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輝
(⒈中國人民大學,北京 100872;⒉河南科技大學,河南 洛陽 471023)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
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的基本路徑
盛 輝1,2
(⒈中國人民大學,北京 100872;⒉河南科技大學,河南 洛陽 471023)
多元化、復雜化,彌散性、斗爭性是當今社會思潮的基本特點。以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普世價值觀、歷史虛無主義等為代表的非主流社會思潮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構成了嚴重挑戰(zhàn)?;貞@些挑戰(zhàn),必須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多元社會思潮中的主導地位,充分發(fā)揮其引領社會思潮的作用。要堅持“一元主導、多元共存”的原則,“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正面宣傳和輿論斗爭相結合的原則,以宣化人,以控導人,以批明人,以才領人,以物強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思潮;基本緣由;原則;路徑
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和命運,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事關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1]192-193同年12月,中辦又專門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強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實際上就是捍衛(wèi)、宣傳、發(fā)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也是整合、批判、改造各種社會思潮,以維護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與安全。
社會思潮是指“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以某種理論為指導,以群體的社會心理為基礎,以特定的社會議題為焦點,集中反映一定的階級、階層或集團的群體利益或訴求并具有廣泛影響的社會意識的運動形態(tài)”[2]。一種思想意識、理論之所以能成為社會思潮,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代表了一定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的利益,反映了他們一定的訴求、愿望及情感,因而能得到他們的認同。社會思潮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階級性、群體性等特征。不同性質的社會思潮在社會傳播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先進的社會思潮是一種催化劑,起著啟蒙、批判、導向和促進社會進步發(fā)展的作用;沒落的社會思潮是一種麻醉劑,模糊人們的視野,麻醉人們的神經(jīng),對社會發(fā)展起著阻礙作用;反動的社會思潮是一種毒化劑,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壓制新生力量,進而腐蝕人們的靈魂,對社會發(fā)展起著破壞作用。
價值觀作為利益與訴求、認知與情感、文化與精神中最穩(wěn)定的部分和最集中的表達,對社會思潮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講,社會思潮要想更好地發(fā)揮對社會的促進作用,就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的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國社會價值體系中居于統(tǒng)治地位,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它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練和表達,也是我國當今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既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xiàn),也是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的反映,是我們黨、我們國家在新形勢下不斷增強向心力、凝聚力的價值共識。[1]94-95它應該而且必須引領當今中國多元社會思潮的發(fā)展。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不僅是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jīng)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jīng)濟制度的要求,更是爭奪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主動權和話語權等的迫切要求。
就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在多元化思潮中處于主導地位。恩格斯說:“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個時代都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這個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精神力量。”[3]自人類階級社會誕生以來,任何一個國家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都有主要與次要之分、主流與支流之別,而主流意識形態(tài)從來都是國家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意志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反映,因此,每一個國家占統(tǒng)治地位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都是一元的。[4]
就意識形態(tài)主動權而言,在整個社會傳播和踐行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處于積極主動領先地位,能夠占據(jù)當今社會的主流媒體和重點網(wǎng)站等重要傳播渠道,能夠及時主動地疏導群眾的疑惑問題,解釋社會的熱點問題和駁斥錯誤的言論。意識形態(tài)是經(jīng)濟、政治在思想領域的反映,反過來又影響經(jīng)濟、政治的發(fā)展。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要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站穩(wěn)腳跟,就必須高度重視和切實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深刻認識思想領域的矛盾與沖突,并科學分析和主動化解矛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的根本目的是讓廣大人民群眾主動拋棄錯誤腐朽的非主流社會意識,自覺掌握和踐行先進正確的主流社會意識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耙酶鞣N時機和場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5]各級黨和國家機關、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界、社會主流媒體及重點網(wǎng)站,要及時傳播和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策劃討論,占領思想制高點,同錯誤思潮針鋒相對,敢于亮劍,達到弘揚主流意識引領社會思潮的目的。
就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代表著人類社會歷史前進方向的先進社會意識,是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jīng)驗總結,對人類歷史、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國家政策都具有科學的解釋和說明。在我國當今社會里,除了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主義先進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外,還存在并將長期存在一些封建主義思想文化和價值觀與資本主義思想文化和價值觀,這其中主流的與非主流的、先進的與落后的、正確的與錯誤的相互交織,相互碰撞。這就要求我們擦亮眼睛,區(qū)別對待,要聯(lián)系我國具體國情、世情、民情,運用正確的理論來指導我國的具體實踐?!袄碚撝灰f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盵6]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必須堅持正確的原則和方向,不能“只顧低頭拉車,不顧抬頭看路”,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具體說來,應該堅持以下三條基本原則。
(一)必須堅持“一元主導、多元共存”的原則
