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妹靈
(四川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從生態(tài)女性視角解讀艾米麗·狄金森的詩歌
戴妹靈
(四川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艾米麗·狄金森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詩人之一。她對美國文學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被贊譽為“自薩福以來西方最杰出的女詩人”。盡管國內(nèi)外的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和分析了狄金森的詩歌,并且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但是迄今為止研究狄金森詩歌中的生態(tài)思想和女性意識的發(fā)現(xiàn)卻少之又少。本篇論文試圖從生態(tài)女性的角度探討狄金森詩歌中的生態(tài)思想和女性意識。
艾米麗·狄金森;詩歌;生態(tài)女性主義
美國女詩人艾米麗·狄金森(1830-1886)生前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直到過世后才漸漸被公眾所熟知。她把幾乎畢生的光陰都投入到了寫作中,給后世留下了1700多首詩歌。她的詩歌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她在世時發(fā)表的,過世后才和沃爾特·惠特曼作為西方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先行者聞名于世。狄金森的詩風凝練婉約、意象清新,描繪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強,極富獨創(chuàng)性。
艾米麗·狄金森的父親從事律師行業(yè)并且在州參議員和美國國會眾議院擔任重要職務,不同于她的父親,狄金森不愿意沉浸于公共生活中。她認為世界如此喧鬧不安,她要遠離它,退避到用自己的靈魂建筑的小天地里。十八世紀六十年代早期,狄金森逐漸從社會生活中隱去,到她去世為止,她已經(jīng)完全與外界隔離。她獨特的生活方式使得她能夠親近自然、欣賞自然、思考自然,這些我們可以從她的自然詩中讀出來。詩歌《靈魂挑擇自己的侶伴》似乎是她的隱居宣言?!办`魂挑擇自己的侶伴-∕然后,關(guān)上門-∕神圣的多數(shù)-∕對她再沒有意義-∕?!?/p>
狄金森的詩歌分為三個截然不同的時期,每一時期的作品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時期為1861年以前,這一時期狄金森的作品風格傳統(tǒng),感情自然流露。第二時期為1861年至1865年,這是狄金森最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時期,她的詩歌在這一時期更具有活力與激情。第三時期為1866年之后。狄金森留下了1800多首詩歌,所有的詩歌都語言簡練,并且絕大多數(shù)的詩歌都沒有題目。在她的詩歌中,狄金森試圖探索很多主題:自然的嚴峻美,死亡的吸引力,愛與失的經(jīng)歷,詩歌的使命感,對永生的懷疑以及對死亡的感受。在狄金森的詩歌中,句子成分的省略,詩用的破折號,鮮明的形象,使得其作品具有創(chuàng)新的詩意結(jié)構(gòu),富有音樂性和圖象性,這也形成了其作品獨特的詩歌風格。作為十九世紀一位很重要的女詩人和自然的狂熱愛好者,艾米麗·狄金森有成為一名獨立女性的意識,抗議女性僅僅作為妻子和基督徒的西方傳統(tǒng)思想。
“生態(tài)女性主義”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法國女作家弗朗西絲瓦·德·奧博尼(Francoise d’Eaubonne)于 1974 年發(fā)表的作品《女性主義或死亡》(Le Feminisme ou la Mort)之中。她在書中指出必須要以女性性別視角看待人類所面臨的環(huán)境危機,她還指出:“對婦女的壓迫和對自然的壓迫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要想改變女性的地位,就需要依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和諧發(fā)展,反對各種形式的統(tǒng)治和壓迫,把對婦女的解放和對自然的解放一并當作自己的奮斗目標,號召婦女起來領(lǐng)導這場生態(tài)革命,并預言這場革命將形成人與自然的新關(guān)系,以及男女之間的新關(guān)系?!