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宗敏
(南京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鄧小平關于維護黨中央權威的重要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曹宗敏
(南京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鄧小平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十分強調維護黨中央的權威的重要性,并就如何維護黨中央的權威進行了深刻的理論闡述。他強調黨“中央要有權威”,維護黨中央權威“要有意識地維護一個核心”,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必須嚴明黨的紀律、必須反對派別活動。新形勢下,學習鄧小平關于維護黨中央權威的重要思想對于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權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鄧小平;維護中央權威;反對派別活動;嚴明黨的紀律
鄧小平在調整、整頓工作以及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曾多次強調黨“中央要有權威”“不能否定權威”。1979年3月27日,鄧小平在談及堅持黨的領導問題時指出:“講黨的領導,強調要有統(tǒng)一領導,要有權威?!瓫]有黨中央、國務院,能解決全國性的問題嗎?”[1]這里,鄧小平明確肯定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權威不僅能夠提高調整工作的效率,也能夠幫助解決全國性的問題。1988年,鄧小平在聽取關于價格和工資改革初步方案匯報時正式提出了“中央要有權威”論斷。鄧小平說:“我的中心意思是,中央要有權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須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2]如果沒有這一條,各地區(qū)、各部門自行其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么中央的政策就難以執(zhí)行到位,改革政策就難以真正落實下去。鄧小平強調,中國的改革要成功,就必須在黨中央有權威的領導下有秩序地進行。此后,鄧小平在多次談話中明確強調黨中央要有權威的思想。他指出:“黨中央、國務院應當是有權威的,有能力的。沒有權威不行啊?!保?]“黨中央的權威必須加強?!貏e是有困難的時候,沒有中央、國務院這個權威,不可能解決問題。有了這個權威,困難時也能做大事。不能否定權威,該集中的要集中,否則至少要耽誤時間?!保?]
鄧小平為什么強調黨“中央要有權威”呢?這既是對我國革命和建設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也是推進改革開放戰(zhàn)略的現實要求。中國曾被稱為一盤散沙,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但凡黨中央是有權威的、團結統(tǒng)一的,黨便能匯聚人民的力量克敵攻堅,辦成大事。反之,則會影響黨的團結統(tǒng)一,引發(fā)混亂??谷諔?zhàn)爭時期,在以毛澤東為首的有權威的黨中央領導下,黨領導群眾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以后又打敗了美帝國主義支持的蔣介石,才有了全國的勝利?!拔母铩敝?,“踢開黨委鬧革命”的無政府主義造成了黨和社會的極度混亂,這種極度混亂和對黨的權威的否定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的災難?!熬驼麄€政治局面來說,是一個混亂狀態(tài);就整個經濟情況來說,實際上是處于緩慢發(fā)展和停滯狀態(tài)?!保?]鄧小平深刻地認識到:在中國這樣的大國,要把幾億人統(tǒng)一起來建設社會主義,需要有黨的有權威的統(tǒng)一領導,否則只會四分五裂,一事無成。只有在黨中央有權威的統(tǒng)一領導下,黨才能夠凝聚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力量,干出轟轟烈烈的事業(yè)。此外,強調“中央要有權威”也是推進改革開放戰(zhàn)略的現實要求。這是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極其艱巨復雜的任務擺在我們的面前。很多舊問題需要繼續(xù)解決,新問題更是層出不窮?!保?]尤其是,改革開放過程中面臨著方方面面深刻而復雜的利益關系調整,如果沒有黨中央的權威,就無法形成統(tǒng)一意志,難以確保政令暢通,影響改革的順利推進。比如,統(tǒng)籌沿海地區(qū)和內地的發(fā)展就需要中央的權威。鄧小平指出:“沿海地區(qū)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fā)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fā)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fā)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fā)展,這也是個大局。那時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保?]如果各地相互打架,相互拆臺,就統(tǒng)一不起來,只有中央——黨中央和國務院能夠統(tǒng)一?;诖?,鄧小平強調:“黨中央的權威必須加強”[8]。