任何社會、任何國家都有一個處于主要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意識形態(tài)即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國家同樣如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極大的優(yōu)越性、科學性和先進性,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和世界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應處于引領和主導地位,這一點必須是旗幟鮮明的。同時,在當今時代,社會處于不斷變革時期,社會結構不斷調整,利益格局不斷被打破,社會思潮多元化即社會思潮的差異性和多樣性也將長期存在,多元化的社會思潮相互共存已成為現(xiàn)實,不可避免。因此,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途中,首先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一元化的主導地位,任何時候都毫不動搖;同時,也要匯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動力,“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實行多元共存,這一點也是非??隙ǖ?。“一元主導、多元共存”,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集聚能量,形成共識,這也符合世界既是多樣性又是統(tǒng)一性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原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就是對社會思潮多樣性與差異性的引領,是在與多樣化社會思潮相碰撞和爭辯中,取得平衡與協(xié)調,并最終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
我們黨在思想領域一貫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堅持“一元主導、多元共存”的原則正是這一方針的具體體現(xiàn)。當然,多元共存不是毫無限制的,對于那些錯誤腐朽的社會思潮要堅決加以抵制,絕不能讓那些與馬克思主義為敵的社會思潮任意滋生,更不能讓其損害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這是允許多樣化社會思潮存在的底線。
(二)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燦爛的文化,輝煌的過去。任何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發(fā)展,都離不開世界其它國家、民族文化的發(fā)展,都要相互吸取和借鑒,唯有如此,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為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做出貢獻。今天的社會主義中國正在進行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全面超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然也離不開其他民族和地區(qū)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思想意識形態(tài)領域亦是如此。
然而,在多元化社會思潮相互共存的今天,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不和諧的噪聲和雜音。西方一些敵對勢力打著思想文化傳播之名,實則進行“西化”活動,妄想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取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否定公有制,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宣揚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和西方普世價值觀,從而美化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國內一些反對勢力,利用民族文化交流和學術研究之名,借機進行“分化”活動,利用各種手段,搞歷史虛無主義和民族主義活動,企圖分裂國家、分裂黨。所有這些都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背道而馳,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宣揚和踐行不相容。對此,我們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清醒的頭腦,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從自己國情、民情出發(fā),從國家、民族利益出發(fā),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際出發(fā),對于那些優(yōu)秀的西方文化、民族文化、社會思潮,我們應該大膽吸收和借鑒,以此加強和壯大我國意識形態(tài)這一“軟實力”;對于那些反動腐朽的甚至敵對的西方文化、民族文化、社會思潮,則應予以堅決抵制和批判,絕不能毫無原則、盲目地照抄照搬。
(三)必須堅持正面宣傳和輿論斗爭相結合的原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是我國改革開放成功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必須堅持“正面宣傳和輿論斗爭”相結合的原則:一是堅持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正面教育,注重引導;二是堅持對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思潮進行輿論斗爭。針對多樣化的社會思潮,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通過各級新聞和互聯(lián)網(wǎng)絡等主流媒體,采取靈活多樣的手段和切實可行的途徑,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國當代各種社會思潮的理論內容及其理論正誤,辨明政治方向。一方面要主動有效地揭示各種社會思潮存在的局限與問題、正確與錯誤;另一方面,要勇于宣傳和展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威力和魅力,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如果說法律、制度規(guī)范與約束人們行為的道德是一種“硬約束力”,那么主流媒體“正面宣傳和輿論斗爭”則是一種“軟約束力”。通過正面宣傳,使廣大人民群眾深入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淵源、豐富內涵及其道義力量,從而增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引領社會思潮過程中的話語權和認同感,提高理論自信。而輿論斗爭主要是針對社會、網(wǎng)絡上一些不良有害信息,依靠說理和教化予以澄清,明辨是非,其目的是做好“解毒”和“消毒”工作,達到正本清源、潛移默化及潤物無聲之效果,從而瓦解那些別有用心之人妄想利用錯誤思潮達到不可告人之目的。
另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時,要對多樣化社會思潮進行辯證分析,區(qū)別應對。對那些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圖謀和意識形態(tài),要保持高度警惕,加強防范;對那些政治原則問題,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決不掉以輕心、聽之任之;對那些不同藝術風格和流派,要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尊重創(chuàng)造,鼓勵特色;對那些學術理論問題,要堅持民主討論、平等交流;對那些教學認識問題,要堅持擺事實、講道理,加強正面教育,做到以理服人;對那些人民群眾的正當利益訴求,要釋疑解惑。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的實踐中,時常出現(xiàn)對多樣化社會思潮把握不清、針對性不強、引領效率不高等問題,因此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引領路徑,凝聚人心,形成共識。
(一)以宣化人:大力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固占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的主陣地
黨和國家各級機關、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的主陣地,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大力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固占領這一重要陣地,任何時候不能動搖,更不能丟棄。為此,在黨和國家各級領導機關,無論是各級領導干部還是一般工作人員,都要認真學習和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身作則,樹立榜樣,用自己的行為和人格去帶動和感染人民群眾,讓他們樂意認同、主動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把握住黨和國家機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的這一陣地;在高校,要打造一支過硬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從校級領導到一般教師和普通學生,形成聯(lián)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和具體要求滲透到教育教學中,體現(xiàn)到日常管理中,內化到師生頭腦中,從而把握住高校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的這一陣地;哲學社會科學界的理論工作者更要利用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和思辨能力,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中貢獻自己的獨特智慧,引導社會形成一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要抵制錯誤和腐朽思想的氛圍,從而把握住哲學社會科學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的這一重要陣地。