盵1]生態(tài)女性主義是女性主義與生態(tài)思想結(jié)合的產(chǎn)物,但并不是簡單地把這兩種思想相加,而是對這兩種思想的融合與升華,屬于交叉學科的理論。生態(tài)女性主義以對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為準繩劃分出了許多不同的流派,但所有的流派都致力于解決生態(tài)危機和消除性別歧視。自然在文明發(fā)展史中是人類征服和壓迫的對象,是人類社會的附屬品,與自然的地位相似,女性在父權(quán)制社會中是男性征服和壓迫的對象,是男性的附屬品。自然和女性受壓迫的形式是相似的,造成這種壓迫與歧視的根源乃是西方世界根深蒂固的人類中心主義和男性中心主義價值觀。生態(tài)女性主義者認為女性之所以被認為更親近于自然,原因在于女性獨特的生理經(jīng)歷與自然母親之間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吧鷳B(tài)女性主義者力圖顛覆壓迫性的男權(quán)中心主義,并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理念。她們反對男性與女性的二元對立,大力宣揚兩者之間的相互依存關(guān)系。這是生態(tài)女性主義理論的核心所在?!盵2]
狄金森的生態(tài)意識主要表現(xiàn)為她對自然的壯美景致的描繪,從而喚起人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狄金森是自然的忠實熱愛者。她一生總共寫了1775首詩,其中關(guān)于自然的詩歌就有500多首,這也表明了她對自然的濃厚興趣。狄金森傾向于用大自然中常見的形象去定義自然,并且偏好用感性的語言去歌頌自然。她把“自然”定義為:“‘自然’是我們所見-∕午后的光景,山巒-∕松鼠,野蜂,陰影-∕自然,甚至,是樂園-∕ ‘自然’是我們所聞-∕大海的喧囂,雷霆-∕食米鳥叫,蛩鳴-∕自然,甚至是,和聲-∕ ‘自然’是我們所知-∕我們卻無法說明-∕要道出她的淳樸-∕我們的智慧無能-∕?!盵3]狄金森用人們所熟悉的事物來定義自然。在她的筆下,大自然是一個天堂般的景觀地圖,有高大的山和跳躍的松鼠。大自然是一首和諧的音樂,有大海的咆哮和蟋蟀的低語。我們可見、可聞、可知“自然”,但我們的智慧卻“無法說明”她。這也傳達了狄金森的生態(tài)思想:我們可以欣賞自然,尊重自然,享受自然的饋贈,但大自然是一個未知的領(lǐng)域,有許多我們無法描述的神秘的東西。由于她從公眾視野中隱退,除去偶爾和她的親戚朋友會面外,她幾乎都待在自己的房間和自家的花園里,因此她和大自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自然現(xiàn)象、季節(jié)變遷、動物、鳥類、昆蟲、各種各樣的花朵以及其他和大自然有關(guān)的主題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現(xiàn)在她的詩歌里。狄金森熱愛大自然,因而也為大自然所親切接受,她在《蜜蜂對我毫不畏懼》中寫道:“蜜蜂對我毫不畏懼。∕我熟識那些蝴蝶。 ∕叢林中美麗的居民∕待我都十分親切—∕我來時溪流笑聲更亮—∕清風嬉戲更加狂放;∕為什么你的白銀使我目迷。∕ 哦,夏季的陽光?∕?!边@首詩向我們展現(xiàn)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親切關(guān)系,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躍然紙上。詩歌《一個萼片,一葉花瓣,和一根荊棘》最好地體現(xiàn)了狄金森想要遠離現(xiàn)實的荒誕世界,渴望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愿望。對狄金森而言,“大自然是天堂”,她還可以給我們安慰和幸福,“躺在自然里-這樣讓我們滿足”。
在詩歌《自然,最溫柔的母親》中,狄金森充分地表達了她對自然母親的感激之情,以及滲透其中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意識。
自然,最溫柔的母親∕耐心地對待每一個孩子,∕不管是最柔弱的還是最任性的,——∕她溫和地告誡∕在森林里,在小山上∕旅行者會聽到,∕馴良的松鼠雙腳站立∕或者興奮過頭的小鳥∕她的話語多么輕柔∕夏日的午后——∕她的家人,她的聚會;∕當夕陽西下的時候∕她的聲音回蕩在走廊里∕激起了最不起眼的蟋蟀∕小心的祈禱∕以及最平凡的花兒∕當所有孩子都睡去∕她會遠遠地離開∕并點亮漫天星盞;∕于是,她從天空中俯下身,∕帶著無盡的情意∕和更無垠的關(guān)愛,∕她的金色手指停留唇上,∕讓全世界都安靜了下來。[4]
