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紅美
(內蒙古赤峰市第二醫(yī)院新生兒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67例幼兒急疹臨床觀察
桂紅美
(內蒙古赤峰市第二醫(yī)院新生兒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 討論幼兒急疹的臨床特點,幫助臨床作出診斷并指導治療。方法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幼兒急疹67例,回顧其發(fā)病年齡、臨床癥狀、輔助檢查及治療方法。結果 年齡4月26天~2歲1月,5月~1歲57例(85.07%),<5個月5例(7.46%),>1歲5例(7.46%);67例患兒都有發(fā)熱,并以高熱為主,合并熱性驚厥4例(5.97%)、咳嗽10例(14.92%)、腹瀉嘔吐2例(2.98%)、聲啞2例(2.98%)、眼瞼水腫2例(2.98%)、納差1例(1.49%)、喘粗氣1例(1.49%);發(fā)熱大于3天,熱退疹出,多以軀干、頸部顏面部為主出現淡紅色斑疹、壓之褪色;WBC總數(1.41~12.0×109),PLT(100~350×109);枕和耳后淋巴結腫大52例(77.61%);抗病毒、抗感染及輸液等治療效果欠佳。結論 幼兒急疹發(fā)病年齡5個月~1歲是高期,病程大于3天,熱退疹出,可自愈,預后好,常并發(fā)咳嗽、腹瀉、嘔吐等癥狀,應用清熱解毒等對癥治療效果良好,降低了濫用抗生素等藥物現象。
幼兒急疹,臨床診斷,治療,臨床觀察
幼兒急疹也可稱為嬰兒玫瑰疹,中醫(yī)又可稱為假麻[1],是兒科常見的臨床疾病,早期缺少典型的癥狀與體征,為臨床診斷帶來了困擾,在臨床治療上會導致盲目用藥,現以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幼兒急疹67例作回顧性分析,現研究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幼兒急疹67例,男35例,女32例,年齡4月26天~2歲1月,5月~1歲有57例(85.07%),平均年齡(6.5±2.1)個月,<5個月有5例(7.46%),平均年齡(2.6±1.1)個月,>1歲5例(7.46%),平均年齡(16.4±2.3)個月。癥狀:①67例均有發(fā)熱且持續(xù)時間>3天:肛溫38℃~39℃40例(59.70%),39℃~40℃18例(26.8%),>40℃9例(13.43%);②合并熱性驚厥4例(5.97%);③咳嗽10例(14.92%);④腹瀉嘔吐2例(2.98%);⑤聲啞2例(2.98%);⑥眼瞼水腫2例(2.98%);⑦納差1例(1.49%);⑧喘粗氣1例(1.49%)。體征:①枕和耳后淋巴結腫大52例(77.61%),軟腭紅色斑點3例(4.47%),咽部潰瘍有12例(17.91%);②67例患者全部出疹,其60例(89.55%)皮疹為米粒大小紅色丘疹,疹間皮膚正常,3天后皮疹可自行消退,退后皮膚無色素沉著或脫屑。
1.2 輔助檢查
外周血WBC總數(1.41~12.0×109),(1.41~4.0×109)22例(32.83%),(4.0~10.0×109)40例(59.70%),(10.0~12.0×109)5例(7.46%);PLT(57~350×109),其中(57~100×109)有2例(5.97%),(100~300×109)61例(91.04%),(300~350×109)4例(5.97%);
1.3 治療方法
依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3組:①中藥類清熱解毒治療后癥狀明顯好轉40例(59.70%);②靜脈靜點抗生素治療后好轉17例(25.37%);③靜脈靜點抗病毒及抗生素藥物后好轉10例(14.92%)。所有患者都采用物理降溫、適當給予退熱、止瀉、止咳、補液營養(yǎng)支持等對癥治療。
本文患兒全部治愈,沒有一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熱退疹出,一般持續(xù)3~5天,患兒皮疹消退后身上并沒有色素沉著及脫屑。
幼兒急疹臨床表現以高熱、皮疹為主,主要由人類皰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HHV-6在人群中較普遍,我國廣東省作為例子,表明3歲以下嬰幼兒HHV-6抗體陽性率達95%以上,6~24個月的嬰幼兒易發(fā)生HHV-6原發(fā)感染[2]。據國外研究報道顯示人類皰疹病毒6型有親神經性,可導致患兒高熱驚厥,此外,有部分國外學者發(fā)現由人類皰疹病毒6型感染的人,在發(fā)熱期(出皮疹前)89.5%的患兒其懸音垂根部兩側出現潰瘍[3],本文研究中只有3例(4.47%)有軟腭潰瘍,因為沒有病毒檢測,所以無法進行對比。
研究提示幼兒急疹好發(fā)5月~1歲(85.07%)期間的兒童,所有患兒均可表現發(fā)熱和皮疹,并且起病都較急,以高熱為主,缺乏其他特異性癥狀與體制,為早期臨床診斷帶來了困擾,在診斷此病是要先檢查枕后,耳后淋巴結,若有腫大要先考慮可能是此病,爭取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和盲目使用抗生素。
總之,只要認真結合以上臨床特點,能做到早期診斷,治療后預后較好,多于皮疹出現后可基本痊愈,且患兒身上沒有色素沉積及脫屑。病初完善血常規(guī)和C反應蛋白檢查,觀察白細胞和血小板變化,考慮本病,可減少抗生素濫用。
[1] 毛慶東.74例幼兒急疹早期臨床觀察[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 10(2):236-236.
[2] 梁秀麗,張金明.幼兒急疹早期診斷的探討[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1(2):66-68.
[3] 唐海生,施巧玲.幼兒急疹57例臨床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2(35):4635-4636.
本文編輯:王雨辰
R725.1
B
ISSN.2095-8242.2017.16.3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