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瑋
從“海歸”到普通教師
前蘇聯(lián)結(jié)束戰(zhàn)爭后,擺在朱敏面前的是兩條路,回國或是繼續(xù)在前蘇聯(lián)求學。雖然朱敏很想回國看望爹爹,但她又不甘心兩手空空回去。她決定留下來學習,把被無情的戰(zhàn)爭奪走的寶貴時光補回來。
朱敏與丈夫劉錚早年的合影
憑著堅強的毅力,朱敏在兒童院努力補習,不到一年就掌握了俄文。接著轉(zhuǎn)到伊萬諾沃學校補習完中學的課程。在集中營里,朱敏跟著難友學說俄語、捷克語、波蘭語,還學著說德語,一開口便是亂七八糟的語言,把中文已經(jīng)忘得差不多了。當她提筆給爹爹寫信時,發(fā)現(xiàn)許多字都不會寫,只好用俄文代替。幸好朱德年輕時在莫斯科學習過,簡單的俄文連蒙帶猜,竟然勉強能把信看懂。后來隨著朱敏信中的俄文越來越多,他不得不找俄文翻譯來幫忙。一次,他給朱敏來信,強調(diào)不能忘了自己的母語,朱敏才從俄文世界中醒過來,此后每當遇到不會寫的漢字,她都要查字典。
在朱敏即將中學畢業(yè)時,她收到爹爹寄來的一封信,信中希望她能回國讀大學,在爹爹身邊可以邊學習邊治病。爹爹的關(guān)心讓朱敏既感動又矛盾:自己只完成中學教育,離爹爹當初的期望還相距甚遠。堅強的朱敏下定決心,不能就這樣回去。特別是每當看到在衛(wèi)國戰(zhàn)爭中失去父母流落街頭的孤兒,想到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為蘇聯(lián)人民教育事業(yè)所做出的卓越成績后,朱敏便產(chǎn)生了當一名人民教師、獻身祖國教育事業(yè)的強烈愿望,她的選擇也得到了爹爹的支持。1949年,23歲的朱敏考入列寧教育學院。
晚年朱敏
1950年,上大學的朱敏趁暑假回國探望爹爹,這距上一次離別已有10年之遙。見到女兒時,朱德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表示,只是嘿嘿地笑著,眼睛卻始終是濕潤的。當朱敏向爹爹提起那支被法西斯搜走的派克金筆時,爹爹安慰她說:“能活著走出集中營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對于爹爹來說,你的生命比那支鋼筆更重要?!?/p>
在這個暑假探親期間,朱德親自做起漢語老師,每天晚上都輔導女兒學習漢語。假期將要結(jié)束的時候,朱德送給女兒幾件衣服和他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用過的一個深灰色手提箱,希望女兒在蘇聯(lián)好好學習,學成回國報效祖國。
在朱敏眼里,爹爹是威嚴的元帥,舉手投足間都顯示出軍人的剛毅與冷靜;同時,爹爹也是慈愛的長者,言談舉止映射出柔情與細致。朱敏回國參加工作后,第一個孩子降臨。年近70歲的朱德當上了外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朱敏還記得,爹爹小心地把小嬰兒托在手掌上,戴著老花鏡,仔細地端詳,像讀書那樣久久不肯放下。朱敏由此觸摸到了父親那熾熱的內(nèi)心。
讓朱敏沒想到的是,爹爹讓她一滿產(chǎn)假便去上班,說不能耽誤工作,孩子由他和康克清媽媽來帶。朱敏本以為自己剛生完孩子,爹爹會讓自己和孩子一起住在中南海的家里,可是爹爹卻硬要趕她到北京師大集體宿舍去住。丈夫劉錚那時在外交部工作,一年有大半年在國外,年幼的孩子也不在身邊,這讓希望享受家庭溫情的朱敏感到了孤獨。而且,朱敏還有另一層想法,“當時,爹爹已是快70歲的老人了,我多么希望他能讓我留下來照顧他??!可爹爹卻板著臉用不容商量的口氣對我說:‘你回來的任務是為祖國作貢獻,而不是做孝子賢孫”。朱敏不能理解爹爹的做法,“家里那么多工作人員,難道就多我一個嗎?”于是,她賭氣不回家了。