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堅決發(fā)揚黨的民主,保障黨的民主。黨員對于黨的決定有意見,可以通過組織發(fā)表,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可以通過組織也可以直接向中央提出自己的意見。從中央起,各級黨組織都要認真考慮這些意見?!保?]但是,在什么范圍、以什么形式討論必須合乎黨的原則,遵守黨的決定。此外,鄧小平也強調,在保證政令統(tǒng)一的前提下,要逐步劃分中央和地方職責,簡政放權,既充分發(fā)揮地方的積極性,又保持黨中央的權威。1988年鄧小平在《中央要有權威》中明確強調:“我們要定一個方針,就是要在中央統(tǒng)一領導下深化改革?!F在中央說話,中央行使權力,是在大的問題上,在方向問題上。”[10]這表明,強調中央要有權威意在強調地方對中央決定和決議的絕對執(zhí)行,目的是為了確保改革開放的向前推進,這是在大的問題和方向問題上的絕對服從;而強調簡政放權針對的是具體的地方性事務,意在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個有權威的黨中央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這是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也是鄧小平多次強調的一點。1962年6月,鄧小平指出,我們黨“有好的中央。這就是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從一九三五年一月遵義會議以來,二十七年的歷史證明,我們的黨中央是一個好的黨中央?!保?1]1989年5月31日,鄧小平在政治交代中表示:“希望大家能夠很好地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很好地團結。只要這個領導集體是團結的,堅持改革開放的,即使是平平穩(wěn)穩(wěn)地發(fā)展幾十年,中國也會發(fā)生根本的變化。關鍵在領導核心。 ”[12]1989年6月,鄧小平在《第三代領導集體的當務之急》中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保?3]
在鄧小平看來,維護黨中央權威一定要樹立核心,“要有意識地維護一個核心”[14]。這是因為,不建立核心,處于渙散的狀況,黨就難以有效地發(fā)揮作用;有了這個核心,黨便能團結一致,凝聚力量,克服萬難。追溯黨的歷史,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是以毛澤東為核心。因為有了這個核心,黨領導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制本主義,建立了新中國。也正因為有了毛澤東這個核心,“文化大革命”沒有把共產黨打倒。第二代領導集體是以鄧小平為核心。因為有了這個核心,即使黨的領導層發(fā)生變動,也沒有影響黨的領導的穩(wěn)定性。黨的歷史表明,黨的領導集體必須有一個核心,否則黨的事業(yè)就不能取得勝利。因此,鄧小平強調,進入第三代領導集體也必須有一個核心,他告誡全黨和新的領導集體,必須自覺維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鄧小平指出:“要有意識地維護一個核心,也就是現在大家同意的江澤民同志。開宗明義,就是新的常委會從開始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注意樹立和維護這個集體和這個集體中的核心。只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有一個好的常委會,只要它是團結的,努力工作的,能夠成為榜樣的,就是在艱苦創(chuàng)業(yè)反對腐敗方面成為榜樣的,什么亂子出來都擋得住?!@是最關鍵的問題。國家的命運、黨的命運、人民的命運需要有這樣一個領導集體?!保?5]這表明,鄧小平將黨中央的領導核心上升到了國家命運、黨的命運和人民命運的高度,凸顯了黨的領導核心的重要地位。自覺維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既是黨的事業(yè)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國家前途命運所系。1990年12月,鄧小平在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的談話中進一步指出,現在國際形勢不可測的因素多得很,矛盾越來越突出?!爸袊鴨栴}的關鍵在于共產黨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好的政治局常委會。只要這個環(huán)節(jié)不發(fā)生問題,中國就穩(wěn)如泰山。……最關緊要的是有一個團結的領導核心。這樣保持五十年、六十年,社會主義中國將是不可戰(zhàn)勝的?!保?6]
需要指出的是,首先,盡管鄧小平強調黨中央必須“有一個核心”,但這并非意味著將整個黨和國家的希望寄托在一兩個領袖的威望上。鄧小平強調:“一個國家的命運建立在一兩個人的聲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險的。不出事沒問題,一出事就不可收拾?!保?7]鄧小平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在政治交代中他鄭重聲明,在新的領導一經建立有秩序的工作以后,他就不再過問和干預具體的事務了。其次,鄧小平不主張把領袖神化。在鄧小平看來,領袖是人,不是神。無限度地夸大領袖個人的作用會引發(fā)盲目的領袖崇拜。鄧小平強調,愛護黨的領袖“本質上是表現對黨的利益、階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的愛護,而不是對于個人的神化。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的一個重要的功績,就是告訴我們,把個人神化會造成多么嚴重的惡果?!保?8]最后,重視黨的領袖的作用并不等于強調個人集權和專斷。在鄧小平看來,權力過分集中在領導人一人手中容易引發(fā)個人專斷和集權,助長“家長制”作風和“一言堂”。一旦決策失誤,引發(fā)的后果是難以估量的。鄧小平指出:“個人決定重大問題,是同共產主義政黨的建黨原則相違背的,是必然要犯錯誤的?!保?9]因此,鄧小平反對“不適當的過分的中央集權”[20],主張實行黨的集體領導制度。鄧小平強調:“你們這個班子要搞好,關鍵是要形成集體領導。 ”[21]
鄧小平認為,黨員絕對服從并嚴格執(zhí)行黨中央的決定既是黨章的基本要求,也是黨的一項紀律和傳統(tǒng)。對黨中央的絕對服從能夠加強黨的團結統(tǒng)一,保證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反之,對黨中央決定的不服從和不執(zhí)行不僅是違反黨的紀律的表現,也影響黨的團結統(tǒng)一,使黨難以形成統(tǒng)一的意志,難以在各方面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更難以實現黨的任務和歷史使命。革命戰(zhàn)爭時期,鄧小平十分重視全黨服從中央這一條組織紀律,多次強調“反對不尊重上級的行為”,不允許“不尊重中央和上級的決定”。1941年4月,鄧小平在《黨與抗日民主政權》中指出:“在政權中工作的同志,要遵守政權的紀律和秩序,反對混亂現象,反對不尊重上級政權的行為。 ”[22]1943年,鄧小平《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有了中央正確的領導,還必須有忠實執(zhí)行中央指示的各級黨的組織和干部。如果我們各級黨的組織和干部還充滿著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這些歪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無法實現的。”[23]正是由于全黨服從中央維護了黨的權威,使黨成為了一個團結統(tǒng)一的、有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的組織,因此黨才能取得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
