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高血壓手術患者麻醉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患者行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對照組患者行全身麻醉,觀察兩組患者插管時、拔管前和拔管后30 min內的心率和血壓的變化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在插管時、拔管前和拔管后30 min內的心率和血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對患者的心率和血壓影響較小,因此在進行麻醉時應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選擇合適的麻醉方法。
【關鍵詞】麻醉方法;老年高血壓;麻醉影響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5.0.02
高血壓是臨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經濟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患有高血壓疾病,而且高血壓的發(fā)病人群逐漸年輕化。高血壓是一種老年高發(fā)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也會增加[1]。本文就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高血壓手術患者的影響進行研究,現(xiàn)匯報
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8~72歲,平均年齡(59.5±1.5)歲。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0~74歲,平均年齡(60.5±1.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手術前進行常規(guī)備皮,進行全身麻醉,首先給予患者麻醉誘導,具體藥物為:咪達唑侖2.0~5.0 mg、維庫溴銨0.9~1.1 mg/kg、芬太尼3.0~4.0 μg/kg以及依托咪酯0.15~0.25 mg/kg等藥物進行麻醉誘導,接著對高血壓患者接入麻醉劑進行通氣;給予異丙酚3.0~4.0 mg/kg靜脈泵注以維持麻醉,同時間斷性的追加維庫溴銨、芬太尼,維持異氟醚的有效濃度在0.8%~1.2%。在手術結束后停止使用異氟醚,在對患者進行縫皮操作時停止異丙酚泵入,待著各項指標平穩(wěn)時,選擇合適的時機拔出氣管導管。觀察組患者實施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首先幫助患者采取右側臥位,從而方便進行麻醉誘導,然后選擇好穿刺部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備皮,完成穿刺之后,將1.5%利多卡因6.0 mL注入置管中,憨厚確定麻醉平面,待確定后開始進麻醉誘導,具體麻醉過程與對照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插管時、拔管前以及拔管后30 min的心率、血壓的變化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的在插管時、拔管前和拔管后30 min內的心率和血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高血壓是指在在靜息狀態(tài)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升高(140/90 mmHg)[2]。高血壓是一種“心血管綜合征”,在治療及護理時應根據(jù)患者本身的心血管情況制定治療措施。高血壓患者常常會發(fā)生有關于脂肪和糖代謝紊亂的疾病,并伴有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它常見的臨床癥狀有頭暈、頭痛、疲勞、心悸等,也會出現(xiàn)視力模糊、鼻出血、一過性黑朦等較重癥狀,當患者血壓下降后頭痛消失是其典型的癥狀。臨床上有很多比較肥胖的高血壓患者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較多的伴有高血壓。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被稱為“三高”,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長期消耗性疾病,對患者本身具有較大的影響,對患者家屬也是一種負擔。
本文就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高血壓手術患者的影響進行研究,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高血壓手術的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行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對照組患者行全身麻醉,手術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在插管時、拔管前和拔管后30 min內的心率和血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對高血壓中采取硬膜外復合麻醉對患者的心率和血壓影響較小,全麻患者的影響較大,因此在進行高血壓手術時應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進行麻醉。
參考文獻
[1] 艾尼瓦爾·阿布都熱合曼,艾尼瓦爾·庫爾班.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高血壓手術患者麻醉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14):56-57.
[2] 雷 超.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高血壓手術患者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7(19):2506-2507.
本文編輯:孫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