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賈平凹
過程主義作家。老賈生性陰柔,留戀光景,有女性般純真的狡黠。其作品的勁道在于對世俗生活細節(jié)過程的描述。因此,當我們讀后要為之提煉一個“主題”時,往往找不到稱職的穴口,大呼淺陋。老賈的作品要你欣賞的是細密柔韌的肌質(zhì),而不是構(gòu)架。他幾乎是傾盡心力描述好一個過程,像一條成色勻稱的金絲絨。非要問它用來拴什么,是愚蠢的。此外,老賈寫“性”,比較幼稚,大都是古書中抄來的套路。因此,他在另外意義上說對“性”是遲鈍的,有種紙上談兵的、秀才氣的“本本主義”氣質(zhì)。
牛漢
悲情詩人。在那一代詩人里,牛漢是保持內(nèi)心最完整的一個。從青年到老年,他的詩像從一個根系長成的大樹,有驚人的貫通,和在悲風中揮毫流轉(zhuǎn)的莖葉。牛漢詩中的“我”,本真、頑健。他可能是詩人中唯一只去詠頌苦難而高尚的事物,而不讓人感到虛偽的人。這么說會有另一層意思,牛漢是不可摹仿的。他的生平與寫作是合一的。這使那些摹仿者淪為道德表演。
韓少功
智力超群者。在普遍憑感受寫作的中國作家中,韓少功是極個別的智能型作家,其智力稱得上是出眾的。無論是“尋根”,還是“馬橋”,其主題和話語方式都帶有高智能的方案設計特點。韓少功閱歷豐富,但在寫作中這些閱歷是被智力所調(diào)動所安排的。因此,盡管他所寫的是閉塞鄉(xiāng)土題材的小說,卻也是貨真價實的“知識分子小說”。在中國作家中,韓少功是讀書量極大的少數(shù)人,但他是個成功的“采氣”者,從不將那些“知識”炫耀式地直接搬進自己的小說,而是化為個人的血肉。他的每部作品都值得“經(jīng)驗讀者”深入細讀。
劉震云
骨子里的先鋒派。劉震云對自己的文學譜系一直諱莫如深,他樂于被盲視的批評家拉入“現(xiàn)實主義”,以在主流文壇不被“老人們”側(cè)目。文壇上先鋒派熱鬧得緊,但至少有一半以上是表面修辭效果上的仿寫者,剝?nèi)ミ@層皮,露出的是頹廢的浪漫主義刊授學員。劉震云在表面技藝上顯得木訥,但其靈魂卻最得先鋒派真髓。表現(xiàn)在心靈的疲倦,轉(zhuǎn)喻中隱藏的個人隱語世界,互否性的內(nèi)省,“主體移心”的意識,語境在透明中呈現(xiàn)的晦暗。還有誰能像劉震云那樣寫出波瀾不驚的日常生活中的荒誕?劉后期的小說試圖綜合展示其書寫技藝,但用力過猛,嚇得自己倒退三步,反倒顯得生澀。
王朔
嚴肅作家。這說法可能讓人蹙額。但王朔在我心中一直是嚴肅的。他是安徒生筆下喊出“皇帝什么衣服也沒穿”的大孩子。為了證明這個,他索性也扒下了自己的衣裳。這一嚴肅舉動在習慣于以異常為“正?!钡臍v史情境中,顯得像惡作劇。此外,王朔本質(zhì)上是羞怯的,他小說中的“臟話”只是日常習語。在寫到“性”時,王朔甚至患有潔癖。在這點上,他是稀有的相信“愛情永恒”的老派青年。
西川
微笑的懷疑論者。一個擁有個人化想象力的詩歌從業(yè)者,一個在超驗和世俗中游走的觀察家,一個制造金屬和海市蜃樓的專家,一個通過格言取消格言的文士,一個收盡萬象又吐出萬象的反諷的智者。在他的詩中,眾神與五行八作的家伙是平等的、對話的。他是懷疑論者,同時也是那疑團。
于堅
矛盾的詩歌“酋長”。左手麻利地擺弄云南某部落的風水盤,右手揮舞“后現(xiàn)代”的解構(gòu)柳葉刀。他是詩歌界僅見的能奇詭地將語言哲學和自然主義,波普爾的“批判理性主義”與海德格爾的“詩意棲居”,文研會的“為人生”和巴爾特的“零度寫作”,金斯堡的癲狂“嚎叫”與奧修的“靜心”嘮嗑……無任何心理負擔地雜燴于一體的人物。他成功地反對了思想意識烏托邦,但又要建立“原在烏托邦”。他的詩歌常常充滿活力,富于實驗精神,但對大多數(shù)讀者都有可感性。于堅近年的理論文本矛盾糾結(jié)、“蠻橫無理”,像粗糙羊毛團的激流,但時有個人的睿見,羊毛長在羊身上。這位棕色酋長想告訴我們的是:雖然“詩關(guān)別材”,但到“拒絕隱喻”為止。
(編輯: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