新中國成立以后乃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針對黨內出現的一些不尊重、不執(zhí)行黨中央決定的錯誤傾向,鄧小平也多次強調要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嚴格執(zhí)行黨中央的決定這條組織紀律。新中國成立后,在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和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黨內出現了明顯的分散主義偏向。一些黨的干部不喜歡黨的領導和監(jiān)督,在自己的崗位上喜歡自成系統(tǒng),自由行動,不尊重中央和上級領導的決定,甚至在處理一些應當由中央決定的重要問題之時,既不請示、也不報告。這些罔顧黨中央的行為不僅違背了黨的政策和紀律,也不利于黨的團結和集中統(tǒng)一。鄧小平強調,“為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黨必須按照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國的各個組織統(tǒng)一服從中央的原則去行動?!保?4]1962年2月,鄧小平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進一步強調:“我們的方針確定之后,就要一條心,向前看……對于黨和國家的政策和任務,必須千方百計,克服困難,去貫徹執(zhí)行。決定了就要執(zhí)行,要一致執(zhí)行,這是一條紀律,也是我們黨的傳統(tǒng)。”[25]如果不執(zhí)行,那就是違反黨的紀律。
文化大革命期間,“由于紀律相當廢弛,許多黨員可以自行其是,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的決定,黨規(guī)定的任務,可以不執(zhí)行或不完全執(zhí)行?!保?6]這使得黨難以在各方面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改革開放后,黨內仍然面臨著“左”的習慣勢力的和右的干擾,一些黨員自行其是,不執(zhí)行黨的政策和決定,罔顧黨紀。針對這種情況,鄧小平在《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中指出:“中央犯過錯誤,這早已由中央自己糾正了,任何人都不允許以此為借口來抵制中央的領導。只有全黨嚴格服從中央,黨才能夠領導全體黨員和全國人民為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任務而戰(zhàn)斗。任何人如果嚴重破壞這一條,各級黨組織和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就必須對他嚴格執(zhí)行紀律處分,因為這是黨的最高利益所在,也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27]這里,鄧小平將全黨服從中央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任務相聯系,并將這條紀律視為黨和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這是因為,在鄧小平看來,“一個黨如果允許它的黨員完全按個人的意愿自由發(fā)表言論,自由行動,這個黨當然就不可能有統(tǒng)一的意志,不可能有戰(zhàn)斗力,黨的任務就不可能順利實現?!保?8]因此,鄧小平強調:“中央決定了的東西,黨的組織決定了的東西,在沒有改變以前,必須服從,必須按照黨的決定發(fā)表意見,不允許對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任意散布不信任、不滿和反對的意見?!保?9]尤其是,在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上,要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中央的決定和決議,堅決反對山頭主義、分散主義,杜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強調維護黨中央權威必須反對派別活動、反對派性斗爭,這是鄧小平的一貫立場。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鄧小平曾經多次強調:“不準搞派別活動”“不能搞宗派主義”、要“反對派性”。1962年2月,鄧小平在《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不準搞派別活動。……在問題沒有作出決定以前,都可以公開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作出決定以后,就必須堅決執(zhí)行?!保?0]在整頓工作中,鄧小平強調“不能搞宗派主義”。1975年7月4日,鄧小平在對中央讀書班第四期學員所作的講話中指出:必須堅決同派性作斗爭,“黨員要按照黨的章程辦事,遵守黨的紀律,不能搞宗派主義,樹山頭、壘山頭,或者站到這個山頭、那個山頭。如果這樣,黨就分裂了,就沒有戰(zhàn)斗力了?!保?1]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鄧小平強調黨內不能形成 “小派、小圈子”。1989年5月31日,鄧小平在政治交代中強調:“黨內無論如何不能形成小派、小圈子。我們這個黨,嚴格地說來沒有形成過這一派或那一派。三十年代在江西的時候,人家說我是毛派,本來沒有那回事,沒有什么毛派?!∪ψ幽莻€東西害死人吶!很多失誤就是從這里出來,錯誤就是從這里犯起。”[32]