為了解開女兒的心結(jié),朱德特意派警衛(wèi)員請她回家。一進門,朱敏便看到一幅祖孫同樂圖:爹爹正抱著外孫玩“扎胡子”,小家伙開始一倒一歪地躲閃,笑得口水直流??悼饲甯嬖V朱敏,這是祖孫倆經(jīng)常玩的游戲。朱敏心中的不滿和委屈不知不覺都溜走了,以后她按照爹爹的要求,星期天才回家和家人團聚,其他時間都住在學校,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
朱敏一直任教于北京師范大學。她在莫斯科列寧教育學院學的是心理學,但因她的中文不行,便在外語系改教俄文。在同事們的幫助下,朱敏很快便能勝任教學工作,從助教、講師做到教授、教研室主任,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yè)。
“不管干什么,都要安心自己的工作,干哪一行,就要把哪一行搞好?!倍嗄旰?,每當想起爹爹生前常說的這些話,朱敏都會覺得工作干勁更足,“就在他去世前,還對親人說‘人活著是為什么?活著就是要工作,要革命”。在一篇懷念爹爹的文章中,朱敏如此寫道:“父親的這些教誨,是留給我們子女后代的無價之寶。我一定要像父親一樣,踏踏實實地為黨、為人民工作,生命不息奮斗不止?!?/p>
身為國家領(lǐng)導人的后代,該有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是否擁有其他人所不具備的特權(quán)?朱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女兒上了一堂課。
1954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五個國慶節(jié),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都要登上天安門城樓和首都人民一道歡慶。朱敏非常想和爹爹一起去天安門城樓參加活動,可令她想不到的是爹爹對自己的這個要求卻大加責備。再三請求無效后,朱敏委屈地說起以前在蘇聯(lián)過國慶節(jié)時,斯大林都邀請自己去紅場觀禮臺。她沒料到,這番話讓爹爹的火氣更大了,“你住口!斯大林請你,是因為你是我的女兒,是前蘇聯(lián)的客人,那是出于外交禮節(jié),可現(xiàn)在你是在中國,天安門城樓是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活動的地方,不是你們?nèi)サ牡胤?!你現(xiàn)在不是小孩了,必須嚴格要求自己?!?p>
一九五二年,朱敏與劉錚在莫斯科結(jié)婚
爹爹的這番話,像閃電一樣劃過朱敏的內(nèi)心,烙下深刻印記。在此后的日子里,反復地體味著爹爹的話,使朱敏真正地擁有了普通人的平常心,過上了一種平實而幸福的生活。
那時候?qū)τ谌绾位ㄥX,年輕的朱敏開始很不得要領(lǐng)。每個月的工資往往半個月就花沒了,口袋里只剩零錢的朱敏只好找爹爹求援。見到女兒陷入經(jīng)濟危機,朱德不由地和她開起玩笑:“怎么?老師同志,成了窮光蛋了,工資一個人花還不夠?別人一大家子的日子怎么過的?照你這個花法,不把別人的脖子都扎起來啦?”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女兒的毛病是沒有計劃性,并提出以后親自替她制定開支計劃,幫助她養(yǎng)成良好的用錢習慣。此后,朱敏按照爹爹的這個開支表計劃用錢,再沒有出現(xiàn)家庭“財政赤字”,也逐漸養(yǎng)成了節(jié)省的習慣。后來家庭又陸續(xù)添了幾個孩子,生活相當緊張,但朱敏再也沒有向爹爹伸手,反而將生活安排得很有條理,孩子們個個都很結(jié)實健康。
