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水
(杭州千城建筑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3)
杭二中白馬湖實驗學?!拔妩c設計特色”解析
王修水
(杭州千城建筑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3)
百年名?!昂级小痹诤贾菔袨I江區(qū)白馬湖創(chuàng)意城擇址新建“實驗型學?!?。為了傳承百年二中“蕙質(zhì)蘭心、樹人樹德”的教育精神,我們從建筑設計的角度試圖詮釋這份文化的厚重。在這片依山傍水的生態(tài)創(chuàng)意園區(qū),學校當“高山仰止”傾聽“山的召喚”;學校且當“上善若水”力求“ 澤被萬物”;學校也當“光影涂鴉”書寫“時令日晷”;學校又當“窗戶巧開”洞悉“自然精靈”;學校更當“草樹相依”彰顯“綠色生態(tài)”。就以上五個方面,深入解析杭二中白馬湖實驗學校建筑設計中的“五點設計特色”。
山;水;光;窗;園;設計
筆者公司設計的“杭二中白馬湖實驗學?!蓖度胧褂靡荒甓嘁詠?圖1),受到了學生們、老師們和家長們的多方好評,下面從建筑學專業(yè)的角度解讀該建筑的設計構思。
圖1 正立面主入口效果圖
“杭二中白馬湖實驗學?!庇玫氐臇|側與北側瀕臨白馬湖水系,南側為湘湖北路,遠處青山環(huán)繞,把地塊擁在懷中。為了積極促成“白馬湖創(chuàng)意生態(tài)城”在城市美學、建筑美學方面的引領與示范,反映新時代創(chuàng)意設計的簡潔、精煉與概括,這些客觀條件促使本項目的主入口設計必須直截了當、開門見山。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自古就有“仁者樂山”的說法,而“仁”是孔子認為的最高道德境界,要化掉人心,只懷天地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來為人處事,這是我們啟蒙教育的寶貴財富。
在東西向狹長、南北向狹窄的用地范圍內(nèi),很難在南向主入口的縱深方向形成足夠的序列空間,于是干脆以南向、北向的遠山作為主入口縱軸線南北兩端的底景,在主入口夸張地設計了超尺度的巨大構架門廊,作為內(nèi)外兩側的鏡框,使得從校園里面外望,能夠“開門見山”看到北側的青山(圖2);而從校園外面的主入口內(nèi)望,又能夠“進門見山”看到南側的青山(圖3);這樣,把南北兩側的群山都借景入校,“相看兩不厭,只有白馬山”,設計構思謂之“山的召喚”。
圖2 從校園里側北望實景圖(開門見山+風行水上)
圖3 從校園外側主入口南望實景圖(進門見山)
圖4 校園內(nèi)主入口西側實景圖(安全寸水)
白馬湖俗稱“白茫湖”,位于杭州市濱江區(qū)南部,古書中描繪:“越王城山北麓,萬頃碧波,茫茫無際?!爆F(xiàn)如今也依然水系發(fā)達,生態(tài)盎然?!叭收邩飞?智者樂水”,水作為山的對象物,浸透著古今“智者”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面對山水形勝,一個“智”字,既反映了先哲對“水”的認知,又破譯出“水”所蘊藏的無盡的文化內(nèi)涵。
在這樣一個水鄉(xiāng)濕地,水文化的設計是不可缺少的。而對于小學生、中學生來說,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有水區(qū)域的水深設計必須嚴格控制。從圖2可以看出,我們在主入口廊架后面主通道的兩側設計了淺淺的水系。中國傳統(tǒng)的“風水學說”博大精深,這里僅取“風行水上”之一點來進行設計。杭州夏季的主導風向是東南風,如果在南側的主入口設計水體,東南向的來風穿行水面進入校園時,勢必帶著水的潮濕,滋潤著整個校園。在水體設計的細部處理時,通過銹蝕鐵板材料作為三角形圍合草池的池壁,設計出硬朗的一面;再通過暖色花崗巖材料作為圓形樹池的池壁,設計出柔美的另一面(圖4);如此這般,試圖設計出“水秉性中的剛與柔”。在中小學校園“水環(huán)境設計”上,我們倡導“安全寸水+風行水上”兩個方面,設計構思謂之“水的含蓄”。
圖5 校園主入口柱廊(光帶日晷)
圖6 綜合樓活動室白天室內(nèi)圖(光影涂鴉+見光不見窗)
路易斯·康曾說,“設計空間就是設計光”;也常常聽到人們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而光,竟然讓建筑不再凝固,真正地“動”起來了!其實,光是看不見的,真正看得見的,是光在物體背后投下的影子。因為地球自轉且公轉的原因,太陽投下的陽光相對建筑來說是動態(tài)的,從我們所處的地理位置來看,太陽早上從東方升起,晚上從西方落下。