鄧小平強調維護黨中央權威必須反對黨內派別活動,既是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也是黨自身建設的客觀需要。自黨成立以來,在黨的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曾經出現過宗派主義和派別活動。這些派別活動對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的領導構成了較大的威脅。為了加強黨的隊伍的團結統(tǒng)一,正確地發(fā)揮黨的領導作用和核心作用,維護黨中央的權威,黨領導人民同派別活動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比如,“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們黨進行了一次時間很長的整風運動,那次整風主要是克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目的是把全黨團結在毛澤東思想之下,團結在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周圍,領導群眾,打敗日本侵略者?!保?3]鄧小平強調,對于在黨內進行宗派活動、分裂活動等危害活動的分子,黨“必須進行無情的斗爭,給予嚴格的制裁,直至在必要時將他們驅逐出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維護黨的團結,才能維護革命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34]
此外,鄧小平強調維護黨中央權威必須反對黨內派別活動,不但是順利推進改革開放政策的迫切需要,而且是保持黨的政權穩(wěn)定性的現實要求。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因素,黨內還存在著派性斗爭。派性斗爭的存在,不僅挑戰(zhàn)了中央的權威,影響了黨的團結統(tǒng)一,也不利于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落實。針對派性斗爭,鄧小平指出:“我們提倡黨性,反對派性。有些人就是死抱著那個派。派性高于黨性的大有人在,包括我們某些老黨員在內。這還怎么合格?”[35]“現在確實還有一批幫派人物,奉行林彪、‘四人幫’那套思想體系的,打砸搶的,頭上長角、身上有刺的,這是造成不安定的一個重要因素。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貫徹執(zhí)行的過程中,總要遇到那么一些人,一下子就給卡住了?!瓕δ切团审w系人物,一定要嚴肅處理”[36]。1983年10月,鄧小平在十二屆二中全會中談及黨的狀況時指出,黨內一些人以權謀私,長期在政治上不同黨中央保持一致、或者表面上保持一致實際上另搞一套。這些人堅持原來的幫派思想,有一套煽惑性和顛覆性的政治主張,他們善于偽裝,騙取信任,伺機制造動亂。如果不在整黨中解決這股有野心的政治勢力,將會留下禍根。為了保證黨組織的穩(wěn)定性,革除派別活動和派性斗爭,鄧小平強調:在整黨中,對于這些人,“必須嚴肅地作出組織處理。該開除黨籍的就開除黨籍,該給撤職或其他處分的就給這些處分,犯罪的還得法辦?!保?7]
第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中央要有權威”。鄧小平曾多次強調黨“中央要有權威”“不能否定權威”,特別是有困難的時候,黨中央的權威必須加強。他認為,中國的改革要成功,就必須在黨中央有權威的領導下有秩序地進行。因此,中央定了措施以后,各地各部門要堅決、迅速、有力地執(zhí)行,保持政令暢通,做到令行禁止。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之所以比較順利地完成了調整、整頓工作,成功地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并同時開拓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究其原因,在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是一個有權威的、團結統(tǒng)一的、有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的領導集體。這樣一個有權威的、團結統(tǒng)一的、有戰(zhàn)斗力的領導集體,不僅擁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氣度與胸懷,更有改革開放、革故鼎新的魄力與擔當。誠然,在中國這樣的大國,要團結和帶領十幾億人口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如果沒有黨中央有權威的、集中統(tǒng)一的領導,就難以形成統(tǒng)一意志。只有在黨中央有權威的統(tǒng)一領導下,黨才能夠凝聚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力量,干出轟轟烈烈的事業(yè)。當前,黨面臨著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嚴峻的挑戰(zhàn),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只有“黨中央有權威,才能把全黨8800多萬名黨員和44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牢固凝聚起來,進而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去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勝利。 ”[38]
第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關鍵在領導核心”。鄧小平認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必須有一個核心。黨、國家和人民的命運需要一個有核心的、堅強有力的領導集體。鄧小平在政治交代中表示,希望全黨能夠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只要這個領導集體是團結的,堅持改革開放的,中國就會發(fā)生根本的變化。鄧小平的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時期,面臨著國內國外紛繁復雜的機遇和挑戰(zhàn)。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核心,其治國理政任務之艱巨、責任之重大、情況之復雜是其他任何政黨難以比擬的。因此,黨領導人民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向前進的偉大征程中,尤其需要一個堅強而有力的領導核心。