(shù)人前去觀光。
(丁強摘自《山東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