看似簡單的太陽運行軌跡,是建筑設計終生的命題。在“杭二中白馬湖實驗學?!钡慕ㄖO計中,我們努力用自己的設計方式回答建筑師們一直敬畏的“光環(huán)境設計”。在校園室外空間的光環(huán)境設計方面,從校園主入口柱廊照片可以看出(圖5),有太陽的日子里,透過廊架頂部的梁,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光帶在一系列高大的柱子上游走,猶如中國古代可以計時的“日晷”,生動有韻。在室內(nèi)空間的光環(huán)境設計方面,從活動室白天室內(nèi)照片可以看出(圖6),有太陽的日子里,透過故意扭轉偏向設計的窗戶洞口,陽光如箭,直指地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光影在臨近窗戶旁邊的地面上,盡情地涂鴉;這種故意扭轉偏向設計的窗戶洞口,同時還避免了刺眼的太陽強光造成室內(nèi)空間大面積的眩光。在室外光環(huán)境、室內(nèi)光環(huán)境設計的兩個方面,我們通過“光帶日晷+光影涂鴉”的這兩種建筑設計手法,實現(xiàn)了我們倡導的“光的腳步”的設計構思。
前面說過,“杭二中白馬湖實驗學?!钡慕ㄔO用地東西向狹長、南北向狹窄。而中小學建筑又不允許設計高層,這樣就使得沿著湘湖北路320 m長的立面很難處理。為了打破都是四五層相近高度而又超長、平庸的立面形式(圖1),我們在地塊東側通過綜合樓活動室部分的圓形體量,把這個超長體塊進行了分隔,并在色彩與開窗形式上將兩側的專業(yè)教學樓和行政綜合樓進行立面形式適當差異化的設計處理,地塊中央是鏤空的主要出入口,地塊西側先通過宿舍樓的山墻過渡一下,再以大體塊的體育館壓住東側冗長的板樓,取得整個超長立面的均衡(圖7)。另外,色彩設計上,筆者通過圓形體量的橙黃色與主入口豎向校名牌板的橙黃色取得了呼應關系。
圖7 主入口西望體育館(虛實結合+扁擔均衡)
這里要重點說明一下,綜合樓活動室部分南立面的設計處理手法(圖8)。前面說過東側的超長立面,專業(yè)教學樓和行政綜合樓因為功能的原因都需要大面積開窗,窗子開得多了,立面就感覺虛,所以中間打破冗長、呆板的圓形體量,筆者希望是個實體,但不開窗的實體又不實用。為此,筆者設計了類似花瓣形的、自西向東次第展開的、頂部豎條薄板的、強調(diào)豎向貫通的、密集的窄窄的窗戶。這樣,從主入口一側看過來,就看不到窗戶,只看到次第拼接的豎條板,看到的這個圓柱形體量就是個實體;隨著腳步由主入口自西向東慢慢地移動,就會看到次第展開的豎條窗,可謂是“步移窗異”,而從室內(nèi)來看則是“見光不見窗”(圖6),設計造就了“一扇扇會動的窗戶”。
圖8 綜合樓活動室部分南立面(步移窗異+見光不見窗)
局促且狹長的苛刻場地,給我們的景觀設計出了個很大的難題。一邊要滿足交通的要求,一邊要滿足綠化率的要求,另一邊還要滿足孩子們嬉戲的要求。圖9是自東向西拍攝的一張中央景觀走廊微鳥瞰的照片,在貫穿東西大交通的趨勢走向里,我們
圖9 東向鳥瞰圖(四通八達,景觀延伸至宿舍二層大平臺)
鑲嵌了很多個短促、堅挺、多棱的粗直短步道,使得在行走過程中不再單調(diào),反而有了些孩子們調(diào)皮的喧鬧感覺,路徑底端的終點是宿舍2層的大平臺,把整個大通廊的景觀設計推向了最高潮,并于此收尾。從圖10中可以看出,條狀矮矮的長條凳和樹池木板壓頂,都可以就座;陶土面磚飾面的矮墻,可以依靠,
可以捉迷藏,可以就近站著看書;光滑圓潤的鋼管林,可以躲閃穿越,可以掛畫掛橫幅, 可以帷幔圍合成游戲區(qū)域。在“草樹相依”中穿行的“四通八達”的園路,體現(xiàn)了筆者在景觀設計中“活潑動感”的初衷。
作為學生的家長,筆者常常靜靜地想,教育建筑一切設計的根,是一切為了教育孩子!在孩子們要學習生活好幾年的第二個“家”中,“家的溫馨”與“教的悟性”最好能同時體現(xiàn)。“山、水、光、窗、園”是建筑設計的五大元素,如果能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建筑設計思維的種子,如果能從建筑學的角度來普惠建筑教育,如果能在些許建筑專業(yè)知識的啟蒙中感悟到建筑的妙處與美好,那么這種建筑育人的夢想也就實現(xiàn)了。
Analysis on the “5 Design Features” of White Horse Lake Experimental School of Hangzhou Second High School
WANGXiushui
2016-12-05
王修水(1971— ),男,安徽巢湖人,高級工程師,從事建筑設計及其理論研究工作。
TU244.2
B
1008-3707(2017)01-0001-03