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我們就算是社會細胞工程師吧?!边@句話,陳軼倫總是掛在嘴邊。
這位85歲的“超級紅娘”實力可不一般,迄今為止,他與妻子蘭毓云已經(jīng)促成1686對男女步入婚姻殿堂,還有3000多對正在熱戀。
1932年,陳軼倫出生在金華,并在這里度過了童年時代。1945年,他從作新中學畢業(yè),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1951年,因為在學校表現(xiàn)突出,他被推薦到浙江大學化學系讀書。
陳軼倫沒想到,到了現(xiàn)在這個年紀,自己居然會用化學元素給青年男女配對。
1953年,陳軼倫和同屆學生提前畢業(yè),前往武漢教書。直至上世紀90年代,陳軼倫從武漢中學離休。
離休后,陳軼倫去倫敦看女兒。那里的環(huán)境不錯,陳軼倫一度想留在倫敦養(yǎng)老,便想讓老伴兒蘭毓云也過來。不過,這個提議被蘭毓云一口否決了。
蘭毓云說自己忙,根本走不開。她口中的忙,就是給人做紅娘。蘭毓云從1954年起,就開始為青年男女牽線搭橋,成功率在當?shù)赜锌诮员?。漸漸有了名氣后,來找蘭毓云的人更是絡繹不絕,每天都忙得連軸轉(zhuǎn),的確是沒有出遠門的時間。
見老伴忙得熱火朝天,陳軼倫也心動了,他尋思著不能自己一人享清福,便從倫敦飛回了武漢,加入老伴陣營,與她一起為別人牽線,幫渴望愛情的人找到一個相愛的人,組建一個想回的家。
夫妻倆專門騰出單位分給蘭毓云的一套舊房子,成立了陳蘭工作室。
工作室很快火了起來,夫妻倆精力有限,在忙得團團轉(zhuǎn)的過程中,他們慢慢研制出了一套“工作流程”。
陳軼倫要求“三帶一到”,本人攜帶戶口本、畢業(yè)證和照片,到工作室來才能填表格。每一個到工作室找對象的人,都必須先過陳軼倫的“火眼金睛”。要對方填寫的表格一共有3個部分,分別是個人情況、家庭情況、擇偶標準。填完之后,陳軼倫還要逐項對照內(nèi)容,確定屬實才會接受委托?!拔覀冸m然不收費,但一定要保證真實。你是未婚還是離異,家庭里有哪些成員,在戶口本上會有體現(xiàn);畢業(yè)證書是真是假,我是搞教育的,一眼就看得出來?!?/p>
登記完畢之后,陳軼倫便會根據(jù)每一個人的條件打分。當著面打分有時候挺尷尬,高了不真實,低了傷自尊,陳軼倫和妻子就用符號代替。陳軼倫采用的符號并不是常用符號,而是類似于☆○□△的圖形,每一個圖形都代表不同的級別,具體含義只有他和蘭毓云懂。
除此之外,陳軼倫還用上了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他將化學元素與紅娘工作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另一套“獨門絕學”。
“K是鉀,在零下100攝氏度都能和水、冰發(fā)生化學反應,代表性格開朗;Ar是氬,是惰性元素,很難產(chǎn)生化學反應,代表性格內(nèi)向……”陳軼倫與蘭毓云都明白,性格合適與否對婚姻生活來說無比重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征婚人群,哪種性格與哪種性格相配,他們都了然于胸。
陳蘭工作室每周開放二、四、六三天。因為實在太過火爆,為了維持秩序、節(jié)約時間,陳軼倫在確認登記信息后,會給每一位相親的人發(fā)放號碼牌。只有聽到“叫號”,才能進入第二個流程——去蘭毓云那里參加現(xiàn)場配對。
“其實我就是做個‘看門人’,還是蘭老師工作量大?!标愝W倫說。他們兩人都不太會用電腦,所有資料都是手工寫的,因此那些相親人的信息都在他們的腦子里。特別是蘭毓云,在現(xiàn)場配對的時候,她如果想到一個合適的,就會立刻翻出一本登記簿,找到表格,當場聯(lián)系對方。據(jù)說,像這樣的登記簿有160多本,每本有100多頁。
不僅僅是登記、配對,夫妻倆還經(jīng)常向來訪者宣傳他們的婚戀觀念:“我們這里是情場,不是市場。情場是雙向的,你愛他(她),他(她)也愛你。市場是單向的,不要想著一嫁致富、一娶脫貧。找另一半是為了共同生活,有共同的興趣,而不是享受一勞永逸的日子?!?/p>
這句話,也是陳軼倫與蘭毓云婚姻生活的寫照。1954年,兩人結婚的時候,借了一間12平方米的房子,每人一床被子、一塊床板合在一起,就算成家了。之后的生活中,雙方都遇到不少艱難險阻,但都沒有放棄,相儒以沫至今。
“自己有這樣的經(jīng)驗,教育別人才有底氣,別人才會聽?!标愝W倫說。他給相親者的號牌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綠色,一種是紅色。綠色的是第一次登記的人,他還未完全了解對方;而紅色的是多次配對過的,他本人對對方的情況也比較了解,遇到合適的人選,會酌情優(yōu)先考慮。
陳蘭工作室里有一塊小黑板,上面寫著新人的結婚信息,“好日子”一天挨著一天,幾乎沒有空擋。這么多年來,夫妻倆共促成1686對男女步入婚姻殿堂,收到的結婚請柬更是數(shù)不過來。
有人不理解,問陳軼倫為什么一直免費幫人相親配對。陳軼倫說,他和妻子都是離休干部,子女也都成家立業(yè)了,不需要他們負擔。他和老伴的付出,不僅得到兒女的支持,也得到社會的贊揚。
2008年來,兩人獲得了“感動湖北十大人物”“中國好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等榮譽,這讓二老又驚喜又備感壓力。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是民生問題,家庭和諧是國富民強的基石,我們倆就算是社會細胞工程師吧?!标愝W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