因年輕時受到的磨難太多,嚴重侵蝕了朱敏的身體健康,尤其是集中營的摧殘,給她埋下各種疾病的隱患。1965年底,北京師范大學組織部分師生去農(nóng)村搞“四清”運動。聽說學校下鄉(xiāng)的地點是爹爹抗戰(zhàn)期間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晉東南地區(qū),朱敏積極報名參加。但出于對她身體健康情況的考慮,系里沒有批準??墒侵烀舨环?,搬來爹爹當“說客”,學校領(lǐng)導終于答應了下來。
臨行時,朱德對女兒說,這是一次和工農(nóng)相結(jié)合的好機會,你在外國呆了很長時間,對中國農(nóng)村不了解,應該聽毛主席的話,到農(nóng)村接受鍛煉。朱敏到達晉東南后,按照父親的囑托看望當年的老鄉(xiāng),還看望了留在當?shù)氐睦习寺?。鄉(xiāng)親們聽說朱德的女兒來了,就像對待自己的親閨女一樣,把朱敏接到家里居住,向她講了好多當年的故事,鄉(xiāng)親們那種對八路軍、對爹爹的真摯感情,令朱敏十分感動。
到了農(nóng)村后,一場意想不到的疾病卻突然向朱敏襲來。開始時,朱敏常覺得右眼發(fā)脹發(fā)花,還以為是睡眠少,眼睛疲勞造成的,就自己點眼藥水,并不放在心上。半年后的一天,朱敏突然發(fā)現(xiàn)右眼什么也看不見了,而且腫脹也十分厲害。工作組的同志連夜將她送到縣醫(yī)院,但醫(yī)院無法確診,估計是高血壓引起的視網(wǎng)膜出血。于是朱敏回到了北京,但還是由于視網(wǎng)膜出血時間長,已經(jīng)引起血腫,一時難以治愈。醫(yī)生先用保守療法治療,希望保住這只眼睛。偏在這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專家們被打倒。朱敏失去了精心治療,眼睛隨之失去了最后復明的希望。一場手術(shù)之后,朱敏從麻醉藥失效后醒來,那只黝黑的右眼便永遠從臉上消失了。
作為父親,朱德心里也很難過,但在女兒病床前,他卻樂觀地用前蘇聯(lián)英雄保爾的事跡讓女兒明白——你是健全的人,一只眼睛同樣可以工作,大可不必為此難過和傷心。后來,他又請眼科專家為朱敏裝了一只假眼睛,因為安裝技術(shù)好,假眼也特別逼真,從外表看基本看不出真假。
70歲那年,朱敏與老伴在當時居住的北師大宿舍院子里散步時,被一個騎著自行車的人冒失地撞了個跟頭。當時幸好老伴用身體抵擋了一下,不然后果會很嚴重。這場小小的“交通事故”,卻導致了朱敏的胯骨骨折。當時,朱敏和老伴揮揮手,放走了那個嚇得手足無措的年輕人,所有事故后果他們?nèi)孔约撼袚?。當被人問及為什么這樣“大度”時,朱敏用慣有的和善口氣說:“這個年輕人也不是故意撞我的,他是農(nóng)民工,也沒有錢,我看見他嚇壞了,怪可憐的?!彪m是簡短樸實的幾句話,卻能透出朱德元帥敦厚的家風。
這次意外過后,朱敏的胯關(guān)節(jié)骨折處幾經(jīng)手術(shù)才裝了個人造關(guān)節(jié),并臥床休息了一年。自此以后,一到刮風下雨天,冰冷的不銹鋼關(guān)節(jié)就在朱敏身體深處隱隱作痛。人們以為朱敏從此以后再也不能離開病榻了,誰知她并不屈服于身體的苦痛,恢復后便拄著拐杖下地了。
對于朱敏來說,雖然自己體弱多病,但她并不認為因此就應該可憐自己。苦難歲月足以摧殘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但也能使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從此變得更堅強。有了異于尋常人的不凡遭遇,朱敏的生命力似乎比一般人更為頑強。
從不被看好的婚姻到終生幸福