(二)以控導人:加強互聯(lián)網(wǎng)等信息傳播渠道的有效監(jiān)督,緊緊掌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wǎng)絡主導權
當今,各種社會思潮的傳播除了傳統(tǒng)媒體渠道外,網(wǎng)絡傳播可能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了,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思潮等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主陣地。目前我國已有近7億網(wǎng)民,其中手機網(wǎng)民已達5億之多,居世界之首,網(wǎng)絡傳播及輿論陣容極其強大。網(wǎng)絡傳播及輿論雖具有很大的隨意性、隱蔽性,但正如習近平在世界第二屆互聯(lián)網(wǎng)大會上講話時強調的那樣,互聯(lián)網(wǎng)雖然是無形的,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人們都是有形的。因此,我國現(xiàn)代主流媒體及重點網(wǎng)站應站在國家意識形態(tài)戰(zhàn)略安全的高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理論指導和要求,對網(wǎng)絡傳播及輿論實行實時監(jiān)督和引導,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依法加強對網(wǎng)絡空間治理,加強網(wǎng)絡內容建設,做強網(wǎng)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wǎng)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滋養(yǎng)人心、滋養(yǎng)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wǎng)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wǎng)絡空間”[7]。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消除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大力弘揚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wǎng)絡主導權。
(三)以批明人:批駁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地位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腐朽的、落后的甚至敵對的社會思潮,要敢于與之進行堅決的斗爭和批判。為此,全國上下要不斷強化政治紀律,采取實際行動,取締和制裁那些妄圖顛覆和破壞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反動思潮,阻止和回擊那些不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思潮,不能任其泛濫。當然,這種斗爭、這種批判不能簡單粗暴,更不能殘酷,而是要有理有節(jié),要通過學術爭鳴、觀點討論和理論宣傳,達到區(qū)分多樣化社會思潮的精華和糟粕,提高人們辨別是非能力的目的。當前,首要任務是要自覺做到“四個劃清”[8]。要始終保持立場堅定、頭腦清醒、態(tài)度鮮明,牢固思想防線,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影響,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永遠占據(jù)我們的頭腦和思想陣地。[9]
(四)以才領人:培養(yǎng)高素質馬克思主義人才,加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才隊伍建設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當今社會思潮是我國思想文化,尤其是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緊迫而又重要的工作,因此需要強化倡導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素質,使其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和凝練能力,具有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隊伍培養(yǎng)正在積極實施,除了原有的“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培養(yǎng)外,國家還在不斷實施一系列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干人才培養(yǎng)計劃,即“三個一百”計劃。國家每年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全國重點高校面向全國高校招收一百名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干人才攻讀博士學位;從2014年起,中宣部委托中國社會科學院每年計劃招收一百名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基本素養(yǎng)的人才,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干人才計劃”;從2015年起,中宣部又委托中央黨校從高等學校、黨校以及黨政機關和新聞出版部門,招收一百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研究生。要充分挖掘和培養(yǎng)那些思想政治素質高、理論功底扎實、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科帶頭人、教學骨干和理論研究者,通過發(fā)揮他們自身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更多的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五)以物強人: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的物質手段
社會群體的根本利益是意識形態(tài)的現(xiàn)實物質基礎,要正確引領社會思潮,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強大力量,就要著眼于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斷解決他們最關心的現(xiàn)實問題?!耙庾R形態(tài)必須從物質實踐來解釋?!盵10]現(xiàn)階段我國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根本利益就是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物質利益的豐富、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各種社會保障的實現(xiàn)?!叭嗣袢罕娡菑娜粘I畹母行誀顩r去感知理性,去感受理論的力量,從身邊物質狀況的改變去感知社會思潮的涌動?!盵11]因此我們必須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銳意進取,為社會、為國家、為人民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物質財富,進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提供強大的物質支撐。同時,我們也要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觀給予必要的正確引導,處理好社會的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統(tǒng)一起來,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共識、引領社會思潮。[12]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朱漢國.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7.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6.
[4]沈世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J].青年記者,2014(10):33.
[5]習近平.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1).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7]姜潔.在踐行新發(fā)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讓互聯(lián)網(wǎng)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N].人民日報,2016-04-20(1).
[8]胡錦濤.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9-09-28(1).
[9]田海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培育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9-249.
[10][美]大衛(wèi)·麥克里蘭.意識形態(tài)[M].孔兆政,蔣龍翔,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6.
[11]鄧卓明.社會思潮專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63.
[12]鄧卓明,銳強.論引領社會思潮的五大路徑[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5):4.
責任編輯:曹桂芝
A8
A
1004-3160(2017)02-0054-05
2016-10-20
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視域下黨的執(zhí)政成效研究”(項目編號:2015BDJ002)。
盛輝,男,河南信陽人,河南科技大學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