在本詩中,狄金森把大自然比喻成母親,是溫柔、耐心、慈愛的女性形象。大自然把所有生靈當成是她的孩子,并且對他們一視同仁,體現(xiàn)了大自然母親的無私奉獻和包容心。她“溫和地”“告誡”展現(xiàn)了慈中有嚴的母親形象。夕陽西下時分,她用 “輕柔”的“話語”和她的孩子們傾訴,即使是“最不起眼的蟋蟀”和“最平凡的花兒”,她的聲音讓旅行者不再孤單。黑夜降臨以后,她“點亮滿天星盞” ,“帶著無限的情誼和無垠的關(guān)愛”將“金色手指停留唇上”,讓全世界都安靜下來。狄金森用她高超的語言技巧和真摯的情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無限柔情的母親形象。
狄金森的自然詩不僅使我們感受到一個宏偉的、有意義的自然,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敬畏自然等生態(tài)意識和保護自然的強烈責任感也被激發(fā)出來。對于她而言,大自然是天堂,它變成了一個由熟識的人聚集而成的地方,并且,自然和天堂合二為一。因此,在狄金森歌頌大自然的時候,她實際上是把大自然當成了她可以詩意地居住其中的地方。
狄金森的女性意識主要是通過兩種方式來體現(xiàn)的:對父權(quán)制社會的反叛和對宗教權(quán)威的挑戰(zhàn)。狄金森從小接受正統(tǒng)的宗教思想,她的父親是一位基督徒,慷慨大方,性情直率,狄金森對他十分崇拜,但也充滿矛盾之情。在她的記憶中,父親是嚴肅而專制的。從她記事起,父親就忙于各種法律案件而無暇顧及她。父親在她心目中就像是克倫威爾和古羅馬的將軍一樣的存在。在她二十歲之前,父親是影響她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支持者。她經(jīng)常在與朋友的信件中談論到她的父親。在她成年以后,她對父親一貫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滿。一方面,父親總是優(yōu)先栽培哥哥愛德華而忽視她的智力優(yōu)勢的做法讓她很傷心。另一方面,父親的權(quán)威地位和個人魅力使得他在家庭中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為了維持家庭和諧和成員間的相對獨立,在面臨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時,她選擇了沉默。狄金森的母親天性膽小,時刻對其丈夫心懷崇敬之情。她把圣經(jīng)作為準則,以虔誠的宗教精神為她的丈夫服務。在他面前,她總是紅著臉、沉默寡言。她把她的丈夫當作神,他的話便是律法和法令,要絕對服從。她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觀念中理想的妻子形象。然而,這些被男性贊賞的女性特質(zhì)卻讓狄金森感到厭惡。狄金森的母親對其父親的絕對服從使得她在孩子們的眼中顯得越來越卑微。狄金森很不贊成母親心甘情愿失去自我的行為,也因此萌生了對妻子這一角色的厭惡。
從所處環(huán)境的人際圈中,艾米麗·狄金森逐漸形成了獨立的性格。狄金森的詩歌常采用孩子式的敘述方式,這種敘述方式展現(xiàn)了女性和孩子之間相似的特征:微小、虛弱、善變、天真。貝姆認為,狄金森詩歌中的孩子式的敘述者既可以被當成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孩子,也可以被當成是潛意識里認為女性地位等同于孩子地位的女性,被通過想象創(chuàng)造出來。據(jù)記載,狄金森詩歌中的敘述者扮演的女性角色符合當時的文化,看起來溫順聽話,實際上,一直在與男性抗爭。她們懇求上帝、父親、愛人和死神。在這些象征權(quán)威和力量的男性形象面前,她們總是顯得虛弱而無助。這樣的女性形象在狄金森的詩歌中隨處可見?!拔覍⒅朗菫槭裁?- 當時光終結(jié)-∕消除了我對為什么的驚異-∕ 救世主將解釋每一個不同的痛苦-∕在天上美好的教室里∕他將告訴我“彼得”許諾了什么-∕ 而我-驚訝于他的悲傷-∕我將忘掉這痛苦的滴落-∕它現(xiàn)在燙傷了我 - 它現(xiàn)在燙傷了我!∕”敘述者以孩子的口吻說,她很樂意原諒她父母的責備或者嚴厲處罰過她的老師。但是,實際上,反復和詩末的感嘆號使得讀者清晰地感受到她無法抒發(fā)她的苦難。她采取樂觀的態(tài)度,把不好的事情往好的方向想,但是在上帝的冷漠之下,她的善良、忍耐逐漸展現(xiàn)出來,同時,上帝的野蠻、冷酷、無情也反襯出來。這是狄金森詩歌中典型的主人公形象,以無辜的受難者形象出現(xiàn),但是卻擁有像戰(zhàn)士一樣的勇氣和智慧,她們無情地嘲笑男性的權(quán)威。