朱敏的丈夫劉錚1927年1月出生在石家莊一個普通城市平民家庭,父親做小生意,母親是位勤勞質(zhì)樸的農(nóng)家婦女。1945年4月,中學畢業(yè)的劉錚在晉察冀冀中軍區(qū)參加八路軍。不久,華北聯(lián)合大學成立,愛好學習的劉錚進入聯(lián)大外語系學俄文。1949年10月,中蘇兩國建交不久,劉錚便跟隨王稼祥大使赴莫斯科,參加籌建大使館工作。當時,劉錚是中國駐前蘇聯(lián)使館的翻譯,他工作認真積極,為人隨和,在大使館非常有人緣。
早期的中國留蘇學生大都是國家領(lǐng)導人的孩子和革命烈士的子女,劉錚其中一項工作便是協(xié)助留蘇學生辦理各種事務、傳遞國內(nèi)信件、組織使館的慶祝和聯(lián)誼活動。由于工作關(guān)系,他和留學生們接觸的機會很多。談及最初見到朱敏時的印象,劉錚坦言“開始并不知道她是朱德元帥的女兒,后來才知道”,她“挺活躍,樸實,謙虛,沒有一點高干子女的架子,很容易接觸?!焙髞恚S著兩人交往逐漸增多,朱敏也越發(fā)覺得劉錚單純、樸素,對自己非常真誠。劉錚介紹,自己在華北聯(lián)大學俄文條件艱苦,老師先跟著從延安來的中央外事組、從后方來的懂俄文的干部學,學完了再教給他們這幫學生,所以到前蘇聯(lián)后他的俄語發(fā)音和語言表達都不夠純熟。熱情的朱敏見此情況,便經(jīng)常幫助劉錚糾正發(fā)音,每次來使館,還為劉錚帶來一些輔導書籍,幫助他盡快提高俄語水平。在與朱敏的交往中,劉錚一直把她看作是一位可以信賴的朋友。愛慕之情在兩個年輕人心里悄悄萌生。
一天,大使館的負責人出于對朱敏的關(guān)心和愛護,對她說:“你爹爹就你一個女兒,選擇愛人必須慎重。我知道你對劉錚有好感,可是他沒有大學學歷,又是一個普通人家子弟。中國有許多好青年,你可以回國去找……”朱敏一聽急了,說:“我爹爹不也是一個佃農(nóng)家的孩子嗎?看人不要看他的地位高低,只要他人品好、為人誠實、值得依賴、肯學習、敢負責,那他就值得我愛?!?/p>
1950年底,康克清率中國友好代表團赴前蘇聯(lián)訪問,她此行還背負了一個重要“私務”:考察一下女兒男朋友的情況。在大使館的巧妙安排下,康克清在劉錚呈送文件時見到了他,并與他交談了一會兒。事后,康克清對這位英俊瀟灑的年輕人表示滿意,代表朱德同意女兒的婚事。1952年春節(jié)前夕,經(jīng)過3年戀愛長跑的朱敏和劉錚在中國駐蘇大使館舉行了簡樸而隆重的婚禮。朱德與夫人康克清發(fā)來賀信表示祝賀。
“與爹爹這樣的偉人生活在一起,使我感到一種強烈的責任。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能辱沒他老人家的英名”,長期以來,劉錚、朱敏夫婦始終把“忠誠老實地做人,認真勤懇地做事”作為座右銘,他們相濡以沫,共同走過50多個春秋。
2009年4月19日,北京的天空一改此前幾天的晴朗,陰沉沉的。這天上午,開國第一元帥朱德愛女朱敏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東禮堂舉行。她于4月13日上午10時22分在301醫(yī)院病逝。而在此前3天的4月10日,她剛剛度過83歲生日。
“紅色英雄一生風雨萬千險阻,耿耿丹心可鑒,余波渡盡忠魂在;后輩楷模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巍巍功業(yè)長存,紅燭光耀留芳澤?!惫P者給老人送行時,記下了八寶山東禮堂門上的這副挽聯(lián)。這是朱敏不平凡人生的真實寫照。 盡管朱敏已離開自己多年了,在評價老伴時,劉錚說:“她穩(wěn)重,不愿到處轉(zhuǎn)。她一生都在師大教書,在教育事業(yè)上貢獻比較大。對家庭也貢獻很大,一下班就回家照顧孩子們,也沒什么怨言?!笨梢哉f,從朱敏身上,劉錚真切地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崇高風范和人格魅力對下一代的影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