而這樣一個有權威的領導核心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黨的十八屆六中全首次明確提出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并充分肯定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取得的成就。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關鍵在領導核心”,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的事業(yè)所取得的進步也雄辯地說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是符合黨、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的,也符合了時代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現實要求。因此,全黨必須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貫徹執(zhí)行黨中央的決議、路線、方針和政策,為完成黨在新形勢下的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
第三,維護黨中央權威必須把黨的紀律和規(guī)矩挺在前面。鄧小平十分重視全黨服從中央這條組織紀律,在革命和建設時期曾多次強調不允許 “不尊重中央和上級的決定”、要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要“嚴格執(zhí)行黨中央的決定”這條紀律。在鄧小平看來,全黨服從中央是黨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只有全黨服從中央,黨才能夠領導人民為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任務而戰(zhàn)斗。尤其是,在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上,各級黨員和領導干部要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中央的決定和決議,堅決反對山頭主義、分散主義,杜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鄧小平的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近年來,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向前推進,黨內出現了一些違反紀律的突出問題,比如一些黨員和領導干部包括高級干部罔顧黨紀,獨斷專行,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宗派主義、山頭主義等不同程度存在。一部分黨員和領導干部特別是個別高級領導干部權力欲望膨脹,在黨內搞陽奉陰違、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搞政治陰謀活動,進行無原則的派別斗爭。這些活動違反了黨內規(guī)矩和黨的紀律,肆意地挑戰(zhàn)黨中央的權威,嚴重損害了黨內政治生態(tài)。因此,全黨上下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任何挑戰(zhàn)黨中央權威的活動,以黨章為基本遵循,把黨的紀律和規(guī)矩挺在前面。在2017年2月13日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研討班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明確要求“每一個黨的組織、每一名黨員干部,無論處在哪個領域、哪個層級、哪個部門和單位,都要服從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39]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思想年編(一九七五—一九九七)[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227.
[2][3][4][5][7][8][10][12][13][14][15][16][17][21][32][37]鄧小平文選: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7,312,319,264,277-278,319,278,301,310,310,310,365,311,318-319,300-301,38.
[6][9][26][27][28][29][31][35][36]鄧小平文選: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272,271,271-272,271,272,13-14,268,280-281.
[11][18][19][20][22][23][24][25][30][33][34]鄧小平文選: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8,235,229,227,15,88,249,316,308,151,238-239.
[38]栗戰(zhàn)書.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N].人民日報,2016-11-15.
[39]習近平.以解決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和主抓手 推動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到實處[N].人民日報,2017-02-14.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10.005
A849
A
1004-0544(2017)10-0028-05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7AKS002);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KYCX_1011)。
曹宗敏(1988-),女,安徽六安人,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責任編輯 梅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