狄金森深受新英格蘭道德加爾文傳統(tǒng)的影響。她對傳統(tǒng)的不滿導致了對神學的質(zhì)疑,也促使她對傳統(tǒng)進行自我的重新解讀。當她在南哈德利女子學院學習時,她以拒絕在平安夜的早晨齋戒的方式來抗議宗教,也因此受到在同學們面前罰站很久的懲罰。身材嬌小的她在人們的注視下毫無懼色。她的這一行為無疑是對宗教的反叛。加爾文傳統(tǒng)認為人生來有罪,絕大多數(shù)的人死后注定會去往地獄,只有那些一直堅信耶穌的人才有可能贖罪。狄金森不接受關(guān)于“原罪”的教義。在狄金森的詩歌中,雖然包含有部分宗教思想,但它們并不是宗教詩歌。她甚至在她的詩歌中表達對上帝的不滿、不信任和嘲笑?!吧系蹖嶋H上是一位充滿嫉妒心的上帝”,心胸狹窄的上帝。在西方的宗教觀里,上帝一直是高大、慈悲的男性形象,狄金森認識到教徒對上帝的崇拜乃是對男性美與智慧的崇拜。
十九世紀的美國經(jīng)歷了很多政治、宗教、文化運動。盡管狄金森生活在一個充滿政治氛圍的家庭,但是她卻并未受到這些事件的影響。原因可能是她從社會生活中隱去以后,失去了對她所處時代經(jīng)歷的追蹤。盡管如此,作為十九世紀美國詩人之一,狄金森對傳統(tǒng)寫作風格做出了巨大的突破,在這個概念上,她領(lǐng)先于她的時代。狄金森的生態(tài)思想和女性意識通過其對宗教的挑戰(zhàn)和繼承展現(xiàn)出來。從她的詩歌和生活經(jīng)歷中,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狄金森一直在追求她作為女性的身份認同,并且對大自然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她的女性觀和生態(tài)觀極大地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的二元對立。
[1] 露羅斯瑪麗·帕特南·童.女性主義思潮導論[M].艾曉明等譯.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70.
[2] Karen J.Warren.EcofeministPhilosophy:AWesternPerspectiveonWhatItIsandWhyItMatters[M].Lanham:Rowman and Littlefield,2000.
[3] 江楓(譯).狄金森詩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4] Johnson.T.H.(ed)ThePoemsofEmilyDickinson[M].Boston.New York.Toronto.Lond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70.
(編輯:劉彩霞)
Emily Dickinson’s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feminism
DAI Mei-l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00,China)
Emily Dickinson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oets in 20th century.She made a great impact on American literature,and she was praised as "the most topping poetess in west since Sapphic".Although many scholars home and abroad utilized multiple perspectives to interpret and analyze Dickinson's poetry and made great progress,research findings concerning Dickinson's ecological thought and female awareness in her poetry have hitherto been scarcely available.The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domain of Dickinson's ecological thought and female awareness in her poetry in the light of Eco-feminism.
Emily Dickinson;poetry;eco-feminism
2017-03-20
戴妹靈(1992—),女,四川達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I106.2
A
2095-8978(2017)03-00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