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巖光(中石化勝利油田東勝精攻石油開發(f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001)
東勝公司薄層稠油難動用儲量開采技術研究
徐巖光(中石化勝利油田東勝精攻石油開發(f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001)
東勝公司薄層稠油區(qū)塊在稠油區(qū)塊儲量中占有重要地位,為有效開采該類型油藏難動用儲量,總結了東勝公司薄層稠油區(qū)塊的特點及開采難點,總結了開采該類型油藏的技術系列及應用情況,對該類型油藏的開發(fā)具有重要意義。
薄層稠油;難動用;開采技術
東勝公司投入開發(fā)稠油區(qū)塊有5個,探明石油地質儲量8908萬噸,主要分布在金家油田、太平油田、尚二區(qū),主要開發(fā)層系是館陶組、東營組、沙一段、沙三段。東勝公司稠油油藏共有17個開發(fā)單元,上報動用地質儲量6509萬噸,薄層稠油區(qū)塊有金17塊、金17-30塊、沾188塊、尚二區(qū)等,地質儲量占東勝公司稠油儲量的31.1%。
1.1 油層薄、夾層多,儲層非均質性強,注蒸汽熱損失大
薄層稠油區(qū)塊的最大特點就是油層薄,隔夾層較多,對于厚度小于5m的油層,井口溫度下降快,地層中熱能損失嚴重,熱損失70%左右。
1.2 儲層敏感性強,粘土含量高,注汽過程粘土易膨脹,油層堵塞
油層中粘土礦物含量高,平均粘土含量5%以上,它們遇水極易膨脹,易堵塞孔喉,阻礙流體流動,降低儲層滲透率。儲層敏感性強,各區(qū)塊主力層五敏性質不一樣,需要依據(jù)儲層敏感性特征有針對性的調整入井液參數(shù)。
1.3 泥質膠結,地層疏松,顆粒遷移嚴重,地層易出砂
油層埋藏淺,壓實程度差,膠結物含量低,以細砂、粉細砂為主,油層膠結疏松,出砂嚴重。金家油田主力儲層埋藏最淺,一般在750~960m左右,平均埋深850m,孤東九區(qū)主力儲層埋藏最深,一般在1320~1400m左右,平均埋深1360m。壓實作用弱,成巖性差,膠結疏松,易出砂。
1.4 油水關系復雜,油藏具有邊底水,注蒸汽易造成水竄
沾188塊位于太平油田中部,為典型的邊底水活躍的薄互層稠油油藏,油水關系復雜,易水竄。
在調研勝利油田多個薄層稠油油藏開采技術的基礎上總結了開采該類油藏的技術系列,對有效開采東勝公司薄層稠油油藏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2.1 薄層稠油多井型組合開發(fā)技術
根據(jù)薄層稠油的油藏特點,優(yōu)化提出了三種典型的井型組合方式。對單薄層稠油油藏,采用水平井與水平井組合、水平井與分支井組合;對多薄層稠油油藏,采用水平井與直井組合。
(1)水平井開采薄層稠油技術界限
針對薄層稠油,建立了以水平井為主、多井型組合及蒸汽高效熱利用的開發(fā)模式,實現(xiàn)了2.5米薄層稠油的有效動用。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動用厚度界限由原來的6m、8m、10m分別降低到2.4m、2.9m和3.7m。
(2)水平井配套防砂工藝技術
水平井配套使用的防砂及完井工藝技術主要有:①套管完井掛精密濾砂管完井、②裸眼精密濾砂管完井、③精密濾砂管完井管外擠壓礫石充填、④套管完井長井段擠壓礫石充填防砂。東勝公司主要應用于金17塊、沾188塊、沾5塊、金8塊,防砂完井技術是精密慮砂管完井管外擠壓礫石充填。
(3)應用效果
金17塊363小層:為本塊主力油層,鉆遇油層井10口,厚度較大,有效厚度范圍為0.6m~12.3m,平均5.1m,該區(qū)塊采用單薄層水平井與水平井組合熱采開發(fā),目前共有水平井40口,直井1口,配套使用精密濾砂管完井管外擠壓礫石充填,開采效果較好,目前累計產(chǎn)油35.97*104t。
2.2 單薄層稠油HDNS技術
(1)利用水平井工藝技術解決儲層埋藏淺、生產(chǎn)壓差小的問題
針對單薄層稠油油藏,利用水平井開采可降低油層熱損失20%~30%,提高吸汽產(chǎn)液能力1.7倍以上,油藏動用范圍顯著擴大。
(2)利用蒸汽、油溶性降黏劑技術解決了地層溫度下原油黏度高的難題
通過降粘劑實驗加劑后體系的瀝青質聚集體數(shù)量明顯減少,尺寸變小。
(3)注氮氣隔熱保溫解決了油層厚度薄、地層能量低的問題
注氮氣開采機理:環(huán)空注N2,起到隔熱作用,提高注汽效果;N2壓縮系數(shù)是CO2三倍,利用N2膨脹性高的特點,補充地層能量;地層內(nèi)N2向上超覆,起地層保溫作用。
(4)應用效果
HDNS技術主要應用于金17塊,共應用了42井次,注氮氣量410.1萬方,動用儲量29.8萬噸。第二周期采用HDNS生產(chǎn)初期峰值產(chǎn)量明顯高于第一周期沒有伴注氮氣。
2.3 多薄層稠油分層防砂分層注汽技術
(1)分層注汽工藝或化學防砂后分層注汽
籠統(tǒng)注汽導致吸汽不均,對于出砂不嚴重的井,優(yōu)選井況好、無套變、無套損的井,采用化學防砂后根據(jù)油井吸汽剖面參數(shù),采取分層注汽,限制高滲透層的注汽量,加強未動用層注汽量,迫使注入的蒸汽進入未動用的油層,挖掘層間剩余油,提高吞吐效果。
(2)機械分層防砂分層注汽工藝
為解決層間差滲透率差異大、注汽啟動壓力差別大、吸汽不均等原因造成的層間動用不均勻,開展了機械分層防砂分層注汽工藝試驗,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效果遠好于籠統(tǒng)防砂注汽的井。
(3)應用區(qū)塊
尚二區(qū)位于尚店油田西北部,劃分為7個砂層組,14個含油小層,4個主力層(Ng31、Ng34、Ed31、Ed34)。主體部位厚度大于6m以上區(qū)域反九點井網(wǎng)熱采,邊部厚度大于6m蒸汽吞吐,其它常規(guī)開采。部署新井30口(直井29口,水平井1口),利用老井78口,吞吐井63口,常規(guī)生產(chǎn)井45口。
(1)以經(jīng)濟效益為中心,提高薄層稠油難動用儲量開采效果
做好經(jīng)濟效益評估,健全薄層稠油油藏開采技術經(jīng)濟界限標準,做好方案預評估,以經(jīng)濟效益為中心,實現(xiàn)薄層稠油油藏高效動用。
(2)從單一方式轉變成復合方式開采,分階段變換開采方式
開發(fā)初期采用氣體+稠油高效降粘+蒸汽吞吐熱采或者儲層高效降粘+氣體強化化學冷采等技術,主要為了降壓。中后期氣體+多效泡沫驅油體系+蒸汽(熱水)復合驅技術,主要目的是提高采收率。
(3)加強薄層油藏地質認識,優(yōu)化開發(fā)方案
緊密圍繞提高稠油油藏的開發(fā)水平,加強油藏地質認識,強化油藏、采油、地面系統(tǒng)的有機結合,實現(xiàn)一體化管理運行。積極開展先導試驗,做好技術完善、配套與推廣,為有效改善稠油油藏的開發(fā)效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