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朱老板
多年來我一直是個數(shù)碼控,在經(jīng)濟能力承受范圍內(nèi)的新東西我一般都會買來嘗嘗鮮。玩過之后稍微貴一點的也許就出掉,而幾百塊的東西往往都留著或者送人了,也不值錢,賣著麻煩。
而電子書我一直是抵觸的,無論是用軟件看書還是電紙書硬件。我最早接觸到的是一臺iRiver的白色電紙書,那還是我在PCWorld做數(shù)碼產(chǎn)品評測的時候,后來又用過索尼的,這幾臺機器都很精致,但是質(zhì)感和手感讓我覺得終究不適合用來看書。
在北京十多年,家里的書越堆越高,小說、雜志、各種雜書都不舍得扔,唯獨專業(yè)書籍是看完就趕緊處理了。扔書是件非常有罪惡感的事情,好幾次我都在垃圾桶里把原本痛下決心扔掉的又撿回來。在沒有買房時,每次搬家時最大的負擔就是這些成箱成箱的書了,一半的家當都是書,搬家公司的伙計每扛起一箱都叫苦連天,看得我也挺難受的,為什么不多整些棉被讓他們輕松完成任務(wù)呢?不過即使這樣,我還是深陷于紙書的氣味中無法自拔,翻開一本新書時的紙香油墨香,不看內(nèi)容都已經(jīng)足夠取悅我這樣的癡漢了。尤其我每次去香港、臺灣都會買很多繁體中文書回來,雖然貴,但是紙張和裝幀比起內(nèi)地的不知道高了幾個檔次。翻書時的沙沙聲也一頁一頁地累積著我的成就感,即便是半夜舉著書睡著被書砸在臉上驚醒,也會有“我今天已經(jīng)盡力了”的滿足。
但是扛不住的是出差,有幾年我北京、杭州跑的次數(shù)很多,每次趕飛機之前都要千挑萬選帶上什么書,要么太重,要么太大,一本不夠還得多帶兩本,糾結(jié)來糾結(jié)去,最后買了臺Kindle,抵抗失敗。
我的第一臺Kindle應(yīng)該是4,有物理按鈕用著挺舒服,但是沒有背光。后來出了Paperwhite,我在日本買了臺回來,晚上看書更方便了,Moleskine的小書燈也能退休了。
很快Kindle Voyage問世,我去日本的次數(shù)實在太多,在大阪買的。如果說Paperwhite還是有點重的話,Voyage倒是恰恰好,在日本買的3G版,比國內(nèi)買WiFi版還便宜,機器背部講究的設(shè)計也讓我愛不釋手,尤其再去日本的時候,拿上它就能隨處直接上網(wǎng),就是機器有點慢。老實說我不喜歡觸摸屏,4的物理翻頁按鈕我很喜歡,Voyage的側(cè)面觸摸翻頁也還行,但是黑暗中總把握不準位置,按兩次才能實現(xiàn)翻頁。后來廉價版Kindle出了白色,我又買了臺玩,但是真太厚了。
Voyage和Paperwhite已經(jīng)足夠滿足大家對電子書的設(shè)想,不過我一直希望它能有一款方便單手操作的產(chǎn)品,就像早年索尼的某款擬書設(shè)計的平板電腦,于是今年終于看到了Oasis。
Kindle Oasis剛發(fā)售沒多久時,我跑遍東京的幾個主要商業(yè)區(qū)的所有數(shù)碼店,沒有任何一家賣Oasis,不光Oasis,他們連Voyage都不賣。全部是Paperwhite和廉價版的那款厚Kindle。問了幾位店員,答案都一樣:大家都買Paperwhite,足夠了,Oasis太貴了,不實用。一定要買的話,線上可以訂。
這就是Oasis的問題了:對我來說它的優(yōu)點只有一處,那就是可以任意單手操作,手大手小都可以單手。但是除了這點之外,其他都是缺點,尤其是那個帶電池的皮套,還必須捆綁銷售,Kindle原本一兩個星期充電一次就夠,備用電池要了干啥?又不是安卓手機分分鐘救急。這樣的結(jié)果導(dǎo)致售價2000多元,都能買一臺Voyage再買臺安卓手機了。想明白之后,我便拔草了,誰買誰傻啊。
Kindle帶來的困擾還有很多,我在Kindle商店里買書越來越多,而看書越來越少。
它確實方便了隨時看任何書,但為什么我看書越來越少呢?因為書本的體驗沒有了,每本書都是一個味道,每本排版都一樣,每本字體字號顏色重量都一樣。我記不住那些書的封面是什么樣子,也不知道我什么時候看完了什么書,從渡邊淳一到毛姆到劉慈欣到余華到徐浩峰,仿佛一個永遠看不完的故事、一本永遠翻不到末尾的書——這樣看下來的結(jié)果是,我覺得這些作者的風(fēng)格似乎都越來越像,因為Kindle上的書沒有裝幀,文字的顯示體驗已經(jīng)潛移默化地改變成一模一樣了。
線下的書店講究陳列,而亞馬遜商店總是一個樣子,排行的算法不夠豐富,暢銷書永遠是那些,每天滑開屏幕看到的都是那些書,這讓我有種錯覺,新書和好書怎么那么少?這也是我看書越來越少的一個原因,解決方案如下:我每周去線下書店至少一次,看看他們上架了什么新書,改變了哪些陳列方式,這樣才有更多的新書名和新封面進入我的視線,不然我完全會被亞馬遜的推薦和榜單所蒙蔽。而且,不能光去一家Pageone,三里屯、頤堤港、國貿(mào)商城三家不同的Pageone就有著完全不同的展示邏輯和不同的側(cè)重,單向街書店、三聯(lián)又更是有著完全不同的選書方法。一趟逛下來,才知道原來出版行業(yè)還是紅紅火火,不買幾本書走還真是不好意思。
于是,今年我又開始瘋狂買紙書了。我把Paperwhite扔在車里,把Voyage放在床頭,而沙發(fā)邊、書房書桌、吧臺上,都堆上了紙書?,F(xiàn)在我坐在書房里,面對著這次裝修自己親手裝上的一整面墻的書柜,里面只有不到一半的書,其他都是各種數(shù)碼收藏品和旅行紀念品。幾千塊的書都在我的幾臺Kindle中,雖然它幫我省了幾萬塊錢,但是這一瞬間我感受到空空如也的失落。
一輩子有一臺Kindle已經(jīng)足夠多,但一輩子存上萬冊紙書都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