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忠方
2017年是農(nóng)歷丁酉年,俗稱雞年。在浩瀚的聯(lián)海中,有不少嵌有“雞”字的趣對妙聯(lián)?,F(xiàn)采擷一二,以饗讀者。
相傳元末明初,長沙有位郭海林秀才,一日騎馬到老橋鎮(zhèn)何玉成肉店買肉。何割下一塊肉說:“久慕先生高才,若能對上我的對聯(lián),這塊肉相送”。旋出聯(lián)曰: “馬過木橋蹄打鼓”。 郭秀才正沉思間,忽見老板娘拿著一個銅盆喂雞,雞啄得銅盆“當當”作響,于是對出下聯(lián):“雞啄銅盆嘴敲鑼”。
明代浙江有個姓花的人,官提舉(官名),與鄞縣學官顏某交往甚密,一天,花某出句讓顏某來對:“雞卵與鴨卵同窠,雞卵先生、鴨卵先生”。以雞卵和鴨卵哪個先生出雛,來調(diào)笑顏某這位教書先生。顏某不甘示弱,當即反唇相譏道:“馬兒偕驢兒并走,馬兒蹄舉、驢兒蹄舉”。以馬兒和驢兒的蹄子舉起來,巧借“蹄舉”的諧音來罵花某這個“提舉”,以獸對禽,也算工穩(wěn)而巧妙。
唐代著名的田園詩人戴叔倫小時十分聰明,先生有一次帶他出外游玩,來到一個叫白店的地方,正好遇著一只白色大公雞在墻垛上啼叫,先生靈感頓生。脫口道出一上聯(lián):“白店白雞啼白晝”。此聯(lián)巧妙嵌了三個“白”字,不易對,戴叔倫邊走邊想,日落時來到一個叫黃村的地方,一只大黃狗躥出來對他們狂吠,嚇得先生直往后退。戴叔倫卻樂了,手舞足蹈地念道:“黃村黃狗吠黃昏”。
從前有個跛腳學生,又聰明,又調(diào)皮,不把教過自己的私塾先生放在眼里,先生便出上聯(lián)諷之:“跛腳雞跳簸箕,簸箕壓著跛腳雞”。學生見瞎了一只眼的先生借生理缺陷嘲弄自己,便針鋒相對地回一下聯(lián):“獨眼龍打燈籠,燈籠照著獨眼龍”。先生一聽氣得要命,但也從心里佩服學生。
有個秀才進京趕考,中途在一家客店的涼亭歇涼。這時老板娘帶著一個6歲的小孩在曬谷,不一會兒,雞來了,老板娘叫那小孩去趕,小孩怕太陽曬,順手將手里玩的竹筒向雞打去。老板娘對舉子說:“你是趕考的秀才,我出個對子你對?!毙悴耪f:“好?!崩习迥锬畹溃骸梆囯u盜稻童筒打”。這是個異字同音對聯(lián),有三對同音字,要對下聯(lián),也必須有三對同音字。秀才苦想了好久,不能對出。忽然看見涼亭的梁上趴著一只老鼠,張著嘴直喘氣,好像也在那兒歇涼。此時,來了一位客人,一聲咳嗽,把老鼠嚇跑了。秀才大笑道:“對出來了!”老板娘問:“怎么對?”秀才念道:“暑鼠涼梁客咳驚”。
清末政治家林則徐少時聰明伶俐,一天放學回家,路過一池塘,見眾鄉(xiāng)人對著池塘里游來游去的鴨子指指點點,欲作對取樂。其中一人吟出上聯(lián):“母鴨無鞋空洗腳”,眾鄉(xiāng)人卻對不出下聯(lián)。此時,在旁的林則徐思索了一會,對道:“公雞有髻不梳頭”。眾人皆嘖嘖稱奇。
養(yǎng)雞專業(yè)戶梁文財,不僅生財有道,而且對文學也有所愛。一天,他貼出一張告示,上聯(lián)是:“雞生蛋蛋生雞雞蛋生財”。誰要對出下聯(lián)獎金一千元,如有愛好者請按約定日期前來應對。日期一到,陸續(xù)來了幾十人。其中有工人、農(nóng)民、教師、干部、記者,還有知名作家。梁文財一一親自迎接,個個款待,煙茶完畢,當場考對,大家共同評比。結果,中獎下聯(lián)是:“男合女女合男男女合作”。沒想到的是,下聯(lián)竟出自一名叫中坡的農(nóng)民之手。有人問中坡是怎么對出來的?他說:“我是糧食專業(yè)戶,每年為國家交售糧食15萬 kg,這功勞不光是我個人的,也有妻子的合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