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
金錢這個東西,所具有的是工具性的價值、手段的價值,而不是目的性的價值。當然,窮人在掙活命錢的時候,企業(yè)家在做生意的時候,金錢會成為當下的目的。但是,從人生總體上看,金錢只是手段,不應該是目的。一開始,它是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在生存問題解決以后,它應該是滿足精神需要的手段。我說金錢是好東西,也是指它作為手段的價值,而我說它不是最好的東西,就是指它不具備目的的價值,那些應該成為目的的東西才是最好的東西,那就是生命本身的享受和精神的享受。
德國有一個作家叫伯爾,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有一篇很短的小說,講了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個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旅游者,到了一個偏僻的漁村。他看見一個青年漁夫躺在小漁船上,正曬著太陽打瞌睡。他覺得這個情景很美,就給他照相,咔嚓咔嚓,把漁夫吵醒了。于是他就跟那個漁夫聊天,他說你不應該躺在這兒曬太陽,漁夫問自己應該干什么,他說你應該出海打魚。漁夫就問然后呢,他說然后你就把魚賣了,得到錢以后,你就可以買更大的漁船,掙更多的錢。然后呢,買一條更大的漁船,說到最后,買一條現代化的最先進的漁船。漁夫問,然后呢,旅游者說,然后你就可以躺在這里曬太陽了。漁夫說:用不著,我現在就可以。
這個小故事講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本來你掙錢是為了什么,是為了享受生命,可是我們往往這樣,掙著掙著,忘記自己本來的目的是什么了,掙錢本身成了目的了,這不是很可笑也很可悲嗎?把手段當成目的,一輩子都耗在本來是手段的東西上了,在我看來這是價值觀的最大迷失。事實上,這種情況比比皆是,許多人一輩子都忙著掙錢和花錢,花錢也不是享受,只是在消費,沒有時間欣賞大自然,沒有時間和家人共度快樂時光,沒有時間讀書、聽音樂,你只能說這樣的人從來沒有真正享受過生命。
由此可見,在幸福的問題上,財富到底起多大的作用,完全是由一個人的精神素質決定的。如果我們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幸福在于生命的單純和精神的豐富,就可以知道,一方面,得到幸福比得到財富要容易,你財富不多,但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精神素質,就完全可以得到幸福,另一方面,得到幸福比得到財富要困難,你財富再多,但精神素質不好,就仍無真正的幸??裳?。
【評點】
作家圍繞金錢與幸福的關系進行深入的闡述,又引入故事,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與可讀性。文章說理層層推進,語言親切質樸,富有思想性與邏輯性,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