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運動當中備受關注的兩個大項目先后邁出了改革的大步子。中國足球改革的亮點是摘下了“足管中心”的牌子,從管理體制上做出嘗試。中國籃球改革的亮點是選出昔日NBA球星、今日CBA俱樂部老總姚明擔任主席,產生了領軍人物。
十幾年前讀過一本書,那是姚明的自傳,書名叫《我的世界我的夢》。中國運動員當中極少有這樣的力作,20萬字都是大實話。姚明在書中有許多個人的感悟和體會,也道出許多警世名言,不只說打球,也說生活。隨手恭錄一小段:“人人都想在我頭上灌籃,沒人害怕。如果我蓋了他們一次、兩次,他們會繼續(xù)試。我喜歡這樣。盡管這意味著我要做更多努力,但是打球就是應該這樣?!?/p>
中國籃球需要姚明保持這樣的態(tài)度,用以面對新的崗位和職責?!罢崎T”的說法似有幾分江湖氣,姚明要做的是中國籃球未來發(fā)展的設計和把握。中國籃球振興不是姚明一人所能完成,喜歡籃球的人們今天把他推到籃協主席這樣重要的位置,寄予美好的憧憬,明天能不能以同樣的熱情對他的想法和做法保持理解、寬容,給他支持和幫助呢?
二十多年來,籃球改革不過是跟在足球后面亦步亦趨,因而少了風險,也少了人們期望的成就。姚明只有三十多歲,不會有那么多顧忌。足球改革至今仍不斷被社會詬病,總是在希望與失望之間的那段路上蹣跚而行,原因之一就是足球界沒有“姚明”。由此來說,籃球真是幸運,讓人羨慕。
優(yōu)秀運動員不一定能成為優(yōu)秀教練員,那么,能不能成為成功的管理者?客觀上,并沒有能還是不能的一定之規(guī),更多要看主觀努力。人們喜歡姚明,關注姚明,信任姚明,因為他有著很多球員和教練都曾有過的CBA經歷,還有籃球界管理層很多人不曾有過的NBA經歷,由此生發(fā)的思考也具有別人不易達到的層次。
在飛雪迎春的日子里,姚明扛起籃球改革發(fā)展的重擔上任了。有人為他祝賀,也有人為他擔心。中國籃球有比任何項目都不差的廣泛社會基礎,又不是長期落后徘徊不前的項目,改革發(fā)展正當時。樂觀的人認為任何挫折都是可以通過主觀努力和調整來改變的,姚明也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